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公报:两岸新闻交流陆热台冷 光打雷不下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3 10:01: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9-08-03 12:21:19  


  中评社香港8月3日电/大公报今天刊载台湾问题评论员鲁力署名文章称,“春江水暖鸭先知”,两岸新闻交流其实也扮演着两岸关系“鸭先知”的角色。马政府的相关大陆事务主管机构,实在应该尽快摆脱过去的戒严心态,以更开阔的心胸排除两岸新闻交流障碍,推动两岸新闻交流实现正常化,推动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

  文章说,对于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是否会列为第五次江陈会谈议题,台湾“陆委会主委”赖幸媛日前表示,“陆委会”欢迎两岸新闻交流,同时对台湾新闻的开放以及品质非常有信心。至于机构是否常驻的问题,还需要再评估与商谈,未来会如何处理,现在还没有决定。但“陆委会”在政策方向上,是欢迎两岸新闻交流的。不过,在两岸新闻交流开放方面,马政府仍然显得优柔寡断,光打雷不下雨。这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台方还没有从国民党的恐共心结中开脱出来;二是民进党执政时对两岸新闻交流的限制政策并没有大的改变;三是台当局对“本土意识”民意的忧虑;四是台湾官僚机构作业程式的阻滞。

  媒体互设机构成焦点

  最近,海协会组成新闻业访问团访台,与海基会就加强两岸新闻交流进行了会谈。双方会面过程不经意露出底牌,海协会盼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海基会则希望报刊相互发行、电视Pin道落地、广播干扰等问题一并解决。双方固然有协商诚意,尚待取得共识与实质性进展。海协会新闻交流团始终聚焦在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但包括“陆委会”和海基会都没有正面回应。参与座谈会的“陆委会”文教处处长陈会英表示,由于还有一些有待解决的事项,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甚至对于这个议题是否会在第四次江陈会讨论也不置可否。感觉得出,并非十分热衷。

  首先,长期以来,台湾当局都以大陆做为主要敌人,以此进行“**”与“反中”宣传。在台湾当局的操控下,长期以来被允许传入台湾的关于大陆的资讯,大部分都被作了带有偏见的社会价值判断,是已经发生严重折射的错误资讯。对大陆现况与两岸交流资讯的封闭,曾是民进党煽动不明真相民众“台独”情绪的主要手段之一。无可讳言,两岸的隔阂与对立的结构,是两岸政治与文化分歧化的重要原因。但是,自从二○○○年民进党上台执政后,随着民进党当局有计划地推动“去中国化”,有步骤地进行“一边一国”、“本土化”、“台湾意识”、“入联公投”等“法理台独”政治行为,使两岸的传播交流处于对立与限制的状态。敌对性的、有限制的交流,就成为民进党两岸传播政策的主轴。

  其次,在民进党执政八年期间,其两岸传播交流政策实质就是四点:“**、反中、反统、反蓝”。这是陈水扁在执政之后,不断推行“台独”政策,不断阻碍两岸交流,不断毒化两岸气氛,为制造“台独悲情”,骗取台湾民众选票,而采取的步骤。民进党当局制定的“九法规”,现在仍是两岸传播交流的台方法源规限。


  两岸传播交流仍受制

  文章指出,目前的两岸传播交流,仍受制于民进党当政时期制定的一些法规。主要有九项:“国家安全法”及细则;“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及细则;“台湾地区人民进入大陆地区许可办法”;“大陆地区人民进入台湾地区许可办法”;“大陆地区出版品电影片录影节目广播电视节目进入台湾地区或在台湾地区发行制作播映许可办法”;“台湾地区大众传播事业赴大陆地区采访拍片制作节目管理办法”;“大陆地区大众传播人士来台参观访问采访拍片制作节目许可办法”;“机关(构)学校团体派员赴大陆地区从事文化活动作业规定”;“公务员赴大陆地区从事文教活动注意事项”。

  其三,马政府一直担忧过快推动两岸的新闻交流,会受到民进党等本土团体的杯葛。其实,近几年的多次民调都显示,尽管岛内的民众对蓝绿等族群问题有着不同看法,但是对两岸交流却有七成民众表示赞同。

  新闻交流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推力,是增进两岸了解、沟通同胞情感的重要纽带。在资讯时代的今天,两岸新闻交流上“陆热台冷”的状况,无益于两岸的沟通,无益于两岸的互动,损害台湾同胞的利益,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

  其四,台“新闻局”综合计划处处长邵平云表示,马英九已清楚表达“促进两岸媒体交流正常化”的立场,但对于是否设机构的问题,仍要靠两会协商。这完全是一种官僚式的推诿说法。两岸新闻交流与过去一年多来两岸经贸等方面的交流进程对比,两岸新闻交流的滞后现象相当明显。深入观察,两岸新闻交流仍停留在二○○一年的媒体驻点时期。虽然日前结束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提出“尽快实现两岸新闻媒体互设常驻机构”的建议,但邵平云指出,这只是两岸政党组织单纯的意见交换,“新闻局”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时程规划。

  应摆脱过去戒严心态

  文章表示,国民党执政后,两岸交流有了很大的发展,新闻交流为两岸交流的重要部分,具有放大交流效果,为两岸其他层面的交流与两岸和平发展,提供舆论支持和助力作用,所以显得特别重要。两岸新闻交流发展很快,大陆从一九八七年开始欢迎台湾记者采访,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大陆开放媒体驻点采访,后来台湾开放大陆地方媒体采访,成果还是显着的。两岸新闻交流一直走在两岸各项交流的前面,对于增进两岸同胞了解和增加互信、扩大共识,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两岸关系发展新情势下,两岸新闻交流如何跟上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和大发展新情势,在已有成就基础上再开新局,这也是两岸媒体所关注事情。  

  “春江水暖鸭先知”,两岸新闻交流其实也扮演着两岸关系“鸭先知”的角色。纵使两岸新闻交流可以扮演两岸沟通平台的角色,但新闻交流却始终阻力重重,反映了两岸政治关系的起伏制约了两岸新闻交流的深化。但两岸新闻交流为何频受两岸政治关系影响,这又与主事者心态有关。马政府的相关大陆事务主管机构,实在应该尽快摆脱过去的戒严心态,以更开阔的心胸排除两岸新闻交流障碍,扩大两岸新闻交流的基础,配合马当局的两岸开放政策。只要能摆正心态,其实两岸新闻交流的下一步,像对等开放设立新闻办事处,一点也不困难。希望两岸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循序渐进,把能够做的事情先做起来,推动两岸新闻交流实现正常化,推动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顺应两岸关系大发展的需求,同时也回应两岸媒体的强烈呼声和要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23 11:28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