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07 11:47:16
作者:吴振奋 上海浦东 企管
一般的解释是:“不统”是说给美日及台独听的,以表抚慰;“不独”是说给大陆听的,以求平衡;“不武”是说给全世界听的,以示和平。其指导思想说到底仍是老美对两岸指手画脚所定下的条条框框,即“保持现状”。马英九针对两岸同胞尤其是台湾民众盼望两岸和平的心理,认为只要有上述“三不”这样的“三大保证”就能稳坐钓鱼台而获得连任!以两蒋为代表的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们,无不陷入一种矛盾的心态和两难的境地之中,即“既想安于现状,又想寻求突破”!只是各位之具体做法不同罢了。两蒋父子执政时期只是想以台湾作为反攻大陆最终统一中国之基地或示范区罢了,蒋氏父子反台独之立场和态度却是非常明确和坚决的,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由此可见,老蒋尤其是小蒋都是不情愿成为中华民族之历史罪人的。
只有在确信了反攻大陆无望的情况下,后任的对大陆既缺乏感情又不愿归顺的台湾本土领导人如李登辉、陈水扁等,不得不改变策略,寻求有所突破!如双重承认,银弹外交等等。尤其是在国际反华反中支持台独势力的怂恿之下,李登辉公开提出“两国论”,又自觉得不够理直气壮,所以再加上“两岸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之关系”。因为他认为“+++国”仍然存在,至少在台湾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他提出“+++国在台湾”。言外之意是台湾地区因为有了“+++国”的存在而成为一个独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外的另一个国家了,而且还自以为“名正言顺”呢!其实是“抱残守缺”也。
陈水扁虽然只不过是继承和实践李登辉的台独思想,但是在言行上却是变本加厉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李登辉当时正是看中了陈水扁之台独本性及狡辩能力而在关键时刻采取了“弃连(战)保(水)扁”之选举策略的,李登辉所代表的不只是台湾岛内之台独势力的,其国际背景是以美日为主的。老李后来之所以对小陈不满,与其说是“恨铁不成钢”,倒不如说是嫌他“过犹不及”,说明李师傅比这个陈徒弟狡猾厉害得多,这也印证了中国的一句俗语,叫做“姜还是老的辣”!虽然陈水扁也说过两岸“一边一国”,“+++国即台湾”,但是,在他的外交实践中确实也对“+++国”产生了疑惑,所以才有“+++国是什么碗糕”之慨叹和质问,才有后来极力“去中国化”之动机,最后只能将“台湾”作为实现自己野心的“敲门砖”啦!冥冥之中自有报应,最后他还是难逃劫数,还不是因严重贪污彻底暴露而锒铛入狱?!
由于台湾特殊之政治生态和特色,以致马英九“想统也不是,想独也不能,想武也不行”。所以,暂时只能是“不统、不独、不武”以“保持现状”,其实就是“不即不离不冲动、不伦不类不鲜明”!尤其是在他的第一任期之内,不得不先从既不敏感又是关键的经济上来寻求突破!如此,才有了 “外交休兵”、“两岸三通”、 “识正书简”以及寻求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等一些对台湾而言是比较实惠且可为自己赢得选票之谨慎动作。其实在政治上马英九并不是不想有所作为,对“九二共识”这种折中互助包容方案他还是可以接受的,而是对风险较大的事仍是不敢为,比如“开放海峡中线”,建立军事互信等!但是他对两岸发展前途的认识、分析和判断,还是对的,即所谓的“终极统一论”,也即相信两岸终将归于一统的。而且,可以说他是蒋经国思想体系之真正继承者,从他对小蒋之真挚怀念中可见一斑!但是,作为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由于其身份和地位的特殊性和局限性,他目前所重视的只能是台湾岛内有形的选票,而不是大陆方面无形的选票(显然,对于大陆的钞票他仍然是重视的)!所以,他是宁愿暂时得罪大陆13亿同胞,而不敢得罪台湾5000万民众的,尤其是无孔不入、善于给他乱扣高帽子的台独分子。即使大陆肯开支票出高价,量他也不敢“卖台”呀,因为他确实也不如前二任那么贪!还是耐心地拭目以待,让他继续“正视现实,开创未来”吧。
随着大陆的崛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也因而变得更加富裕强大,“+++国”也就更加相形见绌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更是“名存实亡”了。这更是马英九不得不“正视”之“现实”!所以说,希望马先生不要再“抱残守缺”了,因为热爱中华民族,显然比只是爱台湾境界更高、胸怀更大,最终还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呀!还是“立足台湾、胸怀大陆、放眼世界”吧,为此,单从爱台出发也必须和大陆一起“建立互信、聚同化异、顾全大局、化独渐统”,这才是真正的“正视现实,开创未来”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