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台湾民进党的改旗易帜与重新出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2 10:58: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台湾民进党的改旗易帜与重新出发
论台湾民进党的改旗易帜与重新出发

作者:肖永国

    自2009年5月21日陈菊以高雄市市长的身份,以“行销世运”的名义开始参访中国大陆的“破冰之旅”以来,中国大陆与台湾民进党及台湾执政党建立了微妙的政治关系。

    从中国大陆与台湾民进党交往的历史而言,并非从一开始中国大陆就反对台湾民进党。台湾民进党在尚未创立的早期,由于坚持反对中国国民党的专制独*及反对“+++国”的残余政权,台湾民进党的先驱曾经受到中国大陆领导人周恩来等人的接见。至于台湾民进党的“反中”或“**”,那是台湾民进党受岛内外“台独政治势力”的蛊惑而扛起“台湾独立”的政治旗帜之后的事情。

    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受台湾本土化政治运动的影响,由于台湾民进党主张把台湾从原本完整、统一的中国主权和领土上***出去,所以才遭到中国大陆的极力反对。同时,也使中国大陆与中国国民党找到了共同的岛内政治威胁:“台独”政治势力。显然,“台独”政治势力在成为中国大陆与中国国民党的政治粘合剂和催化剂的同时,并不能消除两岸之间的政治对立或政治仇视,也不能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因为促使两岸消除政治对立或政治仇视及实现和平统一的“质变”力量并不是台湾岛内的“台独”政治势力,而是“两岸之外”的试图***中国的国际政治势力。更准确地说,“两岸周边”及“国际***中国的政治势力”才是导致台湾岛内“台独”政治势力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造成两岸政治对立或政治仇视的根本原因,更是阻碍两岸和平统一的根本原因。

所以,在当前历史时期,把“台独”政治势力与台湾民进党做科学的政治区隔是中国大陆重要的政治转折。特别是防范“不统”“不独”“不武”对两岸和平统一造成进一步的政治危害,有重要的政治价值。

本质上说,中国大陆从联合与团结台湾民进党共同反对中国国民党专制独*及反对“+++国”的残余政权,发展为联合与团结中国国民党共同反对“台湾独立”的岛内外政治势力,都是中国大陆受制于台湾岛内风起云涌的政治变化及对台湾民进党缺乏一贯的政治沟通、协调和引导的缘故。站在维护两岸和平统一的政治立场,中国大陆不应该放弃处于“政治迷途”状态中的台湾民进党。

    必须实事求是地说,如果台湾民进党没有“台湾独立”的政治包袱,中国大陆第一个联合与团结的台湾政党只可能是台湾民进党。这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长久以来,中国大陆误判了台湾岛内外的“台独”政治势力对台湾政党的政治存续环境和政治发展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尽管在李登辉和陈水扁先后执政20年后,台湾民进党的大多数政治精英都理性的认识到:“台湾独立”是一条走不通的政治道路。可是,对于台湾民进党而言,最大的政治困惑是:如果没有“台湾独立”的政治旗帜,台湾民进党的政治道路是什么?

    要进一步分析台湾民进党的政治道路,首先要从台湾民进党的政治优势上做分析。

    台湾民进党之所以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崛起,并借助中国国民党内部持续的政治***一举取得台湾政权,并非都靠“政治运气”。本质上,台湾民进党具有中国国民党不具备的突出政治优势:

    1、  台湾民进党成立的早期主要是由台湾年轻的政治精英组成的;

    早期的台湾民进党除了具有高学历、高层次的年轻知识分子外,还聚集了一大批学历层次及社会层次都不高但善于组织和动员台湾民众的社会精英(这其中就有陈菊)。这是中国国民党所不具备的。年轻的台湾民进党以其政治热情和政治信仰团结、鼓舞和动员了一代台湾民众。

    2、  台湾民进党早期能立足于台湾基层,始终反反映台湾基层民众的声音,站在台湾政治权贵的对立面,代表台湾基层民众表达政治愿望、反映政治诉求、实现政治愿望;

    这使台湾民进党获得了无穷的政治源泉。回想早年的台湾民进党,完全是靠普通台湾民众节衣缩食的生活费用支撑起来的。这很容易让中国大陆的民众回想起中国***早年的革命运动。两岸政党的早期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3、  台湾民进党早期的政治领导人始终以“廉洁自律”、“打击腐败”、“勇斗权贵”的政治形象,拥有台湾的高尚的政治道德优势和不惧权贵的“人民卫士”的政治发展优势;

