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别山野人:北京的谈判对手非马英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2 14:06: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政治谈判是解决两岸问题的基本方式
  政治谈判是解决政治冲突和对立的基本方法。因此,即使强大如美国,弱小如朝鲜者,也不得不进行政治谈判(目前采用六方会谈的多边谈判机制)。政治谈判的对手是矛盾的两极,既对立,又互相需要,这就决定了,尽管谈判对手的实力有高低,但在谈判的过程中,却是平等的主体。而美国不愿承认朝鲜平等对话地位,因而迟迟不与朝鲜进行双边谈判。朝鲜为了争取此一谈判地位,走上了发展核武器的险路,近日招致国际同声谴责和制裁。可见,能够上得谈判桌的,都是双方不得不正视的对象。
  两岸问题是典型的政治冲突和对立。北京一直主张通过政治谈判的方式最终和平解决两岸问题。两岸关系存在多个领域,对于经济,文化,教育,交流对话、涉外事务等方面,大陆的用词多是“协商”、“沟通”,而对于政治军事方面的分歧,用词一直是“谈判”,近年加入“协商”二字,改为“协商谈判”,但谈判仍是落脚点。
  根据政治冲突的一般原理,拒绝谈判最终必将导致冲突失控,除非有更大的政治冲突覆盖了现有的冲突或冲突另一方出现重大变故,否则必将进入政治斗争甚至军事斗争的暴烈解决渠道。但这只不过是试图将现有冲突打包加入未来冲突一并解决的侥幸办法,在借助新冲突的力量时必将承接新冲突的风险,从而使整体风险以倍数的形式扩大。台湾当局非但一直拒绝谈判,而且向着冲突扩大化的方向扩展,这是一种近似于失去理智的赌徒行为,极可能导致中美冲突扩大甚至失控。有着丰富战略目标管理经验的华盛顿和近百年矛盾斗争经验的北京,对此风险都十分清醒,也十分戒慎恐惧。北京从未放弃过和平政治谈判的努力,而要与台湾谈判,就得找到合适对等的谈判对手,因此,北京对于台湾的每一位领导人都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也付出了相当的善意,无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李登辉、陈水扁不但不领情,反而把台湾拉得离谈判桌更远。北京由此改变策略,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恢复和提升台湾作为谈判对手的平等地位和自信尊严是北京统一战略的基础步骤。
  直到台湾新任领导人马英九上台,北京的策略又有了微调,在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同时,也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领导人,希望马英九能成为可尊重的谈判对手。
  在两岸关系中,作为弱势的一方,台湾人民对平等(对等)尊严和国际空间有着十分迫切和强烈的追求。通过多年的较量和交流,北京对此也有同理感受。伴随着国力增长带来的自信心和国际战略眼光,大陆也越来越务实开放友善。
  为了扭转台湾的分离意识和破罐子破摔的赌徒心态,借助国共复谈和马英九上台的契机,北京推出了一系列惠台,友台政策和举措。主要有:
  1.经济扶持。如政策优惠,金融税收优惠,对台投资,采购倾斜,旅游观光,总计上百项措施,在此不一一详述。而即将开始协商的两岸经济合作协议将是保证台湾经济避免边缘化的关键保证。
  2.政治对等。通过两党领导人的对等会谈实现了两岸地位的实质对等。而胡六点将台湾问题的根归结于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则隐含了对现存的“+++国”体制的某种程度认可。
  3.外交松绑。如外交休兵,连战参与APEC峰会,台湾首次参加世界卫生大会等。
  4.军事克制。尽管导弹仍然没撤,但针对台湾的抢滩登陆演习已告暂停,其它演习也尽量避开福建江苏等敏感地区。上月,两岸退伍将军还举行了高尔夫友谊赛。
  5.民生扶助。如承认台湾学历,开放台湾人民行医和参加司法考试等。
  6.司法互助。承认台湾法院的审判效力,罪犯谴返协议等。
  7.柔性沟通。如在接待台湾各界人士规格越来越高,热情。官方语言也越来越温和,尽量不碰触台湾人民的痛处。如**的数次喊话,姿态非常低,情意非常深切。
  以上只是一个总括性的概述,具体展开,将十分繁复,但本文关注的重点是这些政策和举措的出台效果和方式。
