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八八水灾 马英九成了「台湾的国耻」
(2009/08/23 00:23)
(●作者高达宏,硕毕,商,目前旅居美国。本文为NOWnews.com网友提供,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版权为作者所有,请勿随意转载。※→高达宏特区)
高达宏
摘要:
˙起初,马英九对国内的反应虽然注意但是并不紧张,所以他可以「很自在ˋ很麻木」的等到死亡人数达到五百人的灾后第七天,才召开国家安全会议。真正让马英九紧张的是,CNN等国际媒体开始口诛笔伐,CNN甚至以民调指出有百分之八十的人认为马英九应该下台,马英九才知道事态真的很严重,不是灾害严重,而是事态已经发展到可能到威胁到他的政权了。
˙这样的作为,全美国人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ˋ必需的作为,也是总统责无旁贷的责任。这就是为什麽CNN记者在听过马英九所说的话之后,完全无法接受马英九所表现的逃避的消极态度,所以才CNN主播才会在记者会还在开的时候,以「「This man(这个人)」来称呼「台湾的总统」,并且评论说「你看到的是台湾**为他自己跟政府的作为做『辩解』。」。这样的语气,是直接的在表示「看不起」马英九,无法尊重「台湾的总统」马英九了。全世界都听到了,丢脸丢到全世界去,马英九真的是「台湾的国耻」。
一˙非因天灾责备马英九 是因马英九愧对总统职责:
二˙马英九是被国际媒体所逼 才不得不站出来:
三˙CNN是以美国的人道标准来评判马英九「This man(这个人)」:
˙附注:请问胡志强,马英九面对外国媒体时,有什麽可以硬得起来的东西吗?
˙新闻摘录:马英九的无能与卸责 导致各国媒体群起攻之:
本文:
这次莫拉克颱风八八水灾,马英九在第一时间缺乏担当的表现,事后又将责任推诸于灾民ˋ其他官员,导致不只是国内痛骂,国外媒体也纷纷批判,甚至以「看不起马英九」的语气来批评马英九,这是有史以来台湾**第一次被众多国外媒体如此「看不起」,在这一场八八水灾中,马英九成了「台湾的国耻」。
一˙非因天灾责备马英九 是因马英九愧对总统职责:
莫拉克八八风灾重创台湾,洪水ˋ土石流淹没了城镇,活埋了上千无辜的生命,这是天大的悲剧。
这样的灾难不只是台湾悲痛,举国有难同当,国际社会也深为关切,纷纷伸出援手。
然而就在这血泪交织的时刻中,身为最有权力ˋ掌握最大资源的总统,原本应该身先士卒,与民同苦,但是,马英九却在最关键的第一时间裡,「马上」表明退居第二线,让自己成了一个旁观的人。
这样冷血无情的行为和心态,引起了国内外严厉的谴责。
马英九之受到谴责诟骂,不是因为灾害过于惨重,因为天灾终究非人力所能抗衡,而是他面对人民遭遇家破人亡ˋ村灭镇毁的惨重灾害时的态度,竟然是如此的没有担当,如此的事不关己,如此的视人命如草芥。
这绝对不是民众ˋ媒体毫无根据ˋ毫无道理,无端的指责诟骂马英九,而是对马英九的作为所爆发的反应。
为什麽拒绝发布紧急命令?为什麽拒绝美国援助?为什麽等到死亡人数达到五百人的第七天才召开国家安全会议,宣布救灾总动员?
这些都是属于总统的职权,只有马英九能够做出作为或是不作为的决定。
这是国际媒体和国内民众最不满ˋ最质疑之处,也是马英九无法解释的地方。
二˙马英九是被国际媒体所逼 才不得不站出来:
起初,马英九对国内的反应虽然注意但是并不紧张,所以他可以「很自在ˋ很麻木」的等到死亡人数达到五百人的灾后第七天,才召开国家安全会议。
真正让马英九紧张的是,CNN等国际媒体开始口诛笔伐,CNN甚至以民调指出有百分之八十的人认为马英九应该下台,马英九才知道事态真的很严重,不是灾害严重,而是事态已经发展到可能到威胁到他的政权了。
在国际记者会中国际媒体不给情面的严厉质问之下,马英九手足无措,之后,连串的救灾政策,以及有关马英九的各项活动的延期和取消(马英九就任党主席ˋ国庆ˋ出访)才纷纷出笼。
马英九「被逼」才有所作为的这个时间点非常的清楚。
所以,这不是马英九的主动作为,而是情势所逼之下的作为。
情况可说完全是去年一就任总统就宣称退居第二线,结果在经济不断下沉,引发民怨之后,才被逼不得不站到第一线的翻版。
三˙CNN是以美国的人道标准来评判马英九「This man(这个人)」:
CNN在马英九召开记者会之时,对马英九的谈话所做的评论是「这个人」「还在辩驳」。
CNN是美国,甚至可说是全世界,最有声誉的电视媒体,其记者都是受过高等教育ˋ精良训练ˋ经验丰富,竟然会不避忌讳的对他国的总统用如此「不尊敬」的语气予以评论,相当罕见。
CNN记者是以美国的人道标准来评判马英九,所以他们无法理解一个当总统的人在面对国人死伤如此惨重的时候,所谈的竟然不是自己要怎麽做,所表现竟然不是自己坚强的意志,不但没有一肩膀挑下所有重担的积极,反而是「不发布紧急命令是因为已经有灾害防治法」,「不知道美国曾经表达援助」ˋ「他们(灾民)不知道严重性ˋ不撤退」,「他们(灾民)受过这次教训,˙˙,以后会配合」,「会惩罚失职官员」,˙˙,不断的推託责任,不断的归罪他人,难怪CNN记者会「不齿」马英九。
在美国,一条人命就是天大的事情,何况是八八水灾灾害一开始就已经死了超过一百多人。
美国卡翠纳风灾一发生,美国总统布希立刻发布紧急命令,军队立刻接管当地治安ˋ协助救援,而那时死伤并不多,所以纽奥兰的局势得以立刻得到安定,灾民的心理不至于恐慌。
这样的作为,全美国人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ˋ必需的作为,也是总统责无旁贷的责任。
这就是为什麽CNN记者在听过马英九所说的话之后,完全无法接受马英九所表现的逃避的消极态度,所以才CNN主播才会在记者会还在开的时候,以「「This man(这个人)」来称呼「台湾的总统」,并且评论说「你看到的是台湾**为他自己跟政府的作为做『辩解』。」
这样的语气,是直接的在表示「看不起」马英九,无法尊重「台湾的总统」马英九了。
全世界都听到了,丢脸丢到全世界去,马英九真的是「台湾的国耻」。
˙附注:请问胡志强,马英九面对外国媒体时,有什麽可以硬得起来的东西吗?