台湾更多的基层民众完全是受到了早期台湾民进党政治领导人的人格魅力和政治勇气的感召聚集在台湾民进党的政治旗帜下。反思这段历史,台湾民进党应该意识到:造成台湾政治腐败和权贵贪权的本质是处于腐朽状态中的宪政制度和官僚体制。这与具体领导人的品质有关,但本质上仍然是“制度杀人”的结果。即便马英九执政,马英九的清廉、自律和勤勉,但是,马英九并不能阻止台湾宪政体制和官僚制度在不负责任的官僚阶层的政治操纵下无视人民的疾苦,同样无法阻止台湾政治集体的“制度贪腐”。

很显然,中国国民党是不可能扛起“政治改革”的大旗的,那么,台湾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的历史责任自然就寄希望于能够“改旗易帜”和“重新出发”的台湾民进党的“政治重生”。也可以说,实现“政治重生”的台湾民进党,如果能在改革台湾“制度贪腐”的政治运动发挥统领作用,那么,台湾民进党必然能够找到引领台湾政治主流的“回来的世界”。

    4、  台湾民进党早期没有经济优势,也没有政治优势,但是很擅长发挥政治创意,通过发动台湾民众为了切身政治利益走向街头的群众运动的方式感染、感动和震撼台湾人民;

    这是台湾民进党能迫使中国国民党跟着其指挥棒转的最重要的原因。在引导台湾民众上,台湾民进党的高级知识分子群体把草根文化的政治创意发挥到了极致,做到了对台湾民众的政治引导。这是中国国民党至今都无法比拟的。新时期,台湾民进党要震撼和感动台湾民众,就要求台湾民进党从“反省自我”、“顺应潮流”、“严于律己”、“倡导品质”和“突出基层”等五个方面入手。在继承和发展台湾民进党优秀政治传统的基础上,有条不紊的改造台湾民进党、完善台湾民进党,才能更好的发展台湾民进党,才能让一个个普通的台湾民进党成员对信仰的坚持和执着去感染和震动普通台湾民众。

    历史不会抛弃台湾民进党,但是,怕就怕台湾民进党不能经历“浴火重生”的历史考验而固执己见;怕就怕台湾民进党一味沉迷于“台湾人”的政治迷途而找不到归程;怕就怕台湾民进党逞一时口舌之快而错过历史的潮流;怕就怕台湾民进党不能深刻地“反省过去”、“总结经验”及“把握现在”而放任资源的丧失殆尽。假如两岸人民对台湾民进党的担心成为政治事实,那只能说明是台湾民进党自绝于台湾政党的历史,自绝于两岸的关系史,自绝于中国的发展史。

    简单地说,早期的台湾民进党是具备“根植于民众”、“服务于民众”、“先进于民众”等政治特质的。以上政治特点或许很难让中国大陆的民众与当前的台湾民进党联系起来或对比起来。这主要是因为在李登辉执政时期,台湾民进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条件的同时,也的确出现了“萝卜快了不洗泥”的问题。这时候,台湾民进党的政治年轻就成为了致命的弱点:“缺乏政治传承”、“放松政治约束”和“忽视政治引导”。特别是在中国国民党内部相互倾轧、内斗和***不止的政治环境下,年轻的台湾民进党几乎没有费什么力气就被台湾民众顺利推向了台湾的政治权力的顶峰。在一个政党迅猛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很难让台湾民进党的政治领导层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

    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三国时期的孙策临终对孙权的遗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郎”。

    孙策为什么会做此遗言呢?

    就是因为孙策不仅认识到了孙权、周瑜和张昭各自的优缺点,更重要的是,孙策意识到了:政治经验和政治勇气,一旦没有特定的年龄做基础都是不具备的。

    年轻的台湾民进党其实也遇到相同的政治考验和历史检验。只可惜,缺少能够“政治传承”、“政治约束”和“政治引导”的富有政治经验的“政治张昭”,这才使年轻的台湾民进党走向了“胜胜者亡”的政治道路。

    何为“胜胜者亡”?

