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47|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献给六十华诞的中国-----求解中国的2009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2 23:57: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献给六十华诞的中国

--------求解中国的2009

作者:肖永国

    六十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在庄严宣布国家成立的时刻,没有几个国家相信共和国能存续。即便有为数不多的国家相信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存续,也不会相信共产主义政权能在资本主义丛林中发展起来。这就是6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的国际遭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该走什么样的道路的问题上,有主张一心“皈依”政治强国的政治想法,也有一心服膺西方帝国的政治思路,而立足于中国自身的中国***人,以实事求是的治国、治党的政治理念,履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宗旨,带领全球人口最多的人民,在波折、困苦和艰难险阻中一步步笑着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和强大的道路。

    回想60年前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与异,不由得让人心生感慨。

    六十年间始终不变的是:

    1、60年前结合中国实际设立的国家政治和社会制度始终得到巩固、发展和完善;

    2、60年前坚持的实事求是的执政思想、执政原则、执政立场依然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

    3、60年前中国创下的主权和领土仍然在发展中延续;

    4、60年前全体中国人对政权的支持、拥护和热爱益发生动而具体;

    5、60年前的党心、民心、政心、军心一直同心而统一;

    但是,六十年间,中国也发生了诸多的变化,甚至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1、60年前共和国的缔造者在纷纷离去后,而后继者本着实事求是的思想继往开来,使60年后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60年前共和国的贫穷、落后、受人讥笑的社会面貌,让所有来过中国的人们对中国60年后的变幻惊叹不已;

    3、60年前的僵化、呆板和教条的思想和文化,在尊重历史和尊重实践的时空中转换成60年后丰富多彩的中国人的生活和事业;

    4、60年前试图围堵中国的国家或地区都纷纷打开国门,迎接新时代中国60年后的“大驾光临”;

    5、60年前两岸的政治隔绝和冲突, 而60年后的两岸关系成为中国的和平发展的一部分;

    6、60年前对中国迟疑、犹豫或不信任的政治势力,在60年后也不得不对自信、骄傲的共和国由衷敬佩;

    60年前后的异与同向中国人展现了一条更加深入、具体的中国发展的道路、理念及成长。60年前中国的贫弱,固然有贫弱的生存和发展之道。60年后走向强大,自然应该有走向强盛的发展之道。60年前共和国的缔造者所警惕的“骄奢亡国”、“贫弱亡国”及“内乱亡国”的政治理念,60年后更应该引起执政党和执政者的警醒。

    翻开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史,清晰地揭示出中国的兴亡之道。总结起来,导致中国亡国灭族的方式无非三条:

    1、  外族入侵;

    2、  外戚专政或宦官作乱;

    3、  藩镇割据或军阀混战;

    或许有人嘲笑我们多虑。因为现在哪里还有什么“外族入侵”、“外戚”、“宦官”或“藩镇”、“军阀”呢?但是,我们始终认为:其实不然。

    1、“外族入侵”的风险在减少,可是中国周边的国家或集团对中国主权和领土的“政治蚕食”或“政治鲸吞”难道还少吗?

    2、“外戚专政”或“宦官作乱”似乎是不存在了,可是翻开一些执政者的履历,一个个、一桩桩领导人的身边人(如秘书或亲属)为非作歹、欺压民众的事件难道还少吗?

    3、“藩镇割据”或“军阀混战”好像是没有了,可是个别军队背景的各种势力仗势欺人、危害地方的事情难道还少吗?

    中国执政党或执政者只有“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才能志行高远。所以,中国为政者要深切的体会“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治国古训。

    一、中国要少一些自封的“天下太平”或“太平盛世”,多一些“卧薪尝胆”和“奋发图强”;

    摆在60年后的中国***面前的,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中国内外格局。中国必须首先要学会承认:60年后的今天,中国距离“天下太平”或“太平盛世”还相差甚远。因为遵循孟子的关于二百年一次“天下太平”、五百年一次“太平盛世”的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仅仅才成立60周年,保守的估计,还需要中国人奋发向上140年后再谈论“天下太平”似乎也不迟。至于“太平盛世”那就是个更遥远的一个理想话题了。所以,60年后的中国,对“天下太平”或“太平盛世”有政治或民族的渴望是好的,但是如果中国能再少些“自封”的“天下太平”或“太平盛世”,那就更好了。

    二、中国要少一些“好勇斗狠”、“图口舌之快”,多一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政治智慧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政治勇气;

    中国越是强大,在与各国交流、交往,以及参与世界政治角色时,越是应该学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越是要学会“持势示弱”。这是中国在2007年至2017年十年间在世界范围的政治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中,应该学会的一个基本政治态度和政治方法。中国创造强大的综合实力不是与人“好勇斗狠”,更不与人“图口舌之快”,而是创造更多的“中国机会”和造福于中国人民。中国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是为了更好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互利双赢的国家战略,是为了更好的履行“有理”“有利”“有节”的国家责任。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的集中体现。

    三、中国要关注“自强不息”,更要注重“厚德载物”;

