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91|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谁也不能忘记和抹杀孙中山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功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3 09:3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能忘记和抹杀孙中山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功绩


孙中山阐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


文章开始孙中山阐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
孙中山阐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

早在十九世纪末,孙中山第一个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始终不渝继承孙中山伟大事业的中国***人将在二十一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无数革命先烈和多少仁人志士为之牺牲、不懈奋斗的祈盼和梦想。

孙中山的伟大思想无疑是照耀中华民族冲破漫长专制和黑暗的第一缕阳光。

毛**就明确说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要继承。作为二十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大人物,孙中山的伟大思想显然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汲取。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就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深刻的启迪。

在十月革命前,孙中山就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深刻把握世界文明进步的历史潮流,一再高度评价马克思主义,表示要实行社会主义。1912年,他发表题为《社会革命说》的演说,宣称“今吾国之革命,乃为国利民福革命。拥护国利民福者,实社会主义,故欲巩固国利民福,不可不注重社会问题。”

同年10月14日至16日,孙中山在上海中国社会党总部发表《社会主义之发生与派别》的演讲,更是盛赞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正是因为在孙中山这样一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领袖的极力倡导下,社会主义思潮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为中国的思想理论界注入新鲜血液,从而为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充分的思想认识条件。


孙中山认识到“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

为之,他提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一度认为以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为中心内容的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已经完成,今后应大力开展以民生主义为重点的社会革命。这也是孙中山多次论及和大力称颂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因。

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是民生主义的归宿。

1919年孙中山在《论三民主义》一文中,详细阐述了民生主义的内涵。孙中山痛感“为资本家者,只知机器之为利,而不恤社会之被害也”,中国之行民生主义,即所以“消弭社会革命于未然也。”故“民生主义者,即社会主义也。”

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关于民生主义之说明》,针对党内外一些人把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的倾向,他指出:“本党既服从民生主义,则所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集产主义’,均包括其中”,本党同志于此便可十分了解“共产主义与民生主义毫无冲突,不过范围有大小耳。”

1924年8月,孙中山在演讲中说:“我现在就是用民生二字,来讲外国近百十年来所发生的一个最大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社会问题,故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

孙中山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所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不过办法各有不同。”

孙中山认为,推翻满清政府,民族主义已达,改良专制政治,民权主义已伸,“至于民生主义,非以社会主义行之,不能完全。”我们“实行民生主义,而以社会主义为归宿,俾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同享安乐之幸福,则仆之素志也。”

孙中山认为,社会主义是人道主义,实为人类之福音。孙中山十分关注人类的疾苦,提出为“人生谋幸福”,应着手解决“生计”问题。

孙中山说:“社会主义,一言以蔽之,曰社会生计而已矣。”他指出,这种主张,在我国早已有之,“井田之制,即均产主义之滥觞;而累世问居,又共产主义之嚆矢,足见我国人民之脑际,久蕴蓄社会主义之精神。”

孙中山还指出:“社会主义既欲谋人类之幸福,当先谋人类生存;既欲谋人类之生存,当研究社会之经济。故社会主义者,一人类经济主义也……。社会主义系从社会经济方面着想,欲从经济学之根本解决,以补救社会上之疾苦耳。”

孙中山认为人道主义主张“博爱、平等、自由”,但这正是“社会主义之真髓”,我国古代的博施济众、尚仁、兼爱,都是狭义的博爱,不能普及于人人,只有“社会主义之博爱,广义之博爱也。社会主义为人类谋幸福,普遍普及,地尽五洲,时历万世,蒸蒸芸芸,莫不被其泽惠。此社会主义之博爱。”[15]所以,“社会主义者,人道主义也”,实行社会主义,“实为人类之福者”。

孙中山认为,共产主义是民生主义的好朋友,是社会主义之上乘。针对国民党内一些人对共产党的反对,孙中山特别指出,这些人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是因为他们不知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民生主义的好朋友。”

