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富权:海峡中部航线与海峡中线是两个不同概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2 22:27: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9-07-05 10:14:53   

  中评社香港7月5日电/澳门新华澳报4日发表富权的文章说,国台办发言人杨毅在回应查询时表示,国台办主任王毅前日在与台湾“两岸金融MOU观察团”座谈交换意见时,谈及开辟“海峡空中中部航线”事宜。王毅表示,大陆方面已多次提出这一愿望,即开辟一条横穿台湾海峡、直通两岸的中部航路。以缓解目前北部航线高度饱和的压力,从而进一步方便两岸民众往来,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我们了解双方对这一问题仍有不同意见,愿意通过两会渠道继续就此进行协商。

  文章说,杨毅的这番话,应可澄清所谓“王毅提议开放海峡中线”的误传。--王毅前日在北京接见台湾“两岸金融MOU观察团”成员后,“MOU观察团”团长、国民党籍“立委”赖士葆向在场外等候的台湾记者转述说,王毅在座谈中主动提及,目前两岸直航的班次仍嫌不足,应增加到七百至八百班。但是因受限于两岸航班都必须往北飞,北方航线已经饱和,因此应开放海峡中线,才有利于安排两岸直航班机。

  赖士葆转述的这番话传回台湾后,引发轩然大波。民进党、台联党固然是出于其固有立场疯狂喧潇,声称什么“海峡中线开放等同台湾空防防线尽失”,“这形同要台湾撤掉军事防卫机制,对国防的冲击太大,双方的政治意图已赤裸裸呈现”,执政团队也纷纷表达了反对的态度。其中“陆委会”副主委刘德勋的态度较为谨慎,表示他并不清楚“立委”转述的详细内容,但在第三次“陈江会”中,两岸已透过航路调整,解决了航班拥挤的问题。未来任何航路的规划,都必须以“国家安全至上”为原则。“交通部”民航局长李龙文则有点过敏,表示如果只是单纯谈航班增次,当然欢迎;但王毅谈话的重点是在开放“海峡中线”,这就是在“叫牌”,是政治语言,属于非常高层次的政治议题,已经超出他的业务范畴,非他所能评论。军方人士当然是站在自己的职责立场,坚持中国大陆民航机绝对不可以直飞、横飞海峡。声称一方面因台湾在海峡仅有半壁江山,预警时间已非常短,再开放对岸飞机越过中线,根本无预警时间,无异门户洞开;而另一方面是台湾空军紧贴着海峡中线以东有好几个训练空域与对地炸射靶场,目前划为进航区,万一海峡中线对两岸航线开放,这些空域都必须让出,未来将使空军无处可以战备训练。因此,基于“国家安全”考量,不会也不应该开放“海峡中线”。

  此一话题也惊动了正在南美访问的马英九。他指出,“海峡中线”是空军演训的场所,“不是我们刻意刁难,这跟我们的安全有很大的关系”。

  文章说,显然,之所以会引发这么一场风波,是由于台湾方面混淆了“海峡空中中部航线”与“海峡中线”这两个不同概念。因为北京从来不承认“海峡中线”这个概念,王毅又怎会使用?何况,即使是按照所谓“海峡中线”的概念,该“海峡中线”沿着台湾海峡中间从东北到西南方向,并非是连续不间断的,而是其间也有几个间断空隙。王毅所说的开辟“海峡空中中部航线”,显然指的就是航机在这些空隙间穿过,不碰触台方军事禁区的直航航线。但不知是当时王毅没有把话说清楚,还是赖士葆“听到风就是雨”,按照自己的习惯思维,把“海峡空中中部航线”当作是“海峡中线”,并不负责任地向外转述,才引发了这么一场风波,其实只不过是一场虚惊。但这也折射了两岸间仍存在着严重的互不信任,以及语言隔阂。因此,王毅在同一场所建议的两岸尽快协商并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确是有此必要。

  其实,如果赖士葆及台湾的一众政治人物稍为冷静一下,都会判断,王毅根本不会使用“海峡中线”这个概念,因而闹出的这场所谓北京要求“开放海峡中线”的风波,完全是台方的自扰扰人。实际上,所谓“海峡中线”是一九五四年美国与台湾签定“共同防御条约”时,美军基于控制冲突规模等考虑,要求台军战机、舰艇必须在台湾“海峡中线”以东运行,否则就得不到美军安全保障的默契。由于这条中线由当时的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军官戴维斯划定,因此又称“戴维斯线”。从此以后,台湾空军即以“海峡中线”规划出自己的所谓“防空识别区”。但是,中国大陆方面从来没有承认过此一“海峡中线”及“防空识别区”,大陆方面一再重申台湾海峡属于“中国内水”,并无国际法所称的“划界问题”,“台湾当局的‘海峡中线’乃至‘防空识别区’概念完全没有法律约束力”。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陆方面一般不轻易越过海峡中线,但决不会承认这条线。如果大陆方面承认这个概念,等于是承认“海峡两岸,一边一国”、“划峡而治”。  

  由此,对于如何在默认海峡两岸确是存在着一条无形的双方实际控制线,但又不能叫“海峡中线”的问题,其实北京也在研究之中。去年七月九日晚,王毅邀约台湾及港澳的几位新闻评论工作者泛舟夜游西湖时,笔者就曾建议,可参考澳门现时使用的国务院对“澳门习惯管理水域”的文字表述的模式,来处理未来两会谈判倘接触到“海峡中线”概念时,作参考替代“海峡中线”的称谓,以‘两岸原有的习惯水域管理范围’来代替之,或简称为“习惯管理水域”,就可“求同存异”地解决一个棘手问题,争取“共创双嬴”。当时王毅就很高兴,表示将会认真研究。

  文章说,由此可见,本身并不接受“海峡中线”这个概念,并正在思考以别的 准确表述取而代之的王毅,在会见台湾“MOU观察团”成员时,是不会使用“海峡中线”的概念的,应是赖士葆的转述有误。不过,在王毅的会见活动完毕后,北京倘能由新华社播出准确的报导稿,相信即使是赖士葆作了错误转述,也不会闹出这场风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5 18:05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