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代表委员议"汉语保卫战" 防止英语"入侵"汉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13 17:23: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防止英语“入侵”汉语代表、委员群议“汉语保卫战”

    代表委员畅所欲言——英语植入汉语,怎么看,怎么办?

    主持人:人民网记者赵晓霞李炜娜

    嘉宾:赵启正(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新闻发言人)

    梁衡(人大代表、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

    江绍高(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詹国枢(政协委员、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

    黄友义(政协委员、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总编辑)

    在人民网强国博客上,近日掀起了一股要不要“保卫汉语”的争论。一方说:英语正在侵入汉语,必须采取措施,坚决制止,打一场汉语保卫战,否则,汉语将成为不汉不英的语言。另一方说:这是全球化发展趋势,不必杞人忧天。正好,两会上,有代表、委员带来了关于保持汉语纯洁性的议案、提案。带着网友的关切,记者采访了议案、提案的几位发起人。

    “关键是有病要治”

    网友关注:“哪款AOC,卖到了VDP?”“我今天早上吃了一个”……类似的英语植入汉语的句子,在目前的媒体上和口语中,并不鲜见。此外,也有英语中的科技新词、品牌名称等不加翻译,被直接运用。例如:IT、VCD、DVD等。如何看待这种汉英混杂现象?

    “在全球性的转基因研究中,我们对保护自然生物品种,保护食品安全已有足够重视,但对保护自己的语言基因,保护自己的文化传统还处在疏忽麻痹之中。”梁衡说。

    “中英文混杂问题,会随着市场化、国际化的加深和网络的升级,而日渐突出。我们不能忽视这个问题。”江绍高说。

    关于使用中文时杂入英文,詹国枢认为,这是一个渐变过程,有其合理性。但也必须有度。度在哪里?要好好把握。字母植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种无形的自卑思想和媚外思想的植入,动不动就没有骨气,跪了下来,洋奶就一定比中国奶好喝吗?

    在黄友义看来,30多年前,中国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如果在表述中直接使用一些英文词汇,表示我们的开放态度,可以理解。但现在,再大量使用外来语词汇,说明我们对自己的语言尊重不够。“国际上通用惯例是把外来语变成自己的语言吸纳进来,而不是生搬硬套地直接嵌入。”黄友义说。

    “让洋文穿中装”

    网友关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理论、新概念、新材料等不断涌现,与之同步的术语产生的数量大,传播速度快。由此造成许多外语新词汇在汉语出版物中直接以英语形式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

    “语言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在早期,外来语较少的时候,一些外文词汇采取意译,如Television翻译成电视;一些采取音译,如‘吉普’就来自音译。但随着外来词汇越来越多,如MP3,如美国一个有名的民意测量机构的名字Pew等等,究竟外来语如何在汉语中表达?这就遇到了困难,因此我们面临着创造汉语新词的任务。”赵启正说。

    詹国枢认为,解决汉英混杂的问题,不妨提倡“洋文穿中装”,即把外来语化为母语。“用意译、音译和意译加音译的办法,把外文词汇翻译过来,经过消化吸收,把它们的模样变成方块汉字。

    梁衡建议,应该建立一个权威的翻译规范委员会,专门负责外国人名、地名、科技术语等的翻译规范工作。此外,建议新闻出版总署和各级政府新闻出版部门:把汉语和外语混杂列入质量监管范围,对所属的报纸、书刊、电视台、广播电台等进行巡查监管。对混杂严重的稿件、书刊,不得参与评奖。

    对具体操作问题,黄友义的观点是主流媒体应该先带头,要有“从我做起”的意识。专家学者也要带头做,很多外来的词汇,是专家学者工作中接触的,也是他们介绍进来的。“应该在介绍国外新鲜东西的同时,要意识到有责任保持汉语的纯洁。”

    “根本解决靠立法”

    网友关注:在汉语出版物上,汉语中夹杂英语,近年来愈来愈多。如何从根本上解决?

    “汉英混杂,堵是堵不住的,重点还是疏导。”江绍高说,“中文出版物中英文混杂问题,涉及规范和应用两个方面,关键在于形成共识,在于国家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特别是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总署,应对中文出版的文字规范问题负起责来。积重难返,要下功夫规范;同时,一旦明确规范,更要下力气抓好应用。虽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要营造一个氛围,以利于汉语使用的纯洁。”

    现今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对使用外国语言问题上,不够具体,也没有制定配套的外文使用管理的法规或规章——这也是采访中各位代表委员的共识。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几位代表委员认为还得靠立法。

    “从长远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应该加一条内容来规范外来语的使用。”赵启正说。


    特别推荐:

    链接标记2010年全国两会综合报道    链接标记会议直播系列

    链接标记中经在线访谈之“2010两会代表委员面对面”系列节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5 06:32 , Processed in 0.85937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