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不能将房屋倒塌全部归咎于建筑质量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4 21:47: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报讯(成都传媒集团记者 向朝阳) 四川汶川大地震致使汶川、北川、绵竹、都江堰、彭州等地的建筑物遭受严重破坏,很多房屋倒塌、损毁。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郑颖人、建设部防震减灾中心副主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所长黄世敏、成都理工大学深部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朱介寿等三位专家就此接受记者专访时均表示,此次巨大地震的强大破坏力是造成建筑物大量倒塌的主要原因,不能将地震作用下房屋的倒塌全部简单地归咎于建筑质量问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21:47:09 | 只看该作者
重灾区地震烈度


可能超过建筑抗震设防能力


“我感觉,此次巨大地震在重灾区的烈度可能大大超过该地区的建筑抗震设防标准。”连日来在重灾区调查的黄世敏告诉记者,这次地震的强大破坏力是造成部分建筑物倒塌、损毁的重要原因。


黄世敏说,依据国家地震局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将此次受灾严重的汶川、北川、绵竹、都江堰、彭州等地的建筑设防烈度定位7度。他在重灾区看见,部分建筑倒塌、损毁的情况十分严重,尽管地震局还没有公布此次地震的烈度,但根据建筑物受损情况分析,地震在重灾区的烈度可能大大超过建筑设防标准。如果这样,重灾区按7度设防的建筑物严重倒塌、损毁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不能简单归咎于建筑质量


为什么同在重灾区的建筑物倒塌、损毁情况不一?是不是严重倒塌、损毁的建筑物就一定存在质量问题?同样从重灾区调查归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教授、岩土力学专家郑颖人给出了否定回答。


郑院士说,首先应该肯定,此次巨大地震的强大破坏力是造成建筑物严重受损的主要原因,只不过由于地震烈度、地震波传播的方式和方向,以及建筑物本身的原因等多种因素,同一个地区的建筑物受损程度不一,但这并不能说明严重倒塌、损毁的建筑物就一定有质量问题。要弄清楚真实原因,应该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通过科学的调查分析作出结论。


不同地质条件引发不同破坏力


“地震还有许多谜等我们去解。”成都理工大学深部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朱介寿说,汶川8.0级大地震对全川都是百年甚至几百年不遇的。它是沿龙门山中央主干断裂映秀——北川——青川段的突然破裂引起,持续时间约100秒,沿此断裂带烈度可以达到10度以上。断裂带两侧地表及建筑均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近年来成都市建筑一直按地震烈度7度设防,经过这次八级地震检验,对市区而言仍然是正确的。但离断裂带较近的都江堰及彭州部分地区,烈度已超过7度,部分建筑遭到巨大破坏这是我们完全没有估计到的。


汶川大地震发生时,由于地震力的传播方向不同,地震波传播过程的叠加效应,建筑物所在场地地质结构方面的原因,其烈度并不是简单按震中距离而衰减的,而是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比如,地震波在都江堰造成的破坏就非常复杂,向东南穿过龙门山到达冲积平原后已有较大衰减,到达聚源镇等地时却有所加强;穿过郫县境内时又有所衰减,但到达成都后又再次有所加强。


“同一地区相邻楼房受损程度不一的奇怪现象,也与建筑场地地质条件和波的传播过程密切相关。”朱介寿说,重灾区随处可见相邻两幢楼房一幢倒了,而另一幢没倒的现象,除了建筑的结构方式、质量、年代等原因之外,楼房下面的地质条件差异,地震波传播的叠加效应,也是重要原因。由于人们对地震过程的了解还有很多未知区域,具体情况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认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 18:04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