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情介绍
该剧通过1925年至1949年间杨氏兄弟姐妹不同的人生脉络,融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于一体,将重大主题与生动的人物、丰富的故事巧妙相融,集中展现了从黄埔时期的国共合作到共产党战胜国民党、国民党退逃台湾这一历史时期波澜壮阔的政治历史画卷,生动再现了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取代国民党,建立新中国的必然历史命运。
1925年,湖南醴陵。杨氏家族有三个子女,长子杨立仁是个教书先生,沉稳多谋,绵里藏针;在广州读书的女儿杨立华独立而有主见;小儿子杨立青生性顽劣但勇敢正直。杨廷鹤作为一家之长,坚持中国传统的“家国”观念,不求子女大富大贵,但求他们能团聚在自己身边,并成长为对国家的有用之人。
立仁与立青虽是亲兄弟,但关系并不融洽。立仁受革命思潮感染,准备暗中行刺在湖南巡视的北洋政府要员。立青偷拿立仁的枪支玩耍走火,误伤了少年林娥,更使得刺杀计划提前夭折。立青察觉到立仁的意图,主动独揽罪名,却对立仁只顾自己的念想而不管全家的安危愤恨不已。官方的深入调查几乎让行刺计划曝光,杨廷鹤多方斡旋才免去了立青的罪名,将大事化小,可是立仁和立青均已无法在老家安身立命。无奈之下,兄弟俩先后离乡背井前往广州,各自发展找寻前途。
立仁通过杨家世交楚材介绍成为黄埔军校的参谋教官,而立华早已是广州国民政府的机要人员。立青对前途一片迷茫,在立华的介绍下,他先后认识了国民革命元老级人物董建昌和共产党籍黄埔政治教官瞿恩一家。在他们的帮助下,立青凭借超强的绘图技艺顺利地考入黄埔军校。学习期间,渐渐成熟的立青将瞿恩视为人生导师,并对瞿恩的妹妹瞿霞产生了爱慕之情,还与范希亮、穆震方等三期六班的同学结下深厚的情谊。经过“东征”的战火洗礼,立青已显示出优秀军人的潜质,然而国民党在黄埔发动的“清党”行动让他痛苦地举枪对准了自己的人生导师——瞿恩,瞿恩对立青表示理解的同时给予了他重大的人生启迪。事件平息后,立青第一次因“主义之争”而慎重思考对自己未来道路的选择。此时,立仁已步步为营踏入国民党政治核心圈。瞿恩与立华在广州本是互相倾慕的对象,但因政治理念不同而未能携手同行,立华暂别是非之地前往莫斯科学习。杨氏三兄妹姐弟因政治见解产生分歧开始貌合神离。远在家乡的杨廷鹤续弦已故发妻之妹梅姨,再度生下女儿立秋,并举家迁住上海准备安享晚年。
在瞿恩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艰难取得成功,而国民党指挥北伐军乘虚而入窃取了胜利果实,立仁接受秘密任务筹谋针对共产党人的更大阴谋,不久“四一二”事变爆发,瞿恩、瞿霞等人遭到追捕。随军驻守上海的立青,因看不惯残忍****共产党人的行为,脱下北伐军服,与瞿恩一齐秘密离开上海。瞿恩再一次对迷惘中的立青进行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启蒙,并为他指引了人生的方向,介绍立青加入中国***。从此,立青由一名优秀的职业军人向一个信仰坚定的革命军人转变,先后参与了南昌起义、整编农民武装,反围剿等重大军事事件,逐渐成熟成长为一名我军的高级军事人才。
立仁是中统驻上海的情报长官,而他的对手恰恰是瞿恩、瞿霞等转入地下的共产党人,还有调来保护我党地下组织安全的特科人员立青。立华结束莫斯科的学习回到上海后,作为国民党内的民主派人士继续为国民政府服务。立青与立仁之间经历了数次险象环生的正面交锋,立华不愿看到自家兄弟同室操戈,安排特殊渠道护送我党核心领导前往中央苏区,以此作为交换,要求瞿恩让立青离开上海到**的后方工作,瞿恩被迫答应,同时深深地感觉自己与立华已渐行渐远。
瞿霞在执行任务时不慎被捕入狱,瞿恩忍受巨大的悲伤和痛苦,接受组织上新派来的助手林娥,继续开展地下工作。林娥的公开身份是中统驻上海情报部门的电报手,她出色的工作技能和特殊的身世吸引了立仁的注意。立仁向林娥表达爱慕之情,可林娥早已芳心暗许瞿恩,巧妙地拒绝立仁并和瞿恩秘密结成夫妻。林娥利用身份的便利和立仁对她的器重,为我党的地下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由于叛徒出卖,我党在上海的地下工作遭致严重冲击,瞿恩和林娥身份暴露,不得不抛下刚出生的幼子辗转中央苏区。立华主动收养了他们留下的幼子取名费明,杨家上下包括立仁在内,都对费明的成长倾注了大量的爱护和心血,希望上一代的矛盾能在他们这一代消解。
