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岸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诚信!
作者:肖永国
世界运动会(World Games,简称世运或世运会)是一个国际性的体育竞赛盛会,于1981年首次举办,之后每四年举行一次,竞赛项目以非奥运会项目为主,由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IWGA)举办,于每次奥运一年后举行。与奥运会分夏季和冬季不同,世界运动会没有冬季项目。世界运动会在二零零零年透过与国际奥委会双方签订一份备忘录,正式成为奥林匹克家族一员。 2005年7月25日,时任高雄市代理市长陈其迈率团前往德国杜伊斯堡接下会旗,代表高雄市承办第八届世界运动会。
正因为世界运动会已经纳入了奥林匹克体系,因此按照惯例和规则,高雄世运会也应按照奥林匹克模式进行。
一、“奥运模式”的由来;
1979年10月25日,国际奥会通过《名古屋决议》,恢复了中国奥会在国际奥会的权利。同时规定,会址设在台北的奥会改名为“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
全文如下: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执委会决议
(1979年10月25日于名古屋)
中华人民共和国:
名称: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
国家奥委会的歌、旗和会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歌和旗。提交并经执委会批准的会徽。
章程:符合规定。
位于台北的委员会:
名称:中国台北奥林匹克委员会
国家奥委会的歌、旗和会徽:有别于目前使用的歌、旗和会徽,并须经国际奥委会执委会的批准。
章程:须于1980年1月1日前进行修改,以符合国际奥委会章程。
1981年,台湾奥运组织确认接受《名古屋决议》,并将“CHINESE TAIPEI”翻译为“中华台北”。
1989年4月6日,两岸奥会负责人在香港签署了如下协议:“台湾地区体育团队及体育组织赴大陆参加比赛、会议或活动,将按国际奥会有关规定办理。大会(即举办单位)所编印之文件、手册,寄发之信函,製作之名牌,以及所做之广播等等,凡以中文指称台湾地区体育团队及体育组织时,均称之为‘中华台北’。”
换句话说,台湾以“中华奥委会”的名义参加国际奥委会,并在改旗、改徽和改歌的前提下继续留在国际奥委会中。在各项国际赛事中,不能出现“+++国”的政治标志,不能有“+++国”的政治领导人以政治身份出现在国际比赛的正式场所中。台湾地区的体育代表队只能称为“CHINESE TAIPEI”,在赛场范围内可以翻译为“中华台北”。
这就是“奥运模式”的由来。
二、“高雄世运会”的由来;
2002年7月,台湾“行政院体育委员会”邀请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IWGA)会长朗?弗契来台湾访问,之后“台湾体委会”开始评估申办世运会的可行性,最后于2003年5月13日,“台湾体委会”核定由高雄市代表台湾地区争取主办权,2003年5月14日向世运会协会表达申办意愿,2003年8月22日正式成为申办城市。而在这次的申办活动中,共有6个城市宣布加入申办行列,包含荷兰鹿特丹、美国克里夫兰、休士顿等等。
2003年12月18日起3天,会长朗?弗契及秘书长柯?科伦前往高雄市视察场馆及建设;2004年5月12日,正式选出高雄市成为主办城市;2004年6月14日,国际世运总会会长朗?弗契与高雄市市长谢长廷正式签订主办书,开始世运筹备工作。
在得知高雄市获选为主办城市后,2004年7月14日,当时的高雄市长谢长廷聘任黄启煌担任运动总监;后来成立财团法人2009世界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基金会(简称KOC),并邀请陈以亨担任首任执行长;2007年6月25日由“飞跃的羚羊”纪政接替担任第2任执行长;2008年5月6日,KOC召开董事会,许钊涓接替担任第3任执行长。
三、“高雄世运会”的政治鬼影;
2008年7月16日上午在举行世运倒数1周年活动时,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朗?弗契出席的时候,因看到会场上出现“+++国”国旗,愤而离席表达抗议,并指出已经违反规定。
但是,在面对即将召开的世界运动会,马英九执政当局不仅没有吸取教训,反而更加变本加厉,不仅抬出了自称“元首”的“泥人马英九”,而且要让世界在整个比赛中都看到“+++国”的政治标志。
所以,台湾执政当局试图把体育赛事政治化已经蓄谋已久。如果在比赛过程中出现违背“奥运模式”的各种行为,并不奇怪。但是,做为中国大陆,有必要维护国际通行的比赛准则,更有义务在国际范围维护“一个中国原则”。
台湾执政当局试图借助“高雄世运会”达到如下的政治目的:
1、 妄图借助国际体育场所鼓吹“+++国”的政治存在;
2、 企图利用台湾地区举办国际赛事的场合宣扬“两个中国”;
3、 试图通过“国际体育活动政治化”的途径,在两岸社会和民众之间延续“政治仇视”和“政治对立”的政治屏障;
四、“高雄世运会”被马英九执政当局“政治化”的基本结论;
马英九执政当局违背国际准则和政治诚信,不惜以牺牲国际体育比赛的方式达到政治操作的目的,有以下几个结论:
1、 台湾地区未来组织国际比赛的可能性是没有的;
2、 两岸政治互信和政治诚信遭到政治破坏;
3、 马英九执政当局在本质上与陈水扁当局没有两样;
4、 在国际范围开展政治和解是一条错误的两岸和解之路;
5、 中国大陆有必要为维护两岸关系的本质做好最后的政治准备;
6、 大陆的“政治善意”与台湾地区的“政治流氓”之间是不可能产生符合两岸人民利益的政治结果的;
“人言为信”,对于缺乏基本政治诚信的马英九及台湾执政当局而言,走“政治善意”实现两岸“政治互动”的模式,犹豫“肉包子打狗”,是没有意义的。中国大陆如果没有能力让违背政治诚信的马英九执政当局接受其“无法承受但必须忍受”的“政治后果”和“政治痛苦”,两岸和平发展是没有希望的。
附件
两岸二十世纪什么最贵?诚信!.doc (35.5 KB)
2009-7-16 18:53, 下载次数: 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