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记者 魏铭言) 为了配合医改,北京市药监局今年将对307种国家基本药物逐一开展动态“安检”,内容包括药品使用中的不良反应监测和质量抽检,不良反应信息和质量情况将从今年第二季度起,每季度向社会公布。
药品出问题可全程追责
昨天,北京市召开2010年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市药监局局长丛骆骆在会上表示,今年将加快构建药品从研制生产到患者使用终端的全程追溯系统,建成后,消费者凭买药的票据,即可上网查询药品真假、药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以及合理使用该种药的提示。
市药监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袁林介绍,一旦某种药品在使用环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安全质量问题,凭借药品全程追溯系统,药品监管部门可迅速找到隐患源头,控制假药或问题药品,遏制其继续制售或使用。
300余家药企已建追溯系统
北京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实现药品从研制到使用的全程追溯。“目前我们已经在300余家药品批发企业建立了追溯系统,今年将启动大型连锁药店的全程追溯,大约覆盖200余家连锁药店,实现全市覆盖预计要三年。”袁林表示。
药品追溯系统是将药品的成分构成、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生产批次、具体流向等信息都记录在一个电子系统内。追溯系统全程建成后,消费者凭销售票据上的代码可以在网上查到所购药品的生产经营全程信息和服用提示等用药知识。
药物抽检结果每季度公布
袁林称,今年,市药监局将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307个品种,全部进行不良反应监测,同时对这307种药品的出厂前和上市后质量进行100%抽检。预计从第二季度开始,不良反应情况和抽检情况将每季度向社会公布。
目前,北京市药监局已经在协和医院、北大医院等北京地区10家用药量很大的三甲医院建立了药物警戒站。药物警戒站主要对医疗机构的药品质量、处方用药合理性、用药中不良反应情况等进行全面监测、综合分析和预警。
袁林称,今年药物警戒站将向二级医院扩展,计划在人群相对集中的城区和郊区再选择5至7家。下一步,药物警戒站还将深入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此外,医疗器械的不良反应监测年底将覆盖全市所有三级医疗机构。
■ 相关措施
药企黑名单范围扩大
上榜药企将被清出北京市场
市药监局局长丛骆骆还在今年的药监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将建立药企信用管理体系,在违法药品广告“黑名单”制度基础上,把质量抽检、不良反应监测等情况均纳入“信用”监测范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