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陆捐款赈灾,协助台湾修路、盖桥,马政府却连立碑纪念也不同意。
中评社台北10月15日电(记者 林淑玲分析报导)大陆在台湾八八水灾后,捐助近新台币50亿元赈灾、重建,两岸最近却为了援助的建设能否立碑纪念有点乔不定。据传,大陆主张应比照台湾对汶川大地震模式,在公共建设上立碑;台湾方面,“行政院长”吴敦义日前释出的方案则是选定大陆游客常去的景点、政治敏感度比较低的地方立碑载明捐助情形,言下之意是排除在个别建设上立碑,两会还在协商中。
大陆是否提出这种要求,需进一步求证。
如果属实,马政府的想法,则不难猜测,八八水灾重灾区都在南部,高层担心立了感谢大陆援建的碑会横生枝节。这心态就像水灾发生之初,大陆好意援助派直升机、救援队,马政府却扭捏不敢答应,接受部分援助项目之后又低调再低调。马英九在质疑声中,才在八八水灾满月的追悼大会上首度正式向大陆表达感谢。
接受捐款所做的建设,在建设完成后落款感谢,本是人类社会的游戏规则。台湾彰化与云林之间有一座“中沙大桥”,取名“中沙”是为感谢当年中东“友邦”沙特阿拉伯的援建。台湾长年大手笔援助中美洲、南太平洋“邦交国”,不论是建总统府、国会大楼、机场,还没听过哪个国家只收捐款,拒绝立碑纪念的事。至于大学、寺庙、教堂也都会让捐赠者的名字留在建筑物上面,或直接以捐赠者的名字来命名,以志感谢。
马政府不想让大陆在援建的建设上留名,设身处地,如果今天台湾捐助汶川地震重建,大陆也不同意留名;或者台湾捐助“邦交国”大型建设,对方也要求“+++国”或“台湾”的名字都不能出现,台湾民众做何感想,会不会觉得捐了钱还遭到如此待遇,简直太欺负人了。大陆捐的钱一分一毫都是取自于大陆民众,台湾这种心态就好比,高雄市政府频频挑动两岸关系,又质疑陆客为什么不到高雄观光,摆明吃定对方。
两岸要正常往来,如果长期处于单方释出资源,另一方只要求资源,却常有不友善的态度,将很难维系下去。大陆捐款赈灾,协助台湾盖座桥、修个路,台湾如果拒绝接受另当别论,一旦接受就应该给捐赠方一个交代。这只是放诸四海皆准的国际礼仪,没有谁占谁便宜的问题。马政府实在没有必要把自己锁在小框框里,假设做什么事都会被反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