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言锐语10,虚怀国史,大胆识错-----建政一甲子大陆能否大赦天下?
统一是大陆的政治目标,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历史纠结和现实差别中,只有一步一步塌塌实实的以善意诚意去化解,只有一步一步塌塌实实的体谅到体认中寻求共识,共同构建两岸新关系。我们今天正在走入这个进程。今天的逐步正常化的经济文化交往,只是第一步,要实现和平统一,必须共同寻找到国家的共同价值。
在这里,我们看见胡老板的巨大胸怀,以最大的诚意去努力争取和平,去理想台湾的政治需求,这里要化解内部诸多压力。我们也看见马老板有类似胡老板低调内敛和务实的作风,在两岸问题上小心翼翼、步步为营,不虚发半言,在两岸中不添障碍,在岛内不滋事端,“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
要化解历史纠结和寻找共同的价值认同,文化交流创造了这个开放的渠道,但最终还是要拿出胸襟来,要多于了解和认识对方,站在对方现实中加以体认,给以理解和鼓励,要懂得肯定和劝善。而非以自己之长,行五十笑一百之事,相互指责批评,才能切实的推动两岸关系,找寻到共同的价值。
在大陆某事件二十周年中,马政府发表了《二十周年感言》,相较于马就任总统前,今年未提平反,而肯定中国近十年来人权的进步和勇气,“展现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开放与自信”。对待这些历史问题,马作了很好的道德典范作用,面对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历史纠结,事发四十年后仍勇于面对,道歉并认错,在社会和历史中,无疑会获得很高的道义指数。这个行为对大陆的道德示范可能比猛烈的批评和“平反”压力更有效,所谓“言多必失,行为世范”。在“不言”中提高了台北的民主和道德软实力。对受难家属是“将心比心”,对对岸政府也是“将心比心”。
大陆治理迄今六十周年,也是国民政府迁台六十周年,一甲子的时间,大陆的政治运动不断,从镇反开始,到**,这些运动,割裂了官民信任,损害了国家感情,造成巨大的历史鸿沟和精神创伤,而这些运动,许多都是源于两党政治斗争和两岸分治对抗,也给对岸刻下惧统反统的记忆。好多受难者虽然已经离开,但如果国家不敢面对和表达歉意,这些国家鸿沟不是国家今天繁荣可以弥补的。用朋友奉劝的孙中山一句话说是“事功者一时之荣,志节者万世之业”。
在此,我提出几点倡议:
一、对历次运动斗争,国家要重新进行客观的检讨认识,对受难家庭要进行赔偿补偿。
二、对出于国家热爱持不同政见而受惩戒者,国家应该考虑减刑赦免。
三、在两岸政治斗争中获罪的各类政治性犯罪,譬如间*特5罪等,应考虑减刑赦免。
****是世界普遍认同的社会价值,大陆也逐步认可,希望最终能够成为立国价值。同时,我国传统国家治理提倡的“民为贵”、“仁政”、“兼爱”也应该成为我们两岸共同追求的价值,两岸需要共同价值目标,才是统一的关键,统一的起点,统一的意义。我希望能够以“自由、民主、仁政”思想考量我们的政治,并把其写进宪法。
傅先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