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评社”的政治糊涂让人吃惊
fficeffice" />![]()
“中评社” 是中国评论通讯社的简称。该社是 2005年5月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大中华地区第一家数字化网络通讯社,目前已在香港、台湾、北京、广州等地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新闻采编网络,2005年6月3日正式对外发稿。据称,该社以深度分析稿件见长,发稿数量仅次于新华社及中央社。中国评论通讯社宣称是两岸关系新闻中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新闻媒体。
“中评社”在2009年7月19日凌晨,对2009年7月16日马英九以台当局最高政治领导人的身份,以违背“奥运模式”搞“体育政治化”的方式在国际体育场合搞“鸡鸣狗盗”一样的“政治小动作”,最终导致“大陆队缺席世运会开幕式”一事发表评论。“中评社”认为这是两岸达成默契之后取得的“宝贵经验”。
“中评社”深更半夜做出的“如此深度”的政治评论,在让人大跌眼镜之余,只能让人哭笑不得了。
一、违背“奥运模式”搞“体育政治化”,是“政治默契”还是“政治冲突”?
如果“中评社”认为“高雄世运会”没有违背“奥运模式”搞“体育政治化”,我们无需拿什么“奥运模式”来说明,仅以马英九自己的例子做说明。
在马英九做台北市长期间,也承办过国际体育比赛。二○○一年十二月四日,台北市举办第十三届亚洲杯女子足球锦标赛,当时主办单位不建议民众带“国旗”进场。当时做为市长马英九做出的政治表述是“身为主办城市的台北市必须遵守国际规范,才能继续举办国际赛事,也希望民众配合”。 对于有民众带旗子进场,当场遭警察折断旗杆。
这表明,马英九相当清楚什么是“国际规则”。至于“奥运模式”那就更不用说了,2008年8月8日中国大陆是怎么规定的总该知道吧。这就不用说马英九在从属于奥林匹克一部分的世运会上发表政治讲话的问题了吧。
难道“中评社”还认为马英九执政当局没有在违背“奥运模式”搞“体育政治化”?对于台当局违背基本国际规则的政治行为,明目张胆搞“两个中国”和“一边一国”,难道“中评社”仍然坚持认为两岸会有“政治默契”?对于马英九执政当局利用国际体育场合冲击“一个中国”的政治底线导致大陆体育代表队被迫缺席高雄世运会开幕式的结果,难道“中评社”还认为这不是“两岸政治冲突”?
如此看来,“中评社”的“政治糊涂病”还真的不轻。
二、马英九正式官衔是“一中各表”还是“两个中国”?
“中评社”一再附和台湾《中央日报》的社论,说什么:马英九面对各国选手用的身份是“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这当中的China中国,指的不是在大陆的中国,而是在台湾的“+++国”,这正是马英九和国民党所强调的“一个中国、各自表述”。
众所周知,“台当局”的政治称谓从来就不是国际奥林匹克的正式名称。换句话说,台湾当局的政治称谓不仅国际社会普遍不认可,国际奥林匹克组织同样予以否认。那么何来的“马英九面对各国选手用的身份是‘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对于一向以敌视或对抗思维认知中国大陆的台湾媒体把大陆民众当做“白痴“也就算了,但是,自诩“两岸权威新闻媒体”的“中评社”不该弱智到这个地步吧?
难道“中评社”认为:一个不为国际社会及国际奥林匹克认同的政治人物在满场政治旗帜的环境下发表政治讲话是两岸的“政治创新”或“政治发展”?
对于一个公然在国际社会搞“政治猥亵”的台湾当局政治领导人还不能称为“政治流氓”,我们只能认为是“中评社”在搞“强奸民意”了。
“中评社”最起码应该知道“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不该成为台湾执政当局搞“两个中国”和“一边一国”的政治遮羞布,更不应该成为胁迫和强奸国际社会的政治通行证。
三、高雄世运会是“宝贵经验”还是“反面教材”?
自马英九2008年5月行使中国在台湾的主权以来,一直都在强调两岸的“互不否认”。正如“中评社”的一些两岸问题专家指出的那样:马英九执政当局到底希望“互不否认”什么?
马英九本人于2008年10月依据“台湾宪法”提出大陆领土归于“台当局”,而中国大陆也一再主张台湾领土也是属于中国大陆,那么,这意味着两岸是“同一个中国主权和领土的政治对立”的问题。换句话说,中国的主权和领土是完整、统一的,解决“两岸问题”的本质在于消除两岸的“政治对立”。只要两岸共同维护“同一个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与统一,台湾的政治要求可以通过两岸政治协商或谈判的方式解决,而不能搞“一哭”、“二闹”、“三上吊”的“鸡鸣狗盗”的政治套路。更何况,把国际体育场合当做政治作秀的舞台,无论是对参与体育比赛的各国运动员,还是对发展台湾体育事业,都是不利的,只会徒增发展两岸关系的“反面教材”罢了。
两岸“一个中国”的政治原则是历经60年政治鲜血和政治智慧的历史结晶,还没有脆弱到一场国际体育比赛就可以改变的地步。台湾岛内外的政治事实除了两岸的政治鲜血和政治协商外,没有什么可以改变。台湾执政当局如期徒劳的搞“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不如在“发展两岸经贸文化”、“消除两岸敌对状态”及“推进两岸政治协商”等方面下功夫。
毕竟,与两岸的历史为敌是政治愚蠢,与两岸的现实作对是政治笨蛋。无论马英九还是“中评社”,都还不至于如此。
综上所述,对于“中评社”深更半夜随声附和台当局的“两个中国”和“一边一国”的政治言论,我们情愿相信,这是“中评社”的政治编辑一时大意所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