    这也是一个三国的历史典故。晋灭吴,司马炎称帝后一次到三国赤壁故地重游。司马炎突发疑问,于是询问臣子:吴国晚期兵强将勇,为什么却失败了呢?司马炎的臣子做了许多的政治分析,都被司马炎否定,认为没有评析到根本上。这时候,司马炎的一个臣子说:吴国是“胜胜者亡”的道理。于是,司马炎就问:什么是胜胜者亡?这位臣子说:年轻的吴国将领不知道体恤吴国民众,一味的追求一个又一个的不断超越的胜利,最后导致国困民乏、权力倾轧、英才出走、后继乏人的政治困境。最终吴国的灭亡是必然的。

    如果以此对照曾经处于权力巅峰的台湾民进党,其衰败恐怕也是如此。在台湾民进党短短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政治发展“三级跳”,即:“政党政治合法化”、“创立台湾民进党”、“掌握台湾政权”。在这样的政治氛围内,谁会质疑台湾民进党的政治困境?谁能看到台湾民进党的发展风险?谁敢指出台湾民进党的未来问题?之所以出现台湾民进党的“政治一言堂”,难道是台湾民进党缺乏核心和关键人才吗?当然不是。因为台湾民进党的年轻干才济济一堂是公认的政治事实。问题就在于,台湾民进党的迅速崛起的历史奇迹让个人领袖的光环淹没了台湾民进党集体的政治智慧,让一小撮政治集团的意志凌驾了台湾民进党集体的政治决策,让领导人家族的政治贪婪超越了政党、国家和民族的政治利益,让党内的超级“天王”肆意消费了台湾民进党的政治未来。

    由此可见,台湾民进党在具备政治优势的同时,其政治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就需要台湾民进党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全面挖掘自己的潜力,即便存在历史包袱,依然能够重新站起来。具体地说,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调整两岸政策,解决台湾民进党缺乏政治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问题;

    在政党资源问题上,台湾民进党是无法与中国国民党相比的。所谓“累死的骆驼比马大”是相似于中国国民党与台湾民进党的。处于长期资源困境中的台湾民进党人是最清楚这一点的。这或许是陈水扁家族集体贪腐的潜在心理因素。相信每一位台湾民进党人都会对缺乏资源困惑不已。特别是在台湾民进党失去了台湾民众的政治信任后,这种资源的匮乏会变的更加突出。早年在国际范围内,同情和支持台湾民进党的国际政治势力是台湾民进党的重要的政治资源。但是,在陈水扁家族及台湾民进党的集体政治贪腐下,台湾民进党必然陷入内外交困的资源困苦中。

    解决台湾民进党的资源匮乏,应当在中国大陆找到突破口。

    今天的中国大陆在国际政治影响上不同于60年前,在国家和民族的政治观念上有别于30年前,在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认知上迥异于20年前,在对台湾政党的政治判断上区别于5年前。本质上,中国大陆追求的是两岸循序渐进的政治统一。换句话说,只要是中国人在有保障的中国领土上行使有序、有效和台湾人民支持、认同的政治主权,无论是哪一个台湾执政党在台湾执政或问政,即便是实现两岸人民认同的“完全自治”,都会得到中国大陆的全方位的政治支持和良好祝愿。中国大陆只可能是台湾维护统一的执政当局的政治维护者、经济支持者和社会稳定者。台湾民进党过去有与中国大陆友好、坦诚地沟通、交流和交往的历史,随着两岸政党交流不断的深化,中国大陆必然会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与台湾民进党的政治关系。台湾民进党对中国大陆有这样或那样的政治质疑,完全是对中国大陆的党和政府缺乏直接政治了解、沟通和交流的缘故。更进一步地说,中国大陆更希望台湾民进党完成中国***期望达成的对台湾的政治治理。但是,一旦台湾民进党与中国大陆处于相互隔绝、对立或冲突的政治状态,中国大陆对台湾民进党的政治期待、希望或愿望都是无法实现的。

    二、深入台湾基层,彻底解决台湾民进党的政治路线偏离台湾民众的基本诉求的问题;

    早年台湾民进党的政治崛起是基于蒋经国成功的经济政策。经济上富起来的台湾民众追求民主和自由是符合台湾社会发展需要的。但是,在台湾近20年的“李扁乱政”后,台湾民众苦心经营的“荷包”已经大不如前。这时候,“求民生”、“求稳定”、“求保障”才是台湾民众最基本的政治诉求。台湾民进党持续恶化“政治冲突”、“街头暴力”、“挑衅族群”及“政治恶斗”等政治手段,其实质都是背离台湾民众基本政治诉求的。

    台湾民进党应该在深入台湾民众的生活中寻求属于自己的政治责任和义务。

    一直以来,患有“政治权力傲慢症”的中国国民党始终以台湾工商业者的需求为主导积极开创两岸的政治关系,中国国民党的经济政策恰恰使占台湾大多数的基层台湾民众的切身利益遭受忽视。如果台湾民进党能立足于台湾普通民众的现实生活,以反映和实现基层台湾民众、台湾弱势群体的政治、经济利益为政党行动指针,必然能重新赢得台湾民众对台湾民进党的政治信任。这也是台湾民进党重新政治崛起的历史机会。

