|
核安全峰会近日在华盛顿举行,美国作为东道国和最大的核国家之一,在峰会召开前作了一系列的铺垫:4月6日公布新的《核态势报告》,两天后又与俄罗斯签署新的核裁军条约。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曾分别于1994年和2002年制定过两份《核态势报告》,但均属保密版本。布什政府2002年的报告内容后来被泄露出来。相较于2002年的报告,此次公开的报告体现出明显的政策调整。
一是对核威胁的判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报告调低了对传统大国之间核威胁的认知,认为全球“核大战的危险变得遥远”,但突出强调了“核攻击的风险正在上升”,这种风险来自核恐怖主义和核扩散。二是强调采取一切可能手段防止核恐怖主义和核扩散,并计划强化防扩散机制,加强核保安,推动核裁军、军控和防扩散的制度建设。三是降低核武器的作用,这是新报告最引人瞩目的变化。报告将“威慑别国不对美国及其盟友发起核攻击”界定为核武器的“根本作用”。美国还对那些签署并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无核国家做出承诺,不对它们使用核武器,其承诺对象不包括朝鲜和伊朗。报告还进一步界定了使用核武器的条件,即只在最极端的情况下,为保护美国及其盟友的核心利益,才会考虑使用核武器。四是强调维持战略稳定,并承诺不发展新型核武器,继续推动核裁军。这些内容与布什政府的核政策有着显著区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