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老人为何总是"寂寞":代表关注城乡养老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4 08:59: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回忆起一个多月前的一次会面,全国人大代表、山西曲艺团团长马小平感慨万千。

    “我们团在一个县城里演出结束后,一位穿着厚棉袄的老头赶到后台。他告诉我,为了看10点开始的这场演出,他凌晨4点就从家里出发,走了20多里地,那可还是在冬天啊!”这位以放羊为生的老人给马小平留下了深刻印象。

    老人年近花甲,膝下一儿一女,但儿子、女儿和女婿都在南方打工,平日在村里生活比较单调,赶来县城看文艺表演成为老人平淡生活的一大乐趣。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空巢”老人已成为农村地区的普遍现象。据中国老龄委统计,中国农村老年家庭的空巢率已近四成。

    为保证包括“空巢”老人在内的农村老人“老有所养”,2009年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指导意见,计划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覆盖。到目前为止,全国约有1500万名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领取基本养老金。

    “生活保障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要努力满足为农村的‘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这关键还在基层,比如村里可以把这些老人组织起来,举办一些文娱活动,老人们一定非常欢迎而且肯定很积极。”马小平代表说。

    在城市,虽然老年家庭的空巢率也居高不下,但其中一些收入较高的老人得益于日益便捷的交通,或在儿女居住地购置住房,或在海南等风景名胜地短期居住,过上了“候鸟”生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从江西、重庆到北京、上海,城市养老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居家养老”“养老时间银行”等各种新尝试和新方式层出不穷。

    “但城市老人的养老需求更偏重精神层面,他们不缺吃不缺穿,缺的主要还是天伦之乐的‘乐’字。”马小平代表说,“我建议今后社会关注养老问题的时候,适当关注好老人们的精神和文化需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9-11 16:29 , Processed in 1.2968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