对于马英九面对外国媒体时的表现,胡志强说马英九太过软弱,这样会让人感觉台湾一无是处,政府一无是处。
胡志强这样的说法,很不可思议,表现得完全不像是以前那个「该怎麽说就敢怎麽说」的胡志强。
胡志强担任过外交部长ˋ驻美代表,那麽试问,美国政府向驻美代表表示美国愿意援助台湾救灾,这样有关两国的重大讯息会到外交部的一个次级官员就打住,而且还发函拒绝,完全不必知会总统或总统府,他们敢吗?
所以,马英九说,他不知道美国曾经表达过援助救灾,胡志强相信吗?
马英九说,不发布紧急命令是因为已经有灾害防治法。
要是CNN记者追问:灾害防治法够吗?
胡志强自问,马英九敢说「足够了」这样的话吗?
胡夫人邵晓玲到灾区慰问灾民被呛作秀,是很冤枉的,其实她是想以自己残废的身体去证明人必须有活下去的意志的重要,或许是由于时机不对,或许是由于披着胡志强夫人的称呼政治性太强,导致被灾民误解,这点是可以理解的。
或许胡志强不免因而生气,所以挺了挺马英九,不过,再怎麽样也应该就事论事,说应该说的话,不然就不要说话,以免影响了「敢讲话的乌鸦」的声誉。
˙新闻摘录:马英九的无能与卸责 导致各国媒体群起攻之:
[(新闻来源:东森新闻)马英九总统18日举行的两场中外记者会,记者观察发现,当台湾媒体提问,马英九低头唸稿,就像在做政令宣导;当他想用同样方式回答外国媒体,却反而被外国记者当场打断,其中朝日新闻记者乾脆用中文提问。
「我们会把事情做好,这一次…」总统马英九锁着眉头,照着翻译低头唸英文稿,不过台下外国媒体到了问答时间马上开砲。TFCC记者Max提问,「您却参加球赛,把救灾放在第二位,」,「马总统,你的领导能力真的够强吗?」想照中文记者会模式,用「马式语言」慢慢解释,但等不到重点,立刻被 TFCC记者Max打断且追问,「撇开那些救灾不便……政府救灾缓慢所做的解释,但是问题是你到底有无领导能力?」
第一个问题就措手不及,马英九似乎有点慌,不断摸着手上资料,但敏感的问题还是了。Financial Times问说,「总统在这次事件学到什麽教训?政府有预算赤字,政府有什麽策略?」而马英九则回答说,如果想问学到什麽教训,在10年前我们921地震,在灾后政府有许多补助且提供灾民住处,这些我们现在都在做了,我们也会聆听民众的心声。
接着,外国媒体的提问越来越犀利。路透记者问及外交部发出婉谢外国援助的电报,「外交部次长夏立言的请辞会批准吗?」马英九表示,外交部次长夏立言必须为这项失职负责,现在是由刘兆玄负责批准这项辞呈,相信刘兆玄会批准。
接着,另外一位外国媒体记者问,「你没有接受美国援助?因为害怕中国施压吗?」「中国是否影响你接受外援的决定?」
「不,完全没有!」等了整整十秒钟才答,马英九似乎不敢碰触中国的敏感神经,接着表示,台湾向外国与大陆求援,是需要能够载重的直升机与组合屋,有这种载重的直升机国家不多,台湾与美方连络后,美方表示愿意支援,现在有部分直升机已抵台湾投入救灾。
马英九还表示,大陆提供的援助有很多种,后来政府决接受组合屋与睡袋、毛毯、消毒机等物资,其他如日本提供1亿日圆捐款,澳洲提供消毒水,所以外交部发出婉谢援助电报,「我事前不知道,事后也觉到非常异」。
由于记者会中,马英九始终绕着文字打转,国外媒体急着要知道答桉,直接用中文来发问。朝日新闻记者问,「可能你会说你已经尽力了,可是至少我们感觉到…这个民众觉得总统你没有跟他们(灾民)在一起。」都用中文问了,马英九还用英文答,恐怕让外国媒体很失望。
其实,仔细比较中外媒体记者会,马英九对台湾媒体就像在做政令宣示,旁边政务官上阵救火,但外国媒体针对马英九而来,不断质疑马英九个人到底有没有尽到责任,面对棘手的问题,让马英九连鼻子都冒汗。
整场记者会一个小时,曾经批评马政府的CN*却一个问题都没能提问,格外引人联想;由于马政府在灾后最紧急关键的前三天,没有当机立断投入救援,第一时间就让灾民与中外媒体留下救灾不力的印象,儘管现在特别加开一场外文记者会,但似乎仍难去除外国媒体对马政府的质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