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87|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中市的元保宮(道教廟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4 17:17: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台中市的元保宮(道教廟宇)
台中市元保宮建廟沿革: 我們的祖先嘗盡苦楚,遠從大陸來到台灣謀生﹝大部份是由對岸的福建省漳洲及泉州兩地而來﹞,當時的情況不是以「拓荒墾植,披荊斬棘」寥寥數語所能表示出來的,以前的台灣被稱為「瘴癘之地」,罹患惡病者比比皆是,因此於前清雍正年間將大陸漳州府心田宮的保生大帝香火奉請來台,並奉祀於台中市北區的賴厝廍庄,從此疫癘消除,合境平安。賴厝廍等十七庄居民都感於這是保生大帝威靈顯化所使然,眾議建廟於賴厝廍庄。至清乾隆四十五年開始興建廟宇,廟名「元保宮」。以期安家保身飲水思源,追念元始。時至清乾隆五十六年﹝西曆 1791年﹞孟冬竣工完成。至今以有二百餘年。 -------------------------------------------------------------------------------- 本宮重要記事簡介: 廟宇建在現今宮址:「大道公廟」 於清道光丙午〈西曆 1846年〉修繕,再於民國十三年歲次甲子冬月〈西曆 1924年〉重建竣工。至民國五十六年〈歲次丁未〉將後庭增建二樓式後殿,奉祀玉皇上帝玉旨、觀世音菩薩、至聖孔子、關聖帝君及十八尊者,於民國五十七年〈歲次戌申〉竣工。 修建後殿 民國六十五年再將後殿樓下全部設施,石砌成神竈、奉祀三官大帝、註生娘娘、城煌尊神,民國七十六年〈丁卯年〉十二月興建牌樓鐘鼓樓完成,本宮七樓交誼大樓亦於民國八十年〈辛未年〉峻工。 新建凌霄寶殿 本宮新建凌霄寶殿約十四樓高,分為五層,業已竣工於民國八十五年〈丙子年〉,九月二十九日安座、一樓奉祀五斗星君、斗姆星君、太歲星君。三樓三官大帝、神農大帝、玄天上帝。五樓玉皇上帝、東華帝君、瑤池金母。二、四樓備供為展覽場室之用。 成立神明會 本宮於民國五十三年十二月五日成立誦經團,並於民國七十五年第七屆第一次信徒大會通過成立神明會,以期協助政府發揚固有文化道德、推行大道濟世、導人向善、祁安植福。計:中壇元帥會於民國七十五年一月十八日舉行成立大會。關聖帝君會、城煌尊神會於民國七十五年一月十九日舉行成立大會。觀世音菩薩會於民國七十五年一月二十四日成立。民國七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成立四大元帥會。民國八十三年七月十三日成立國樂團。此舉促進信眾多方參與廟務,功效很大。 建設本宮 本宮第七屆第一次信徒大會議決出售本世東義段、賴厝廍段四筆土地以期整修本宮,民國七十五年二月二十日舉行臨時信徒大會、重申議決,此期順利出售該地而轉購本宮周圍必要土地,建造牌樓鐘鼓樓進而規劃信徒交誼大樓圖書館、凌霄寶殿等、大家同心協力,使本宮煥然一新。 謁祖晉香 民國七十七年奉請本宮兩尊保生大帝神像往福建省平和縣坂仔鄉心田母宮晉香及漳州角美縣白礁慈濟祖宮及廈門市青礁慈濟東宮祖地謁祖,捐資贈建福建省平和縣?仔鄉心田村五三小學貳層教育大樓及大門〈經向當地主管署申請核准更改為心田元保小學,樓名為元保樓〉,民國七十八年二月由興建會主委賴坤鎕、副主委賴樹欣、委員賴長興、賴明輝、及建築師蘇木山等前青礁慈濟東宮簽訂東宮後殿整建工程發包合同,七十九年由總指揮賴坤鎕及主任委員賴煥樟率委員信眾共二百四十三人參加落成慶典。並於七十九年五月由主任委員賴煥樟率常務委員等一行五人再度前往青礁慈濟東宮簽訂捐資重修迎神閣、拜殿第一殿〈前殿〉,於八十年三月由總指揮賴樹欣、主任委員賴煥樟率同委員信眾共二百二十四人參加落成慶典,及心田宮晉香,並主持本宮捐資興建之心田元保小學教育大樓剪綵啟用典禮。