民生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民生赫然在列,意指“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
1905年,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先生首次公开提及民生主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扬时代也。” 因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申言之,民生主义所应对的是自由资本主义所导致的市场失灵问题,在市民社会成熟到一定程度方出现。

一年后,孙中山先生更为明确地说:“这民生主义,是到十九世纪之下半期才盛行的,以前所以没有盛行民生主义的原因,总由于文明没有发达。文明越发达,社会问题越着紧”。 简而言之,“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想要设法挽救”。

孙中山说:“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如果说要区分一下共产主义和民生主义,孙中山说:“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区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

孙中山指出,共产这种制度,在原人时代已经是实行了,由于金钱的发生,才“打破了共产”,所以人类社会的斗争,就是要“再到一种新的共产时代”,而“共产主义就是最高理想来解决社会问题的”。

孙中山还对世界各种社会主义流派进行了分析归类,认为“自予观之,则所谓社会主义者仅可区为二派:一即集产社会主义,一即共产社会主义。

……所谓集产云者,凡生利各事业,若土地、铁路、邮政、电气、矿产、森林皆为国有。

共产云者,即人在社会之中,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两相比较,共产主义本为社会主义之上乘。”
附件
03B4BDA0.jpg (46.96 KB)
2009-1-29 21:56

16.jpg (58.19 KB)
2009-1-29 21:56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3 09:34:17 | 只看该作者
 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毛**:纪念孙中山先生(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二日)

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

  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

  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

  事物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这样。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

  但是要谦虚。不但现在应当这样,四十五年之后也应当这样,永远应当这样。中国人在国际交往方面,应当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大国主义。

  孙先生是一个谦虚的人。我听过他多次讲演,感到他有一种宏伟的气魄。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又从他注意研究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情况方面,知道他是很虚心的。

  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象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

  注释:这是毛**同志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写的文章。


附件
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了.jpg (67 KB)
2009-7-20 12:4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建政大典.jpg (61.29 KB)
2009-7-20 12:53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建政大典

孙中山旗帜饮水思源.jpg (182.36 KB)
2009-7-20 12: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3 09:34:2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三民主义


关于三民主义

  毛**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评论,主要是在两次国共合作时期。考察当时的历史背景可以看出,毛**关于三民主义的阐释,他的观点的发展变化,同中国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同国共两党关系的状况、国共合作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下面分时期、分阶段进行考察。

  第一时期,即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着重阐明“革命的三民主义”观。

  正当戴季陶和其他国民党右派人物对三民主义产生的基础和内容作种种歪曲解释时,毛**强调指出:孙中山并不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而是“应乎中国被外力、军阀、买办、地主阶级重重压迫的客观环境,为我们定下了革命的三民主义”。他并对什么是“革命的三民主义”作出界定:“革命的民族主义叫我们反抗帝国主义,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革命的民权主义叫我们反抗军阀,使中国人民自立于统治地位。革命的民生主义叫我们反抗大商买办阶级,尤其是那封建宗法性一切反动势力根本源泉之地主阶级,使中国大多数穷苦人民得享有经济幸福。”这三项内容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客观要求和人民的意愿,所以,“我们的伟大领袖虽死,革命的三民主义不死。”[3](P,15-16)毛**这里的解释,同戴季陶等对三民主义道统化的解释,形成鲜明对照,正确反映了三民主义的基本的革命精神。这也是当时共产党方面一致的意见。

  第二时期,即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毛**关于三民主义的观点主要是在这个时期阐述的。又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二次国共合作酝酿和正式成立之初,侧重于说明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相容性、三民主义的革命原则与共产党民主革命阶段纲领的一致性。

  这同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相关。当时一个尖锐的问题是:共产党既宣布为三民主义的实现而奋斗,那为什么不取消共产主义?反过来说,共产党既信仰共产主义,为什么又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须?这涉及到对两个主义的评价和两个主义关系的理解,涉及到国共合作的可能性,也涉及到共产党是否还应继续存在等这样一些极为重大的问题。对此,毛**在一系列文章、报告、谈话中,在党内、党外各种场合,不厌其烦地加以解说。他的主要观点是:

  第一,共产党既然是共产党,就要坚决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是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必然坚守的原则,否则,共产党就不成其为共产党了。毛**明确指出:共产党有自己的区别于三民主义的党纲与政纲,“共产党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达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阶段。”[13]“如果说共产党不实行共产主义了,那这个共产党还要它做什么?!”“在现在,我们是坚决的三民主义实行者,在将来,我们是无条件的实行共产主义者。”[14]

  第二,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是可以相容的。毛**完全赞同孙中山关于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是“好朋友”的看法,并进而提出一个很重要的理论观点,即马克思主义与三民主义结合点的问题。①结合点在什么地方呢?就在于孙中山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思想和口号,同共产主义在民主革命阶段政纲的基本相同。因此,那种以为两个主义不能并存的观点,只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观察”。“共产主义是在革命发展的将来阶段实行的,共产主义者在现在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6](P,367-368)。共产党人要为共产主义奋斗,这是确定无疑的,但“现在一定要'走'三民主义”,这是“到共产主义的必经之路”[14]。

  第三,共产党一直在为革命的三民主义的实现而奋斗。“在过去,不但在一九二四至二七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我们共产党员曾经坚决实行了三民主义;就在一九二七年两党合作不幸破裂之后,我们的一切做法,也没有违背三民主义。”[13]毛**形象地说,大革命失败以后,官逼民反,共产党被“逼上梁山”[15]。那个时期我们不大讲孙中山,“因为我们被国民党一下子DADAO在地,爬起来也红眼了。蒋介石手里打着孙中山的招牌到处乱杀人,这时候,群众对孙中山也就不喜欢。”“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如同五四时期DADAO孔家店一样”[16]。但是,即使在那时,“共产党没有一天不在反对帝国主义,这就是彻底的民族主义;工农民主专政制度也不是别的,就是彻底的民权主义;土地革命则是彻底的民生主义。”[6](P,368)

  第二阶段:抗日战争中期国民党发动第一次**高潮前后,强调区分真假三民主义和新旧三民主义,全面理解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同与不同。

  当时,国民党顽固势力大力宣扬“一个党”、“一个主义”口号,以其所解释的三民主义反对共产主义。甚至已经投降日本沦为汉奸的汪精卫,也仍然举着三民主义的旗号,来贩卖*****主义。这样,就把关于三民主义的解释提到了严重的理论斗争的高度。

  关于区分真假三民主义。这是毛**1939年6月10日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的报告中提出的。他把各种政治势力宣传的三民主义区分为“真三民主义”、“半真半假的三民主义”、“假三民主义”三种,提出“要用真三民主义反对假三民主义,争取中间性的三民主义”[17]。那么,什么是真三民主义呢?综合毛**在各种场合的论述,他提出的标准,一是要按照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那样来解释三民主义;二是“不要光是嘴上讲三民主义,而要全部的实际的做起来”;三是“必须要把民族主义与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相配合”,不能是一民主义或二民主义;四是必须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8]对区分真假三民主义问题,**另一位领导人张闻天曾著专文《拥护真三民主义,反对假三民主义》,予以详细说明。

  关于区分新旧三民主义。这是毛**关于三民主义的一个最重要的观点。这个观点的提出,不仅同当时思想理论战线上的斗争密切相关,也同标志毛**思想走向成熟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正式形成联系在一起。毛**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设专节对此问题加以论述。观点的大要是:(1)只有国民党一大宣言对三民主义的解释,才是“真释”;(2)这个宣言区分了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个历史时代;(3)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4)新三民主义即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才是革命的三民主义,真三民主义;(5)新三民主义是旧三民主义的发展,是孙中山先生的大功劳,是在中国革命作为社会主义世界革命一部分的时代产生的;(6)只有新三民主义,才和中国***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政纲基本上相同,才是中国今日之必须。[6](P,689,690,692-693)这些论点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把共产党对三民主义的理解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使什么是真假三民主义和共产党对三民主义的态度问题,有了更透彻的说明。①