    中国历来注重“自强不息”基础上的“厚德载物”。何谓“德”?外界的认同而已。外界对中国的认同才是中国成就其发展、强大事业的根基。当世界对中国不认同的时候,中国只有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自强不息”的实践坚持自己的道路和信念,创造世界公认的事实和成就,最终赢得世界的认同。这就是属于中国的发展道路。只要中国人民愿意、中国人民支持及中国人民满意,一定是适合中国的发展、强大的“自强之路”。

    四、中国既要突出“法”“术”“势”的发展,又要加强“理”“道”“德”的积累;

    治国要构建“法治”的结构,但人民更呼唤“德治”的生活。没有一个“法治”的国家结构,人民所期盼的“德治”的人民生活将成为“空中楼阁”。所以中国古语才有“历来治国是治吏”的道理。怎样治理党、政、军等各级官员才是中国最大的“法治”;如何让党、政、军等各级官员时时刻刻受到人民的监督和法律的约束,才是中国最大的“德治”。不能服从、服务和实现于人民利益最大化的“民主”或“自由”都不可能符合人民的意志和愿望。这就是中国最大的“道”与“术”。

    中国60年的发展,走过弯路,也走过快速跑道。未来,我们无法预知是否还有更大的波折或曲折,但是坚持“持势慎行”、“遇难勇进”会让中国在发展的道路中少走一些弯路、少经历一些曲折。也唯有如此,才能让阻碍中国发展的势力成为世界发展潮流的对立面,也才能让这些阻碍中国发展的势力落个“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历史结局。

    我从来不担心中国的多灾多难,因为我坚信中国“多难兴邦”的信念;但是,我时常忧心中国的顺风顺水,因为我知道中国人心中对安乐的贪图之念。这或许就是“国无敌者恒亡”、“人无难者必败”的道理吧。

    与国人共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2 23:57:24 | 只看该作者
翻开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史,清晰地揭示出中国的兴亡之道。总结起来,导致中国亡国灭族的方式无非三条: 1、 外族入侵; 2、 外戚专政或宦官作乱; 3、 藩镇割据或军阀混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2 23:57:34 | 只看该作者
摆在60年后的中国***面前的,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中国内外格局。中国必须首先要学会承认:60年后的今天,中国距离“天下太平”或“太平盛世”还相差甚远。因为遵循孟子的关于二百年一次“天下太平”、五百年一次“太平盛世”的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仅仅才成立60周年,保守的估计,还需要中国人奋发向上140年后再谈论“天下太平”似乎也不迟。至于“太平盛世”那就是个更遥远的一个理想话题了。所以,60年后的中国,对“天下太平”或“太平盛世”有政治或民族的渴望是好的,但是如果中国能再少些“自封”的“天下太平”或“太平盛世”,那就更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2 23:57:3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万岁!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2 23:57:40 | 只看该作者
我从来不担心中国的多灾多难,因为我坚信中国“多难兴邦”的信念;但是,我时常忧心中国的顺风顺水,因为我知道中国人心中对安乐的贪图之念。这或许就是“国无敌者恒亡”、“人无难者必败”的道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2 23:57:45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这篇文章很好!
值得一读!
只是我对其中“ 3、60年前中国创下的主权和领土仍然在发展中延续;”有些异议。
这是因为六十年前中国内战只是造成海峡两岸政治对立,
并没有涉及主权和领土再造!
从胡Jintao去年底讲话就已经清楚说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2 23:57:5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越是强大,在与各国交流、交往,以及参与世界政治角色时,越是应该学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越是要学会“持势示弱”。这是中国在2007年至2017年十年间在世界范围的政治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中,应该学会的一个基本政治态度和政治方法。中国创造强大的综合实力不是与人“好勇斗狠”,更不与人“图口舌之快”,而是创造更多的“中国机会”和造福于中国人民。中国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是为了更好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互利双赢的国家战略,是为了更好的履行“有理”“有利”“有节”的国家责任。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的集中体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2-2 23:57:55 | 只看该作者
坚决消灭“+++国”的余孽!你们这些中华民族的败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2-2 23:57:5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历来注重“自强不息”基础上的“厚德载物”。何谓“德”?外界的认同而已。外界对中国的认同才是中国成就其发展、强大事业的根基。当世界对中国不认同的时候,中国只有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自强不息”的实践坚持自己的道路和信念,创造世界公认的事实和成就,最终赢得世界的认同。这就是属于中国的发展道路。只要中国人民愿意、中国人民支持及中国人民满意,一定是适合中国的发展、强大的 “自强之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2 23:58:03 | 只看该作者
治国要构建“法治”的结构,但人民更呼唤“德治”的生活。没有一个“法治”的国家结构,人民所期盼的“德治”的人民生活将成为“空中楼阁”。所以中国古语才有“历来治国是治吏”的道理。怎样治理党、政、军等各级官员才是中国最大的“法治”;如何让党、政、军等各级官员时时刻刻受到人民的监督和法律的约束,才是中国最大的“德治”。不能服从、服务和实现于人民利益最大化的“民主”或“自由”都不可能符合人民的意志和愿望。这就是中国最大的“道”与“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29 05:03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