並於民國八十三年由本宮再度捐資興建心田元保小學之運動場、圍牆等工程峻工。 本宮現存古蹟 本宮歷史攸久保存古物頗多,極具藝術價值,最具代表性的首推乾隆五十六年〈西元 1791年〉樟木彫刻之保生大帝神像〈神像頭部為樟木彫刻,漆粉金面,身驅以竹編織成為底,抹塗外觀裝飾成高四尺二寸,寬一尺九寸〉,暨神案棹〈樟木所製成,長七尺、高三尺六寸,雕刻成龍形〉。另有神前三方古匾,由樟木所製成,刻有「文普仙蹤」〈道光二年,西元 1822年〉、「影往達觀」〈道光四年,西元 1824年〉,「閤族蒙庥」〈同治庚午年,西元 1870年〉與道光十三年〈西元 1833年〉境民所獻之大金鼎〈純銅鑄造,直徑二尺四寸,高一尺四寸〉、大銅鐘〈純銅鑄造,直徑尺半,高三尺六寸〉,及道光十四年〈西元 1834年〉樟木製作之神案棹〈長七尺八寸高四尺寸〉,此外尚有其他古物多種,此皆前清遺物,距今 170年以上,值得觀之再觀,留連細玩,足證本宮確為一歷史攸久之古廟。 ================================= 保生大帝...「大道公」 保生大帝,乃民間所通稱之「大道公」也,是位道德崇高、醫術高超之上神,世人將其人格轉化為神格,除受萬民愛戴敬奉之外,凡中醫執業與販售藥材商家者祀奉更為虔誠。保生大帝,另號吳真人、吳真君、大道公、真人仙師、花轎公、英惠侯、吳公真仙等,均為歷代帝王所敕封之尊號,被奉祀為神仙。原是周代泰伯皇帝后裔,於列國時,分土金陵,建國吳縣,傳到三十一世之時,遂以吳為姓。而後吳姓子孫繁衍,另分支,遷居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此即為日後保生大帝生長之故鄉。   保生大帝姓吳,名本,字華基,別號雪東,宋朝太平興國四年三月十五日生,父名吳通,母為黃氏,先祖世代均屬勤修功德,樂善好施之人。乃父平素也以勤儉治家,廣修善事,以勸人學好聞名。其母性情幽雅貞淑,圓修前世功果,積德早已上達蒼穹。民間相傳帝之出世非常靈異。一夜,其母正酣睡之時,於夢中吞食一只白龜入腹,醒時覺想起吞白龜是為吉祥之兆,心中暗喜,隨後即懷有聖胎,此實為保生大帝投胎轉世。   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黃氏將分娩時,忽見太白金星和南陵使者,偕同北斗星君來到,護送一名仙童至房門口,言道:「此乃上界紫微星,前來投胎降世。」言畢,眾神退駕之時,帝隨即降生。爾時,異香滿室、毫光燦爛,又見五老及三台魁星現身前來祝賀。宅外只見上空五彩祥雲朵朵覆室,紫氣滿庭,民眾嘖嘖稱奇。時值農歷三月十五日辰時。   帝自幼年時期天資聰穎,譽為神童。孰不知帝本乃紫微星來轉世,生來即具道性,爾當品行性格較常人不同,少時博覽群書,任何經書,過目不忘,倒背如流,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禮樂行政之冊籍亦無所不通﹔另以對岐黃醫術之潛心研究,具獨特專長。於製藥方面,特精制成方,已至玄奇奧妙之境,此乃大帝之志願為救世濟人之故。   保生大帝年十七時,便赴鄉試,中舉即出仕,由朝廷授派任職御史官銜。為官時,除為國效勞幾多歲月外,亦遊覽天下名山勝水,因而識得眾多能人異士,學成道家修煉秘訣,由是歸隱於大雁東山之深幽處,以勤予學習太上玄機為要務,為救世濟民,專心地煉就丹藥之術。而後回歸鄉里,潛心鑽研醫術,懸壺濟世,為人仁慈,專行善事。   《台灣縣志》載述:「保生大帝年長后,受室業醫,以活人為心,按病投藥,遠近皆以為神。」民間流傳許多事蹟。如:「帝十七歲時,海邊賞月,突有一異人,從天空飄然降下,將祂領至瑤池,謁見西王母。西王母則授以神方濟世和驅魔逐邪之術,並獲贈一部珍貴醫書,回家之後便覺悟修真。」又有一說:「帝成年後,學道雲遊各大名峻江川,學習三五飛走之術,用以醫治疾病,多有速療奇效。」   相關大帝生平,有許多傳說。如,帝四十五歲時,漳州發生飢荒,祂預告鄉民言:「十日之內,必有米到。」果然不出十天,漳州各澳,有大船載米入澳以安民心。