    三、反思台湾民进党,实现台湾民进党改旗易帜、重新出发。

    台湾民进党应该重新审视手中的七张“主神牌”:“反中”、“**”、“反国民党”、“反+++国”、“反卖台”、“护主权”、“求建国”。对手中这些牌要“有舍”、“有取”、“有弃”、“有进”、“有退”。环顾台湾内外,能成为台湾民进党有效政治资源的,只有中国大陆。而导致与中国大陆交恶的主要因素是台湾民进党的“台湾独立”的政治主张。事实上,台湾民进党为了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政治主张而搭上台湾民进党的政治未来是完全不明智的政治选择。

    所以,台湾民进党要改旗易帜、重新出发,最核心的问题依然是在与中国大陆深化沟通和交流后,共同建立互信的两岸关系、制定适宜的两岸政策。

    现在可以回答许多台湾民进党成员的问题:如果放弃的“台湾独立”,台湾民进党还有什么可以区别于中国国民党的呢?

    事实上,台湾民进党未必非要以“台湾建国”为政治旗帜。为什么不能在“两岸主权和领土统一”的政治基础上,台湾追求“完全自治”呢?至于什么是完全自治,直接与中国大陆谈相关条件就可以了。台湾民进党要记住:台湾民众关注的是具体权利和权益。本质上,台湾民众并不欣赏中国国民党的华而不实的执政风格。中国国民党是一个对基本的“是”与“非”都不敢做准确、及时决断的政党,即使其政治或政策论述的多么冠冕堂皇,也无法掩盖执政空虚、执政无能的政治现实。

    需要特别提醒台湾民进党的是,两岸关系的本质是“同一个中国主权和领土的政治对立”。其中,“同一个中国主权和领土”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台湾不存在主权和领土的法理归属问题。如果台湾政党刻意的制造两岸主权和领土的政治冲突,或者勾结国际上试图***中国的政治势力侵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统一,不仅是自掘政治坟墓的行为,也是螳臂挡车的幼稚政治操作。中国自1840年历经100年的历史耻辱后,中国人民以鲜血和生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统一是不可动摇的政治意志和民族共识。这需要台湾民进党客观理智的处理与“两岸周边”政治势力、国际***中国的政治势力的政治关系。如同与“中国强盗”搬一个“窝”的台湾政党是很难避免“蛇鼠一窝”的政治格局的。台湾民进党是立足台湾服务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党,固然不会做“亲痛仇快”的损害台湾人民和中国人民利益的事情。但是,台湾民进党不仅要倡导走属于台湾人民的政治道路,更要选择一条属于两岸人民的发展道路。这不是台湾民进党的权宜之策,更应该是台湾民进党的长远之计。

    综上所述,台湾民进党制定区隔中国国民党的政策就很容易了,即:

    1、  坚持“反对中国国民党”;

    2、  坚持“反对+++国”;

    3、  坚持“维护两岸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统一”;

    4、  坚持“改革台湾政治体制”;

    5、  追求台湾当家作主“完全自治”的政治权利;

    至于其他的政治政策,只要台湾民进党顺应台湾民众利益最大化的政治需求就可以了。其中,台湾民进党需要抓住三个重点:

    1、“关怀弱势群体”;

    2、“反对社会分配不公”;

    3、“反官僚、救失业”;

    台湾民进党通过不断强化各项政治和经济政策的论述,完全是可以赢得基层民众对台湾民进党的政治信任的。因为以上几个重点问题都是中国国民党及马英九政权的政策死穴。

    站在台湾民进党的政治立场上,台湾民进党首先需要重新评估国际政治形势、台湾民进党自身、中国国民党、中国大陆及两岸关系。其次,台湾民进党务必要重新划分政治敌友、获取发展资源及有效整合、分配和利用好各种政治优势。最后,台湾民进党在深入台湾基层、满足台湾基层民众需求的过程中创造和把握重新发展和崛起的政治机会。这是台湾民进党获得政治重生的基本前提。

    如果顺着这个思路实现台湾民进党重新出发,何难之有呢?

    由此可知,台湾民进党能否“改旗易帜”和“重新出发”,本质上取决于台湾民进党与台湾实际、与中国大陆及与国际社会之间的“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一旦“心通”了,思维就开阔了,台湾民进党的政治道路自然就畅通了。
附件
论台湾民进党的改旗易帜与重新出发.doc (41.5 KB)
2009-6-6 15:08, 下载次数: 68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2 10:58:34 | 只看该作者
两党都要抓,两手都要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2 10:58:37 | 只看该作者
有深度。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2 10:58:41 | 只看该作者
两党都要抓,两手都要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4 02:33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