反围剿失败,瞿恩在掩护林娥和其他战友转移时不幸被捕,瞿恩宁死不屈,牺牲前他为从未谋面的儿子留下了一封带血的家书,家书在立华的协助下化名上报发表,既表达了对儿子的思念和期望,也彰显了他坚守信仰的革命立场。立仁奉命对瞿恩行刑,他与范希亮等黄埔军人在瞿恩的最后一刻为其安排了黄埔礼遇。
1936年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展开共同抗日的第二次全面合作,立青作为警卫人员随**谈判代表团前往南京。瞿霞获释参与**的谈判工作,气节未改但性情大变,她对立青不再如过去那般亲密,显露出些许疏远之意,令立青颇为神伤。杨家人10年之后难得团聚,立青和范希亮等黄埔三期六班的同学也终于能在战场以外再次把酒言欢,并重申班规:“钢刀归钢刀,同窗是同窗!”。
抗日战争爆发,立华安排杨家举家迁往重庆。立青作为八路军团长在前线奋勇杀敌,因为卓越的军事领导才能又被调到抗大培养我党的军事干部;立仁则一直在谍报战线上辛勤奋战。在延安,瞿霞嫁给了立青的黄埔同窗穆震方,立青大受打击。瞿霞和穆震方极力撮合立青与林娥,两人虽互生好感,但因为瞿恩和瞿霞的影子,他们之间犹豫着始终捅不破这层窗户纸,直到林娥被派去重庆工作的那一刻主动向立青表白,立青的生命又开始融合了新的意义。立仁与林娥在重庆相遇,国共两党情报人员并再次配合侦听日军的电台,保护重庆人民避免日军疯狂的轰炸的同时也为打击日军航空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立青教导出的抗大“连长班”贯彻发动群众的政治主张,从无到有地发展起了数千人的抗日武装,并联合老班长范希亮立下了卓越的战功,但是范希亮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皖南事变”令国共关系再度陷入微妙、紧张的境地,立青受组织上委派前赴重庆保护情报工作的安全。立青与林娥在重庆完婚,也得以与家人再度团聚,但与立仁又一次在感情和事业上站在了对立面。立青合理、出色地完成了安保和护送电台等任务,在与立仁的暗自较量中更胜一筹。
抗日胜利后,内战一触即发,立青接受组织安排前赴东北负责我军的军工生产保障工作,而立仁还有他的另两位黄埔旧同窗早已随装备先进的军队对东北发起了进攻,兄弟俩没有在正面战场相遇但依然继续着相互之间的较量,立华则把杨家接回了上海居住。解放战场上,国民党军队失道寡助,从盛气凌人转而兵败如山倒,立青也从军工生产保障转到了一线战场。立仁则在撤退中狼狈地回到上海,准备和国民党政权一起退逃台湾。初长成ren的杨立秋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深恶痛绝,一心向往共产主义革命,她瞒着家人成功前往苏区,用自己的文艺才干支援苏区的文化建设。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杨廷鹤病重去世,他一生所盼的家庭团聚最终未能实现,立仁带着立华和全家人远渡台湾。立青作为共和国功臣回到上海准备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他带着林娥、立秋等人到父亲杨廷鹤的墓前拜祭。杨氏兄弟姐妹随时代变革历尽分分合合,此刻虽隔海遥望,但依旧期待着血浓于水的民族统一……
幕后
《人间正道是沧桑》是一部气势恢宏,具有革命史诗品格的长篇电视连续剧。这部作品,历史跨度大,剧中人物多,涉及地域广,全剧有名有姓的人物达350多人,拍摄的内景200多个,外景400多处。它第一次用电视剧的形式正面,全景式,大跨度地再现了从一九二五年大革命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这段波澜壮阔的中国现代历史。这是一部光明与黑暗这两种命运在中国的决战史,是成千上万仁人志士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苦难探求史,也是中国***的成长史,奋斗史。