復次,漳州一帶傳染瘟疫,全縣民眾,死亡相繼,帝聞之便速往漳州,為民施以醫藥,以符法驅除瘟神厲瘴。依上述所言,保生大帝非但以醫道濟世,且有許多陰騭。玉皇上帝即下旨,召祂升天。大帝於宋仁宗景祜三年五月初二午時,由於修練得道,身著素衣,駕鶴升天奉召列入仙班去了。是年,大帝時值五十八歲。   醫虎喉、點龍眼,敘述大帝升天後顯赫聖蹟非常多。又如,一回,民間久雨不停,積成水勢甚大,洪水橫流,氾濫成災,眼見將民宅淹沒。此時,百姓忽見大帝,正騎鶴背上,以手指著潮水,潮水隨即便退去,而使村庄毫無損失。是以民眾便口耳相傳,並且紛建廟宇,以香火祭祀,藉以禱祝平安。帝於行醫救眾之餘,亦著作醫書傳世,而共有內外科十三冊之多,此外,其醫德不但遍及漳、泉兩地百姓,也及於生靈萬物,以致有「點龍眼、醫虎喉」之傳奇事蹟供人稱頌。   傳帝於某日往山中採藥,有白額金睛虎,因食一婦人,以致婦人所戴頭飾髮針哽咽其喉,正為生死掙扎之際,忽見帝至便相求醫治,帝見之於心不忍,先予以斥責見有悔意,即以符水灌入虎口,使其骨頭化水,並入虎口拔除髮針。供奉保生大帝之廟宇內大殿神桌下,均可見有一尊虎神像,其正是守護大帝之「黑虎將軍」,非一般廟宇所供奉之虎爺。其不同處正是傳說中所言,保生大帝「醫虎喉」後,老虎當下即終生跟隨大帝,並經大帝度化成神,乃隨侍左側,為大帝守護,聽大帝差遣。另次,一患眼疾之蟠龍,幻化為人身求治,大帝識破其為非人,則以符水點於龍睛,治癒其眼疾。帝為「點龍眼、醫虎喉」之神蹟,即由此傳說而來。   保生大帝雖仙登上界,其心卻依然看眷故里,因此常巡視且庇佑凡間。時而示現人間,拯救世人。亦常出現襄助歷代帝王抵禦賊寇,或指揮神兵助戰。宋高宗仍為太子時,入金做為人質,有次乘隙逃脫,行至崔子廟前,苦於無有馬匹可騎,掛心畏懼將難脫離,剎時,突聞馬嘶啼聲,回頭一望,果真有一馬匹停於廟前不遠之處,急忙便騎此馬直往南方奔逃離去,金兵亦策馬隨後追趕。當高宗逃至江岸時,竟遙見天將神兵正相助阻抵金人,即便乘機過江,安然無恙抵至故國。時當渡過江河後,赫然見到所騎竟為泥馬,而暗中庇佑高宗即是保生大帝,此正所謂「泥馬渡康王」之由來。   紹興二十一年,宋高宗即位遂下詔令地方官,於保生大帝之鄉里立廟奉祀,並於每年春秋依時祭祀。至孝宗登位,乾道七年御賜匾額,題名「慈濟靈宮」,並賜謚「大道真人」。時至今日尊稱保生大帝為「大道公」,即是基予此典故。孝宗以後,宋朝歷代皇帝,多有封誥。慶元初年,寧宗敕封「忠顯侯」。嘉定年間敕封「莫惠侯」。寶慶三年,理宗封「康佑侯」,四年敕封「沖慶真人」,五年敕封「妙道真君」。   明朝開國前,太祖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于鄱陽湖之時,爾時刮起滔天巨浪,眼見太祖與所屬兵士即將被風浪吞沒,大帝即現身於雲層之上,施以法術,令神龍坐騎化風雨於無形,果真隨即風平浪靜,太祖此可專心指揮大軍決戰,而得大勝。而明太祖朱元璋於南京即位之後,為感念保生大帝救命之恩,便於洪武五年,下令勒封為「昊天御史醫靈真君」。   保生大帝醫術不止能起死回生而已。明成祖永樂七年,成祖元配孝慈皇后患有乳疾,腫痛不堪,天下所有名醫未能治癒。一日,突有道士,自稱能醫治皇后,成祖聞報半信半疑,命令內待,將帶往坤靈宮去。便詢以何方法治病?道士回:以絲線診脈,便可斷明病症。   成祖不信,命內侍帶至皇后鄰室,取一絲線,一端扎予皇后手鐲,一端則給予道士診視。道士五指於絲線上一按,搖頭便道:「這似金玉之類,非是皇后之御脈?」成祖再命內侍,將絲線一端,縛於貓身,請其再診。道士再以五指於絲線上一按,又搖頭說道:「這非熊非虎,好似貓犬,亦非皇后之御脈?」此刻,成祖便更覺心驚神異,才釋然向道士致歉,命令內侍將絲線繫於皇后患處,請求再診。   道士再診後斷言:「肝脈太長,血又凝滯,必為乳疾,此需動用針灸,方能根治。」於是道士便於屏風外處,以絲線懸掛指示針灸之,霎時,乳疾之腫痛立消復原。成祖大喜,為了感謝道士救妻之恩,便要賞賜財帛與官爵,道士一概不受,亦不多言,即辭行坤靈宮外時,忽見有一白鶴降臨御苑,道士便騎上白鶴而去,消失無蹤。