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外交休兵」原本会是一道令人讚赏的美餚,但最近被几个看似有经验的橱师手忙脚乱的下锅乱炒,又糊又焦,几乎端不上桌,还引来客人痛批,骂得快要臭头。它到底怎麼了?
日前外交部欧部长到「外交及国防委员会」作业务报告,我前往质询,意外地发觉他用了不少篇幅和时间在解说為什麼要「外交休兵」,像是急著袒护一个已被证明失败了的政策。而事实上,此一政策迄未正式上路,但却已引来不少批判。究其原因,主要导自今年外交部依旧在联大策动友邦提案,要求支持并通过台湾有意义的惨与联合国有关之专门组织。很显然的,此一提案并不具有实质意义,属於假议题、虚目标。然此案一出不仅无端遭到大六驻联大代表王光亚痛批台湾「没有资格」;并逼使若干友邦如巴拉圭、巴拿马等国公然反对,引发邦交不稳之传言,更提供民进党大好机会,全面否定「外交休兵」,甚至謔称是「外交休克」。
若政府外交团队能冷静思考,深思熟虑,藉提出於三月廿日被民眾全面否抉「入联公投」及「返联公投」两案之事实,表达尊重民意,严正宣布九月暂不在联大提案,必定能获得社会全面支持与肯定,而不至於在仓促提案后,遭到严重后座力衝击,还差点赔上正準备上路的「外交休兵」。至於美国和欧盟在我提案遭封杀后,发表支持我成為世卫大会观察员的声明,其实只是重申立场,难谓是我取得什麼重大的进展。
政府在推动「外交休兵」时,有一项「前置作业」绝不能缺,那就是必须告诉民眾,新政府已无意也无力再玩所谓「金钱外交」或「金援外交」,并且已和对岸协商取得共识,双方不再為邦交国数字之维繫或增加去虚耗资源。当获得民眾和舆论的支持后,自然就不会有非理性的反弹。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於事先与大六的协商;此一协商必须让民眾看到它的过程,因為「外交」事属敏感之主权范畴,有关商谈绝不能沦為派密使到对岸去接触的那种游戏。七月十四日我曾和国安会秘书长苏起先生谈到这个问题,并且具体建议,设若与对岸协商的方式安排不易,或当前负责两岸事务者外交谈判经验不足,似可考虑由几位曾担任过外交部长而富有经验的外交老兵,到彼岸就此议题作公开之探讨,而获致之结论可仅作选择性的公开。但重点是必须让民眾看到此一程序的存在,其目的是在取信於民。惟此一建议至今尚未看到后续发展。
所有先进国家採行之外交手段,无不為因应世局变化而生,台湾自不例外,此亦之所以台湾在过去六十年中,经歷无数次外交风暴仍得安然渡过,保住生机。故当前从两岸新局所衍生出来的「外交休兵」,在本质上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是前进的,不是后退的;是务实的,不是即兴的。它是与对岸磋商后获致协议,相互尊重,不浪费资源,不互挖墙脚,并使得台湾能争取更宽广的国际空间。它的执行也有两个要件:第一、双边而非单向;第二、同时而不分先后。换言之,是两岸同时外交休兵,台湾才不会成為单方的示好,这点不得不慎。
十月下旬大六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即将来台,拟就多项议题与海基会协商。如两岸真要推动「外交休兵」,(一)「台湾争取国际空间」,以及(二)「台湾申请成為『世卫』观察员」两案,就应当纳入议程,摊在桌上作初步讨论,未必要有具体结论;这点是外交部责无旁贷此刻必须提出,并且有所坚持。如此,国人方能释怀此一重大政策转变,并非只是台湾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
橱子要端上好菜,手艺是起码的条件,更重要的是素材的完备。「外交休兵」的素材到目前為止似嫌不足,再次下锅之前,一个叫做「双边磋商」的东西,一定要先找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