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革中央对公车制度下了一帖猛药:建议全部取消厅局级以下官员的专车,改为公务用车,并提出以预算管理来实现公车的总量配置,将公车管理纳入公共财政体系。
这是民革中央为中国陷入困局的公车改革提出的一种解决的思路,虽然中国从1997年就已经启动了公车改革,但十多年来这项改革并没真正破题。公车的滥用导致财政负担沉重。据民革中央提案中的数据,每年一辆公务车的运行成本(含司机工资、福利)至少在6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
延伸阅读:全国每年公车支出2000亿元 运输成本近社会车辆3倍 超编配车50%
“公车私用现象突出,平均只有1/3的时间用于工作。”昨日,全国政协委员杜黎明建议,加快推进公车改革,缩减公车数量,严控公车运行费用,提高公车使用效率,规范公车管理使用行为。
现状:每年公车支出1500亿-2000亿元
“我国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编制管理、标准控制、按需配给、单位所有的模式。”杜黎明坦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这种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的缺陷越来越明显。
统计显示,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2000亿元,每年公务车辆购置费增长20%以上。
弊端:公车使用效率仅为社会车辆的1/5
杜黎明认为,现行公务用车存在四大弊端:运行成本高、资源利用不充分、奢侈浪费严重、公车私用突出。
据统计,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是0.82万元,而党政机关单位公务轿车则高达3万元以上,全国超编配车率达50%以上。有的部门和人员还采取虚开加油、维修发票等手段,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党政机关的公车,使用效率仅为社会运营车辆的1/5至1/6,除了接送领导上下班、参加必要的公务活动或出差外,大部分时间闲置。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三个1/3:公事占1/3,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
建议:清查超编超标配车等违规问题
杜黎明呼吁,当前,应尽快开展全国公务用车情况专项清理,以全面掌握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公车数量、车辆结构、经费支出、公车使用等方面的情况,清查超编超标配车、变相专车、公车私用等违规问题,为我国公车管理与制度改革提供依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