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91岁中国远征军老兵回乡省亲获英雄式欢迎
![]()
![]()
www.gx.xinhuanet.com 2009年06月03日 21:46:11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新华网广西频道北流6月3日电题:流落缅甸远征军老兵回乡记
新华社记者 向志强
一部《我的团长我的团》,让中国远征军的历史走进更多人视野。在媒体联系下,一群流落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兵近日回到祖国老家,从广西北流走出去的钟云清是他们中的一位。
“回家看看”
从缅甸曼德勒出发,经过当年出发的云南畹町口岸,参观腾冲的中国远征军墓地,乘机抵达广西南宁后坐两三个小时汽车,6月2日下午,91岁的钟云清终于回到北流家乡。
虽然年逾九旬、旅途劳累,但钟云清兴致很高。
3日上午,钟云清回到了出生地北流市西埌镇。亲属和乡亲们早已在镇政府门前等候,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举着横幅、挥着花环夹道欢迎。老人一下车,侄子侄女就搀着82岁的钟云清弟媳上前迎接。钟云清与他们一一握手。
在镇政府二楼,老人和弟媳、侄子、侄女聊了起来。“看到他年纪这么大,身体、精神还这么好,我们都非常高兴”。侄女钟彩珍说。钟云清有4个弟弟2个妹妹,现在只有一个妹妹还在世。
老人还和在广东打工的侄子通了电话。最小的侄子钟年说,他们一大家子有好几十人,很多人在外面打工,听说老人回来的喜讯后都往家赶,“我是昨天连夜从深圳开车赶回来的”。
在镇政府举办的座谈会上,老人讲述了自己从军抗日的历史,陪同钟云清回家的记者和志愿者分别介绍了此次回家路上的故事。志愿者刘雅馨讲述了老人在乘机抵达南宁时的感人情景,“当时已经晚上10点多了,还有大批记者和志愿者在出口欢迎,钟爷爷倔强地甩开搀扶他的人,挺直腰板往前走,他不住地点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随后,钟云清乘车回到自己位于西埌镇新村的老家。在弟媳家里,钟云清一边吃着家乡的荔枝,一边逗着双胞胎侄孙。接着,去拜访住在附近的一位100多岁的堂兄。
安家他乡
钟云清最喜欢讲他打仗的故事。1938年参军抗日后,钟云清先后在湖北襄阳、樊县、老河口等地与日本人交战,还参加了第二次长沙会战。1942年,他到印度蓝姆伽受训,被编入新编38师第4团第3营第4连当上士班长,为了支援英军在缅甸(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钟云清随军赴缅甸打仗。
“当时仗打得很艰苦”,钟云清说,当时一个班有16人,仗打到猛拱时,死伤得只剩下5人,一直打到八莫才补充上新兵。后来,38师整编为新1军,他被调到新1军军部兵务科代理少尉排长。
日本投降后,他本来准备和部队一起回国,后来听说部队要北上打内战就坚决不走。“和日本人打仗是保家卫国,即使死了也有价值,要是打内战一点价值都没有。”钟云清说,于是他离开了部队,在缅甸靠做小生意维生,并在那里安家落户。
钟云清曾在1989年和战友一起从缅甸回过一次家。“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这些流落在他乡的老兵”,钟云清说,并激动地流下泪水。
铭记历史
钟云清的上衣口袋旁别着两枚醒目的纪念章,一枚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另一枚是由广西一个援助老兵的民间组织委托志愿者送给他的,上面写着“民族英雄 浩气长存”八个字。
记者了解到,留在缅甸的远征军老兵大多生活艰难,由于各种原因,国内公众对他们的生活以至这段历史不甚了解。被理解、被尊重是很多老兵的渴望。
此次活动是在一些媒体积极组织和联系下进行的,一些民间志愿者和机构为寻找、抚慰老兵做了不少事情。陪钟云清回家的有4位广西援助抗战老兵组织志愿者,一直陪在钟云清身边的刘欣馨是广西民族大学2006级国贸系学生,2008年7月去缅甸学习期间拜访了多位远征军老兵,并帮助民间组织向这些老兵颁发纪念章。“我想通过这种方式,把祖国人民的祝福带给这些为祖国做出重要贡献的老兵,让他们感受到广大人民对他们的尊重和敬意。”
“虽然看起来是民间行为,实际上体现了整个社会对他们的认可和尊重”,唐志强说,在联系老兵回家的过程中,各级政府给予积极支持。安排住宿时,酒店方面打出了欢迎横幅;为老兵办理入境有关证件时,云南省公安机关特事特办,尽快处理好有关手续;在机场过安检时,乘客们主动让老兵们先行……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贡献,铭记这段历史。”唐志强说。(新华社专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