  关于进一步全面理解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系。毛**在继续肯定两个主义的相同部分,即两者“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上的基本政纲”相同的同时,又进一步明确指出了两者的不同部分,包括民主革命阶段一部分政纲的不同,有无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不同,宇宙观的不同,革命彻底性的不同。对忽视两者相同部分的观点,毛**指出这“是错误的”,因为按照这种观点,就不会有两个主义两个政党的统一战线;对忽视两者不同部分的观点,毛**更加重语气地指出,这“无疑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这种观点“只看见统一方面,不看见矛盾方面”,而这也正是国民党方面曲解孙中山“好朋友”之说,企图用三民主义包举共产主义的用意所在。毛**这时对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关系的阐释,应该说更加全面和深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3 09:34:26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新民主主义】来发展和推进革命的三民主义


抗日战争中后期,以新民主主义为坐标评论三民主义。

  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以后,毛**对三民主义的论述有一个很大的变化。此前,毛**一般是把三民主义作为评论的主体,阐明它的革命精神、内容、意义及它同共产主义的关系。那时,共产党关于民主革命阶段的理论还没有一个总体的概括,毛**有关革命建国的主张,多是在“革命的三民主义”这个概念下阐发的,对抗战胜利后建国目标的回答,也同三民主义联系在一起,主张“建立一个三民主义共和国”,或称“真正三民主义的+++国”、“独立自由幸福的三民主义新+++国”。[19]此后,由于“新民主主义”概念的提出,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和社会的思路的明确,或按毛**形象的说法:清凉山上插起了新民主主义的旗帜③,他再很少把三民主义放在主体地位专门加以论述,而多是在阐述新民主主义的同时讲到三民主义。这个时期毛**阐述的观点主要有:

  第一,革命的三民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的一致性。毛**多次这样提到:“建设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也就是革命的三民主义的中国”。陕甘宁边区实行的“是真正的革命三民主义的政策”,“这样的政策我们叫做新民主主义的政策”。[20]他指出,共产党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都是符合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和原则的。新三民主义的基本性质,是同旧三民主义相区别的“新民主主义的纲领”。“对于中国***人,为本党的最低纲领而奋斗和为孙先生的革命三民主义即新三民主义而奋斗,在基本上(不是在一切方面)是一件事情,并不是两件事情。因此,不但在过去和现在已经证明,而且在将来还要证明:中国***人是革命三民主义的最忠诚最彻底的实现者。”[20](P,1061)

  第二,新民主主义比三民主义更进步更完备。“我党的新民主主义纲领,比之孙先生的,当然要完备得多;特别是孙先生死后这二十年中中国革命的发展,使我党新民主主义的理论、纲领及其实践,有了一个极大的发展,今后还将有更大的发展。”[20](P,106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比我们的新民主主义差,新民主主义的确比三民主义更进步,更发展,更完整。现在的新民主主义在将来还会发展得更加完整。”[16](P,321)

  毛**既肯定革命的三民主义与新民主主义在革命纲领、原则上相一致,又指出新民主主义比三民主义更完备更进步的意见,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因为两者都是在科学分析中国历史和现状、总结多年革命奋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都反映了当前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它们在基本的革命原则上相一致是必然的;而新民主主义,则不仅有人类最进步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作理论基础,也不仅全部吸纳了三民主义的所有革命内容,而且又有孙中山在世时尚不具备的时代条件及他去世后十多年革命经验的积累,使之可以对中国革命作出更深刻的分析和更完备的规定,它高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也是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

  不难看出,毛**对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论述,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同政治斗争的需要紧密相联,甚至可以说,他的评论本身,就是当时政治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政治斗争的需要,使毛**自然把他评论的重点放在最能反映孙中山学说革命精神的方面,而对孙中山思想的其他方面,则很少述及。这是毛**评论三民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3 09:34:29 | 只看该作者
俺 用心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3 09:34:33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孙中山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历史地位和革命精神
关于孙中山的历史地位和革命精神

