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迟到的参与:简体字是一个进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2 13:0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繁简字体的讨论已有一段时间,本觉是非清楚,文人之争无扰大局,没想参加讨论。既然政治人物也感兴趣,马英九也掺和进来了,看来是大是大非了。
文字首先是工具,主要作用是为人类交流思想情感,传递信息数据,记录和延续文明。作为工具就一定希望它方便好用。文字的删繁就简,变难为易就成为历史的必然。沿着这个方向走就是进步,反之就是倒退。
实际上全世界都是这样走过来的。为什么一些文字在历史上消失了,一些文字在历史上发展了,就是看它是否遵循了这个规律。人类最初使用的文字多是象形文字,如埃及、印度、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这些古老文明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但都因为难和繁的问题被淘汰了,甚至今天都无法辨识。之后简而易的字母文字风靡全世界。
可以说保持至今并为人们广泛使用的象形文字只剩下汉字了。为什么?这归于中国人的智慧,中国人经过数千年的努力不断完成了象形字的从难到易从繁到简的改革。试问甲骨文能传到今天吗?篆字能沿袭到今日吗?我们的先人运用不可思议的抽像能力完成了文字从甲骨文到大小篆到隶书到宋体直至今天的简体字的演进。
当然文字还有一些特殊的功能,特别是汉字,它还是文化和文明的载体。它独特的美学价值,它深刻的文化寓意和承载的历史符号等等都是值得珍惜的。
解放后中国政府和郭沫若等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成立了文字改革委员会决定进行文字改革,其目的就是为了广大群众更易于掌握文化,扫除占人口百分之九十的文盲,普及科学知识。其原则就是对部分文字进行删繁就简变难为易。具体方法是借用一部分草书,合并一部分异体字,再运用汉字偏旁部首及从音从形的规律加以整理,加上未改动的大部分汉字形成了我们今天的简体字。简体字既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又保持了汉字的基本特征基本性质和基本规律,仍保持它原有的文化载体的功能,应该说总体上是非常成功的。简体字的试点和后来的推行对人民大众文化的解放进而对生产力的解放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以说功莫大焉!这是新中国那一代人有胆略有远见的大手笔,不亚于秦朝李斯小篆对前秦文字统一的作用。
    日本人对汉字的延续和发展是有功劳的。他们没有发明过一个汉字,用的文字除了汉字外,还用了一部分所谓‘假名’。假名分两种,一种是平假名,一种是片假名。其实平假名就是汉字的一部分偏旁部首,平假名就是汉字的部分草书。日本的贡献之一就是在使用汉字过程中也对少部分进行了简化,有些简化字我们在进行文字改革时也吸收进来了。另一个贡献是他们首先解决了汉字的计算机输入问题,使我们的文字跟上了世界科学发展的需要。
    现在主张要恢复繁体字的主要是一些遗老遗少的旧文人,但绝不会是整天辛苦劳作的工人农民。
    历史总要前进的,只要对多数人民有利的事情我们就一定要坚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5 23:04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