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教授给温总写了一封「鸡毛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5 02:46: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9-12-11


【大公网讯】「今天《中山曆记》(《海国记》定稿)部分抄稿,重现人间,不唯学界雀跃,读者亦莫不欣喜。国家以保护珍贵古籍立场,自当视如随珠赵璧,捧手呵护,名列《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刻不容缓!是以据闻日本人对此手稿,觊觎切切,愿出高价罗致,壁藏不出,使我文学既失瑰宝,複令历史丧逸明证。」

这是《浮生六记》研究专家、台湾高雄师范大学教授蔡根祥写给温Jiabao总理的一封「鸡毛信」。信中「《中山曆记》」指的便是《浮生六记》沉寂百馀年的第5记佚文《海国记》。最新发现的版本乃清代著名学者钱泳在公元1840年以前所书写的手抄本,而这亦是海内外现存记载钓鱼岛唯一的古代名人墨宝。

「不过我在给温Jiabao写信时,幷没有多想钓鱼岛。」12月8日,蔡根祥坦承,他只爲《浮生六记》文献的珍贵历史价值而上书。

三次上书文化部未果

事实上,蔡根祥得知钱泳手抄本面世是在一年半前。他的好友、山西平遥县学者彭令是这一佚文墨宝的收藏者。

去年6月,有港报连载了彭令所撰的文章《沉複<浮生六记>卷五佚文的发现及初步研究》,震惊海内外学者。此后,不断有日本、台湾等地学者找到彭令,表达了研读、收藏等意愿。但时至今日,由于文献安全性和研究的需要,海外尚未有学者能够一睹其真颜。

得知这个消息之初,蔡根祥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用他向媒体介绍的话说,《浮生六记》的第五记真实记载了清代时中国与琉球国的交往,特别是两国民间的直接交流,具有非凡的历史与政治意义。

因此,当去年8月大陆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已经确定,幷颁发证书后,他随即向文化部发去了推荐《浮生六记》卷五抄稿申报名列《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第二批名单的函文。

蔡根祥从文学、学术、历史和艺术价值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这本佚文典籍重新面世的意义。不过,随后大陆文化部经审查,认爲「此件记中山部分的内容,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是《浮生六记》的第五记,遂定位第五记,证据不足」。

今年9月16日、24日,蔡根祥又两次上书文化部,他说,「详读其文,细端附图,乃得知手抄稿确实爲钱泳所写」。在最后一次上书中,他直批文化部某些学者的论断「主观草率、昧于事实、莽定是非,缺乏公允性」。或许是因爲言辞激烈,有大陆网友便收集了蔡根祥这三次函文,取题「台学者炮轰文化部」。

「后来还是没有回音,我就想说要透过其他渠道,给总理陈情一下。」蔡根祥介绍道。

钓鱼岛主权归属的力证

就在蔡根祥孜孜不倦地爲大陆保护《浮生六记》卷五佚文奔波的过程中,彭令又有了惊人发现:《海国记》佚文内容显示,1808年,沉複经钓鱼岛赴琉球途中,对钓鱼岛周边情形及方位都有详细目击记载。这比日本宣称古贺辰四郎在1884年发现该岛的时间早了76年。

他告诉香港媒体,《海国记》共约6200多字。其中,「册封琉球国记略」页,记载有「……十三日辰刻,见钓鱼台,形如笔架。遥祭黑水沟,遂叩祷于天后。忽见白燕大如鸥,绕樯而飞,是日即转风。十四日早,隐隐见姑米山,入琉球界矣。」这段文字中,明确记述有「隐隐见姑米山,入琉球界矣」。这表明,琉球国西部领域从姑米山(即现在冲绳的久米岛)开始的,以黑水沟爲中国(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綫符合历史事实,钓鱼台(岛)明显在中国的领域内,不属于琉球。

另经考查,清人钱泳手迹原件的抄录时间爲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其存世时间也比日本人所谓发现「尖阁诸岛」(即钓鱼岛)的时间早了61年之久。

「由于中日两方都没有真正占领钓鱼岛,因此‘有效占领’这些国际法原则就无法作爲法理上的依据。反而是‘先占’的历史依据变成两国对其进行主权争夺的主要依据。如果发现的新文献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就会增强我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谈判地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分析指出。

「希望让两岸读者都能看到」

根据我国历史文献记载,钓鱼岛以东,隔冲绳海沟,爲日本琉球群岛,即今日本冲绳县。冲绳县前身即爲与中国有500多年称臣纳贡关系的琉球王国。从明朝洪武初年开始,明太祖朱元璋就派遣册封使赴琉球王国,往返都经过钓鱼岛。从那时起,钓鱼岛就载入中国史册,到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琉球国王接受明王朝册封已有11次。

我国现有多部历史文献能明确证实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这当中包括嘉靖十三年册封使陈侃所著的《使琉球录》,其中清楚地记载了他从福建福州发航,经台湾基隆,东北行,经钓鱼岛,再抵琉球王国的航程。此外,还有后来其他册封使所著的《重编使琉球录》、《使琉球杂录》等历史铁证。

而金灿荣认爲,「新文献的发现不只是钓鱼岛属于中国的又一个力证,其实它对中日文化交流、中国当时的海外认识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

蔡根祥说,彭令现已带著沉複《浮生六记》卷五佚文来到了北京。据他瞭解,很可能是他给温Jiabao的书信起到了作用。「我最期盼两点。」他说,「一是让《浮生六记》这份资料能够得到好好保存;二是能让它公开发表,让两岸读者和研究者都能看到、研究、欣赏公开的资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14 06:0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