  从效果来看,近两年来,两岸关系改善很大,正面效应十分明显,国际同声欢迎。就连民进党也掀起了赴陆潮。台湾人民从这些政策和举措感受到了实惠和善意。马政府上台一周年之际,台湾各机构和媒体进行了广泛的民调,调查显示,台湾人民对马政府的两岸政策、国际地位、陆台关系的满意度都大幅提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马英九偕夫人周美青在5月底“出访”中美洲国家后,TVBS民意调查中心的两项调查结果。一、相较于就职周年的结果,马政府施政满意度上升6%,达到47%,是去年520上任后的最高点。这表明仅仅马英九外交休兵政策就拉升了6%的满意度,其中隐含的意义则是台湾人民对国际尊严问题十分敏感,而且国际尊严有了较大上升。二、民调也显示,有66.1%的民众欢迎**访台,只有21.2%的民众不欢迎。这么高的欢迎率和较低的不欢迎率,表明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对台政策和**本人的好感有了很大提升,而如果结合这次民调的时机,则不难发现台湾民众的尊严提升了,就更愿意务实面对大陆。
  吊诡的是,民调也显示,在民众满意两岸关系改善时,主张独立的民众仍然居高不下,统一意愿反而急速降低。一般直接的看法是,经济输送并不能必然促进统合,甚至有壮大后加速走向分离的可能。笔者对此却较为乐观,认为这只是台湾民众在较为宽松的两岸环境下,尊严感有所上升的情况下的自主意识的正常表达。尽管表达的方向不为乐见,但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台湾民在免于恐惧下理性自主意识的上升。这种上升虽不能必然导致两岸统合,但已经为大陆培养出了可以承担责任,具有平等自主意识的统合谈判对手。
  从效果来看,北京统一战略的基础步骤的实施是成功的,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是正确的。
  ·马英九非北京的谈判对手
  尽管台湾人民正在向着作为大陆人民的对等谈判的方向发展,但台湾人民的最高代表马英九却并非北京的谈判对手。
  就近年两岸关系的过程来看,特别是其中几项重点政策和举措,都是马通过喊话开出支票然后由大陆买单。既然是台湾点单,自然更对台湾胃口,所谓共创双赢对于台湾来说,更像是“面子”、“里子”通吃的“双”赢。大陆则落个互利合作的虚名
  马英九的回报则只是“不独、不统、不武”的模糊概念,而对于有关和平协议谈判的提议如胡六点则一概装聋作哑。近来甚至通过身边人放话,谓连任是胡马会的前提,形同一次开出三年的支票。而对与北京谈判的意愿不仅丝毫未有展露,反而企图以“地理论”来取代“历史论”,试图割断两岸的历史联系。
  5月底的胡吴会中,吴伯雄用两党领导人一年一会的提议来试探北京对胡马会的态度,北京没有正面回应,但通过提高胡吴会的规格,相当于提前为胡马会摆出了场子,相当坦诚。反观马英九,仍然是躲躲闪闪,将选举当作挡箭牌。
  北京对此不是没有疑虑,以致在05年以来的第五次国共高峰会谈时,仍然着重强调政治互信。在政策层面,则通过延缓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协议来表达不满和“提醒”。
  作为谈判的准对手,如果马英九是对北京缺乏政治信任或不满北京开出的价码,那么尽管提出来,也算是政治谈判的必经步骤。但显然,马英九似乎根本就不愿代表台湾人民与北京谈判,自愿放弃首席谈判手的角色。上文已经详述,台湾的政治生态虽然还没有步入以统合为主流的阶段,但情势也没严重到谈判必亡的地步。因此,外部制肘并不足以解释为马的不作为行为的根本原因,相反,他的个人特质才是根本原因。
  不应否认,马英九也许如很多人期望的那样怀抱“曲线统一”的理想,但囿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现实中,性格特点和行为模式更加有效地决定着个人的作为。
  分析马的从政经历,马的性格行为有如下基本特征:清廉自律,注重形象,注重(他人,包括绿营)观感;推卸责任,规避风险,独享成果,外宽内忌;深层感觉敏锐,直觉感受迟钝,精于算计,缺少谋略。这些特点从他身上看到一些矛盾的现象,如对绿营宽大,对蓝营严格;对一些突发事件感受迟钝,对主流潜在民意把握又十分敏锐。更多的则是一贯的特点,如不粘锅,重视形象营造;注重民意,行事谨慎;有功不赏,有过必罚;责任经常推卸,成果从不拒绝等等。这些特点决定了马英九可为治世之名臣,高居清要之职,至于深谋远虑之智慧,宏图大略之气魄,对他根本是奢求。
  不幸的是,马英九此刻已经处在必须深谋远虑,大展宏图的位置,但他依然按照一贯的“成功”风格,享台湾首席谈判者之名,而避台湾首席谈判者之实。
  是故,北京的谈判对手非马英九,并非北京不尊重马英九,乃是马英九主动回避了首席谈判者的责任和尊严。
  看来,还是应该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文章结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2 14:06:17 | 只看该作者
肉包子里要放点什么,打狗后才不会有去无回,狗才会更忠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16:02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