  毛**一直是以十分尊敬的态度,对孙中山的历史地位和革命精神作出崇高评价的。如果以时间为序,毛**对孙中山的称谓先后有:伟大领袖、处在半殖民地国家的大革命家、伟大革命家、中国民族革命的领袖、中国最早的革命民主派、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或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中国大革命家、我们的先辈等。这些称谓,均是在伟大人物这个层面上评价孙中山的,笔者认为,其中,“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称谓,最足以反映孙中山开创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事业的历史功绩。毛**不仅从总体上对孙中山作出崇高的评价,并且具体说明了孙中山的“伟大”之所在。早在1938年孙中山去世13周年时,毛**就在延安举行的纪念大会上提出:孙中山的伟大,“在于他的三民主义的纲领,统一战线的政策,艰苦奋斗的精神”,“三民主义纲领与统一战线政策”,是孙中山“对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同时他又能把革命的主义和政策与革命的毅力和精神相结合,使主义和政策得到贯彻。40年艰难曲折的奋斗中,“孙先生总是愈挫愈奋,不屈不挠,再接再厉。当着多少追随者在困难与诱惑面前表现了灰心丧志乃至投降变节的时候,孙先生总是坚定的。”“他始终坚持了三民主义,并且发展了三民主义”。“不但坚持了而且发展了统一战线”[17](P,111-112)。

  两年后,毛**在他的代表作《新民主主义论》中,又指出:“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6](P,700)这里强调孙中山的伟大之处,一在领导了辛亥革命,二在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同时还指出他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中国革命胜利后,毛**在1956年写的《纪念孙中山》一文,对孙中山一生的历史功绩和革命精神作了新的全面总结。这就是以鲜明的革命民主派立场同改良派作了尖锐斗争,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制、建立了民国,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以及谦虚务实、鞠躬尽瘁的精神。

  毛**全面评价孙中山,当然也指出了孙中山如同其他历史伟人一样,不能不有的“缺点方面”。诸如辛亥革命后向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反动势力妥协,三民主义学说的某些不彻底性,宇宙观上的唯心成分,对革命领导者问题认识上的局限等,毛**都有所论及。但他也确实做到了《纪念孙中山》一文中所说的:“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不“苛求于前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3 09:34:3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新中国对孙中山这面旗帜的继承和发展


关于继承孙中山的历史遗产

  毛**说:“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17](P,534)孔子的遗产影响中国两千多年,其文化底蕴之博大精深,是举世公认的。毛**把孙中山与孔夫子并论,可见其对孙中山历史遗产的重视。毛**所讲继承孙中山的历史遗产,含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新中国建政是对孙中山未竟的革命事业的继承。
毛**和中国***人不论在长期革命斗争过程中,还是在革命取得胜利之时和胜利之后,都一向把自己视作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在庄严的筹备建立新中国的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开幕词中,毛**说:“一百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21]1955年10月,毛**对工商业界代表谈话说:“从孙中山起就为建立民主共和国而奋斗。后来我们接手,还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1](P,489)1956年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22]前引1961年9月毛**同蒙哥马利谈话中,蒙哥马利问:你所讲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不是指由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毛**答:“对,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孙中山没有完成这个革命,我们接过来,到1949年把它完成了。”

由此蒙哥马利得出这样一个说法: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孙中山开始而后来由毛**接着完成”[17](1961-9-23)。应该说,这一说法正确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历程。

  其次,新中国建政是对孙中山创立的革命主义和政策的继承。

前引毛**在纪念孙中山逝世13周年的讲话中,把三民主义纲领、统一战线政策同艰苦奋斗的精神,并列称作“孙先生留给我们的最中心最本质最伟大的遗产”,号召“一切国民党员,一切共产党员,一切爱国同胞,都应接受这个遗产而发扬光大之”[17](P,112-113)。毛**对中国***革命理论和政策,对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纲领的阐述,总是同国民党一大宣言和孙中山的有关讲话相联系。从《中国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毛**的重要著作中可以看出,孙中山的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民族主义思想,所主张的“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的民权主义制度,“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的民生主义原则,以及“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的内政外交基本政策,都为毛**所继承,成为毛**革命理论的重要来源。