眾人知是為保生大帝降臨醫救國母,均感護國佑民之恩。   其後成祖駕崩,太子即位,亦即仁宗皇帝,秉承父命,為了追念大帝恩德,便於洪熙元年晉封「恩主昊天金闕御史慈濟醫靈妙道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並下旨將位於白礁之吳真人廟,重新改建為大宮殿,並賜龍袍,令地方官,春秋二季隆重致祭。此後,保生大帝,便逐漸成為民間著名之醫神。    PIC_0121.JPG (107.68 KB)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4 17:17:19 | 只看该作者
2006/04/07 上午8:13 保生大帝,民間所通稱之「大道公」...........聖誕(過生日) 來恭賀的"台中縣太平市 梅園 鑼鼓陣    PIC_0001.JPG (80.85 K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4 17:17:22 | 只看该作者
太平 梅園 鑼鼓陣    PIC_0002.JPG (94.59 K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4 17:17:26 | 只看该作者
慶祝"保生大帝",一千零二十八聖誕,當然少不了"鑼鼓陣"。 只不過,早年的"鑼鼓陣"是走在陣頭前面,如今他們也與時俱進,改成"鑼鼓車",大夥在車上吹打,透過車上安裝的擴音器,音量更大、更熱鬧。 圖中是"臺中縣大里市、太平市"十九甲前來助陣的"梅園鑼鼓陣"!    PIC_0003.JPG (89.13 K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4 17:17:30 | 只看该作者
大多數臺灣人民參與的民間信仰活動,極為頻繁! 除了"寺"是佛教之外,"廟、宮、壇、院"...等,都是屬于"道教"。 更有趣的是,這些道教的"廟、宮、壇、院",彼此之間交流也是極為頻繁! 因此,某一個廟的大活動,其他地方的,都會來助陣! ======================= 保民宮 "三府王爺"
附件
PIC_0004.JPG (100.21 KB)
2008-11-29 23: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4 17:17:33 | 只看该作者
"六合里"花錢請來助陣的"電子花車",車上是「八仙過海」的人偶    PIC_0005.JPG (76.16 K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4 17:17:38 | 只看该作者
"六合里"花錢請來助陣的"電子花車",車上是「八仙過海」的人偶 正面    PIC_0006.JPG (98.13 K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2-4 17:17:41 | 只看该作者
正中間的這個看起來像是"曹國舅"    PIC_0007.JPG (140.24 K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2-4 17:17:45 | 只看该作者
「八仙過海」"電子花車"的另一面    PIC_0010.JPG (98.19 K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4 17:17:49 | 只看该作者
其他停在路邊的"電子花車"群    PIC_0011.JPG (83.34 K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8 02:09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