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11-10
在台湾闹了三个星期的「美国牛肉风波」至今仍未平息,甚至已演变为「政治风波」,远远超出马政府的意料之外。正如岛内名人赵少康所说的,台美之间的谈判进行了十七个月,居然谈得密不透风,但愈保密爆炸性就愈高,后座力就愈强。
「美牛事件」反映出马团队错判形势,其中最大的失误就是低估民意。从韩国人上街抗议李明博政府开放美国牛肉一事,台湾「行政院」官员应该也知道,开放三十月龄以下的美国带骨牛肉、牛内脏等入岛必会引起众怒,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对于台美双方的谈判细节保密到家,待完成谈判后再宣布,希望届时以「生米煮成熟饭」的事实,逼老百姓「吞下」美国牛肉。然而,马政府的算盘打错了。台湾民众当健康受到威胁时不是忍气吞声,而是奋起捍卫自己的权益,最后让步的反而是马政府。
「牛肉风波」像雪球般越滚越大,其中不乏民进党炒作的成分。道理很简单,年底县市长选举在即,马政府被「美牛」叮得满头包,这对民进党来说犹如天上掉下来的礼物,必会「好好包装」,「回赠」国民党。由此可见,「行政院」在选举期间宣布放宽美牛进口,等于是做球给对手打击自己。至于其中的原因,到底是马政府对选举的敏感性不够,还是迫于华府的压力,就不得而知了。
台湾「国安会秘书长」苏起近日承认,多年来台美之间的投资保障、免签证、引渡等问题停滞不前,而这次台湾在牛肉谈判中展示善意,是希望美国「心照」。但人算不如天算,马政府为了安抚民意,决定通过严检「明放实禁」美国带骨牛肉、牛内脏等。美国表面上虽然没有大动肝火,但以「警告」台湾不能违反双方签订的协议来表示不满。看来,美国在领教了台湾的两面手法后,今后彼此间的谈判恐难顺利。
有台媒认为,马政府最近一年大力推动「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被质疑「过度倾向大陆」,因而另一方面也努力修补台美关系,以示「平衡」。若马政府真的这麽想,可能要大失所望了。马政府在宣传ECFA期间一再保证不会增加大陆农产品进口,但现在却不顾民意反对,开放美国带骨牛肉、牛杂进口,反令南部农民对马政府的诚信产生极大的疑虑。
继「八八水灾」后,马政府在「美牛风波」中再次失分,而接下来十二月五日的岛内地方首长改选,将反映出这一连串失分的分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