  再次,新中国是对孙中山民主革命精神的继承。

这在前面已有所叙述。毛**赞颂孙中山不屈不挠、愈挫愈奋的顽强斗争精神,适乎世界潮流和人民需要的与时俱进的精神,气魄宏伟而又谦虚务实的精神,为改造中国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奋斗到底的精神。他号召人们学习和继承孙中山的伟大精神,并带领中国***人首先身体力行。中国革命的胜利,正是继承和发扬孙中山革命精神的伟大成果。孙中山关于学习外国科学技术要“迎头赶上”、“后来者居上”[23]的思想和精神,直到60年代,还被毛**用来教育中国人民努力加快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四,新中国是对孙中山民主革命经验的继承。


毛**最为重视、时常提及的,就是孙中山在其遗嘱中所说的“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两条。他既把这两条看作孙中山的“内政外交的根本原则”[6](P,648),又把它们当作孙中山总结一生奋斗得出的两条“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并说这是孙中山积40年经验和共产党积28年经验所得到的“一个基本上一致的结论”[7](P,1472)。此外,用孙中山一生重视武装斗争的实践,教育共产党员要懂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6](P,545,547),也是毛**重视吸取孙中山革命经验的典型一例。毛**还注意从孙中山奋斗的失败中吸取教训,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讲到。刘少奇在1961年作过这样的评论:孙中山的失败“对我们很有好处。没有他的失败,我们也不能胜利”[24]。先行者的失败可以为后来者提供宝贵的教训,使后来者减少前进途中的挫折、弯路和失败,这是中国***取得胜利的前提条件之一。而毛**正是善于吸取前辈教训,将先人的失败变成后人成功之母的革命领导人。

  第五,新中国是对孙中山这面旗帜的继承。

在20世纪初叶,孙中山就已被革命的人们奉为领袖,树为旗帜。经过历史的曲折,到抗日战争时期,毛**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高举孙中山这面旗帜的重要。

针对一部分共产党员存有“不喜欢孙中山”的情绪,毛**反复指出:这“是还没有真正觉悟的表现”。

对孙中山做过的好事,说过的好话,“是我们应该抓住死也不放的,就是我们死了,还要交给我们的儿子、孙子”。

“将来我们的力量越大,我们就越要孙中山,就越有好处,没有坏处。我们应该有清醒的头脑来举起孙中山这面旗帜。”[16](P,321-322)

毛**关于新中国继承孙中山这面旗帜的这些论述,表现了一位大政治家的英明。

因为孙中山这面旗帜,是由孙中山几十年奋斗的历史和贡献树立起来的,是一面革命的旗帜,一面振兴中华的旗帜,在整个中华民族,包括广大海外华侨华人中,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我们现代中国人举起这面旗帜,无论对推进中国的革命事业还是革命胜利后的建设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应该说,中国***88年奋斗中,
绝大多数时间内,都对举起孙中山旗帜问题,
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并且代代传了下来。


附件
毛**大典.jpg (4.07 KB)
2009-7-20 13:15
应该说,中国***88年奋斗中,

七大报告.jpg (188.15 KB)
2009-7-20 13:15
我们现代中国人举起这面旗帜,无论对推进中国的革命事业还是革命胜利后的建设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孙中山3.JPG (158.9 KB)
2009-7-20 13:15
毛**关于新中国继承孙中山这面旗帜的这些论述,表现了一位大政治家的英明。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2-3 09:34:42 | 只看该作者
南山先生还是不贴图为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2-3 09:34:46 | 只看该作者
这政治犯用过的" 卷纸" , 这么老长, 镶着金边, 还不好扔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3 09:34:50 | 只看该作者
你教训谁呢?从蒋中正开始就忘记了,他都死了,还有谁记得?

要不你再接着宣传宣传蒋中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02:49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