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石之瑜
中评社台北7月16日电(作者 石之瑜)继国台办主任王毅提出开放海峡中线遭到当时人在海外的马英九严词拒绝后,大公报又继续倡议,并以马英九愧对“+++国宪法”为理由等七大愧对质疑他,敦促他勿将海峡中线当成“国境线”。
海峡中线的开放固然有助于两岸迈向统一,但统独问题不是国民党当前要处理的问题,统独问题对国民党并无急迫性,甚至可能对争取选票有危害。所以,国民党政府思考海峡中线问题,主要是为了岛内政治消费。就算国民党无意拿海峡中线象征台湾“国界”,起码不敢公然否定海峡中线可以成为台独主张“国界”的基础。
这些涉及海峡中线的具体思考包括:安抚台独选民对于台湾的“国界”想像;表演维系现状不变的努力;反击在野党传言国民党放弃对美军购向大陆示好。除了这三点在内的等等选票考量,也为了避免美日怀疑国民党不追求中国统一的政策发生动摇。此何以马英九不愿深化巩固自己一再宣告的两岸不武立场,而严词拒绝北京提出开放海峡中线的重大提议。
海峡中线是国共内战的产物,由协防台湾的美军为了便宜因应战局所划定,故同时也是帝国主义遂行冷战的舞台。如今国共和解,冷战结束,海峡中线只剩下维系台独可能性的象征意义。海峡中线的消弭因而不只是开放民用的技术问题,更是两岸政治与军事终止对立的重大问题。
但是,国民党高调重申海峡中线是台湾军事演训之所在,绝不开放。面对两岸和解潮流不可遏止,更揆诸国民党参与其中戮力推动,则死守海峡中线的矛盾表现,殊不理性,就不能仅以当代唐吉轲德讪笑,或竟置之不理,而必须设法开导,逐步化解。
海峡中线本是默契,凡默契自必须靠双方维持。故如果有一方面不再维持海峡中线,海峡中线迟早成为神话而必须放弃。面对台湾坚守海峡中线,大陆方面可行之道,便是片面停止海峡中线的默契。
片面停止维持海峡中线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径自穿越界线,但这不符合逐步开释与温和引导的原则,对台湾刺激太大,且高度自卑的台湾政治文化受刺激后的自残行径恐怕难以设想。其二是解放军片面宣告开放海峡中线,表达对“国军”的信任,则值得一试。 所谓片面开放,其执行在于两端。一是开放民用,因此即使台北拒绝飞台的大陆民航跨越峡中线取直来去,但北京大可规划飞大陆的台湾民航跨越海峡中线取直而来。毕竟台湾本岛往返金门马祖的班机早就驰骋在海峡中线两侧,其中载运的不乏利用小三通的大陆人士。
二是开放军用,亦即“国军”空军演训的场域可以不受限于海峡中线,只要事前知会,欢迎跨界,要飞越多远,就飞越多远,显示解放军把“国军”当我军,也信任“国军”不会藉此对大陆任何据点采取敌对行动。
另一方面,解放军应做出政治承诺,在开放“国军”跨线演训之余,解放军平时绝不会跨越海峡中线而去,唯有在“国军”守土真正有需要之际,才会跨越海峡中线进行协防。如此解放军的立场与现今无异,对台湾亦无新生的影响。
五零年代推动民族资本国有化,涉及资本家拿定息要拿多久的问题,毛**说,资本家拿定息的问题,要拿多久,就拿多久,结果问题很快解决。“国军”也是民族资本,则同理,今天面对“国军”假惺惺要死守海峡中线,北京的态度完全可以是,“国军”死守中线,要守多久,就守多久。
片面开放形同宣告线默契已经不存在,故北京大方开放中线西侧,并无限期等待国民党开放东侧,则双边开放之日或许反而不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