家族的宿命
历史是人书写的,也是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来承载,来实现的。《人间正道是沧桑》描写的这段历史,是通过瞿,杨两家的五个年轻人的命运纠葛来复现的。这五个人,或是情侣或为手足,他们曾相亲相爱,他们曾相濡以沫,但是大革命的枪炮和呐喊打破了这两个家族深宅大院的平静,时代的潮流荡涤着这五个年轻人的灵魂。他们被推上潮头,在生与死,爱与恨,是与非,敌与友,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严酷选择面前,接受拷问,做出了不同的回答,从而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瞿家老大瞿恩,有着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他年方弱冠就带着裹着小脚的母亲和尚未成年的妹妹赴法国留学。在那个浪漫的国度,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决心一辈子为共产主义奋斗。回国后,他以黄埔军校政治教官的身份宣传真理,唤起民众。大革命失败后,他毅然拿起枪杆与国民党反动派战斗,不幸在长征路上被俘,最后"从容踏上赴死路",倒在了敌人的屠刀下。他没有想到的是,下令枪杀自己的竟是他恋人的哥哥,杨家老大立仁……杨立仁是个十分复杂的人物。他曾不惜舍命去搏杀军阀吴佩孚的三省巡阅使。但是私欲使这个曾经的血性男儿一步步堕落成国民党蒋介石的鹰犬和走狗。他顽固地与人民为敌,不但下令枪杀了自己亲妹妹的爱人瞿恩,还残酷囚禁,百般摧残了瞿恩的妹妹,**地下交通员瞿霞。他不知道的是,瞿霞是自己亲弟弟杨立青的初恋情人……杨家老三立青寄托着作者全部理想和情感。这个出身将门的顽劣少年,从小就喜舞棍弄枪,杀富济贫。成年后因闯祸而离家出走,想投考黄埔军校,做一名职业军人报效祖国。在军校里,他结识了他终生的精神导师瞿恩,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真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警醒了他曾经迷茫的心智,他毅然与旧世界,旧行伍决裂,与黄埔同窗决裂,与自己的亲哥哥决裂。他来到苏区,投身到人民解放的事业之中,一步步成长为我军的高级指挥员。杨立青是一个性格十分独特的人物,在他身上"虎气"与"猴气"并存,侠骨与柔情共生。他看似玩世不恭,但喜笑怒骂却总能一语中的;他看似漫不经心,但挥手间却叫强虏灰飞烟灭。他一生中与三个女性产生过情感纠葛。他对"女匪首"白凤兰的疼爱与呵护,对初恋情人瞿霞的"纵容"和忠贞,对曾是"师母"后为妻子的林娥的包容,执着和负责任,都使这个铮铮铁汉于不经意时流露出来的炽热情感刻骨铭心……
作为这两个望族的年轻女性,瞿霞和杨家老二立华这对国民党中央党部妇女部的同事,有着绝然不同的性格。瞿霞开朗,美丽,是个博学的才女,勇敢的斗士。她身为党的地下交通员,在执行重要任务时被捕,八年牢狱,摧残了她的身体却摧不垮她的斗志。她对杨立青一见钟情,一往情深,但最后她还是选择了离开,因为她不愿拖累这个天生的战将……杨立华好像是这枚"钱币的另一面",她善良,温柔,但又软弱,怯懦;她追求正义却又害怕斗争;她深爱着瞿恩,却又和旧军人董建昌若即若离;她天真地想用爱情和亲情去抹平日益尖锐的阶级仇恨,最后只落得孤身一人亡命海岛,与她收养的瞿恩的遗孤相依为命……
就这样,这两个家族的五个年轻人纠缠着,冲突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们互相矛盾,互相映衬,是敌人 是友人 是亲人 还是陌路之人 在这五个年轻人行为与情感的纠葛中,历史在缓缓演进:东征,北伐,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四一二"政变,苏区红军反围剿,平型关战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直至五星红旗在**城楼升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