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典型论述>:吴伯雄可怜的中国行(林浊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2 10:26: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非典型论述>:吴伯雄可怜的中国行(林浊水)
2009年06月04日苹果日报fficeffice" />
陈菊跑了一趟中国推销高雄世运。蓝军高兴得不得了,说,以后看你们民进党骂国民党跑中国是亲中媚共怎么说得出口。不过等到吴伯雄紧跟在陈菊后面一趟中国行回来,大家发现陈菊的中国行不但一点都没有替国民党达成解套的作用,反而成为国民党难以承受的负担,而民进党骂国民党媚共反而更可以理直气壮了。
同样去中国,陈菊可以在北京办的公开欢迎会上「我们中央政府马英九总统」脱口而出。吴伯雄硬是做不到。假使到了中国官员面前台湾的中央政府,总统统统不见,那两岸还有什么马总统说的一中各表,互不否认可言?根本成了一中不表,自我否认了。一陈一吴前后对照起来,对比鲜明:吴不如陈,蓝不如绿,主席不如中常委,在朝不如在野,男不如女。执政党总统的尊严还真非得靠在野党才能维护,丢脸真是丢到家。
为扳回颜面,吴伯雄刻意跑到南京中山陵拜谒,说「孙中山创建了+++国」,用这个方法来强调他在中国说了+++国四字,所以一中各表,并没放弃。他这招是学自连战,一点也不高明。因为**认为在联合国2758号决议文决议把「蒋介石政权逐出联合国」后,+++国已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而消灭了,而且还经联合国大会确认,所以**从不在意历史上有个+++国,但绝不能接受在现实上+++国还存在。
这里连战认为便是自己巧门所在,于是到大陆,透过把+++国和死去的人连在一起的方式加以表述,结果表述目的达到了,但从此+++国只能和死去的人连在一起了,处境真是够悲惨的,这样的表述其实不如不表述还好得多。连战吴伯雄却表述得兴奋不已,真是可笑又可怜。
吴伯雄可怜的地方还不止如此,为了讨好北京,他在中国官员面前痛批民进党「去中国化」。到**官员面前批民进党去中国化这招学的又是连战。
讨深蓝与**欢心
国民党深蓝人马一直对1990年代以来,由民进党和李登辉连手推动文化上的本土化和台湾意识深恶痛绝,于是站在大中国主义立场说这是台独邪恶的「去中国化」策略。不幸的,本土化十几年来却是台湾的主流趋势。虽然深蓝深恶痛绝,但是台湾多数的本土蓝军并不敢DIZHI,到了这几年,连**都发现这趋势了,**认为如果跟着连战深蓝继续反对台湾意识,不利于**对台湾统战,于是政策来个180度大回转,在胡六点中大大肯定台湾意识和台湾文化的特殊性,且说台湾意识不等于台独意识,把对台湾意识的肯定明列为胡六点中的一大点。地方派系出身的吴伯雄,现在虽贵为党主席,又对两岸事务热中得不得了,但是对两岸事务这种高层次的国家大事的理解却仍和以前一样生疏,对两岸发展进程茫然。于是拍马屁还成了拍马腿。
就在吴向中国官员告台湾在野党去中国化的状前不久,研考会公布了一项民调,台湾民众认同自己是台湾人的高达64.6%,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只有11.5%,两个都认同的也只有18%。这项调查说明台湾民众「去中国化」根本成了主流,只是一心讨深蓝和**欢心的吴大主席仍然迷迷糊糊。
作者为民进党前立法委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2 10:26:19 | 只看该作者
可怜的民进党,在大势所趋下不得不登陆以顺应民意,可又怕自打耳光,于是抓住一句话大做文章,呵呵,但是不管绿营怎样说得天花乱坠,都掩盖不住一个事实,那就是绿营在现今的民意下,也不得不收起拒绝交流的政策,也不得不登上大陆。这就是结果,我们只看结果。
在绿营看来一句YY重大胜利的话又怎么掩盖得了绿营不得不登陆的事实!对于现今绿营不得不登陆却又欢呼一句遮盖丢人的登陆的行为,确实象阿Q先生的精神胜利法。绿营的行为无异于被人狠狠的打了一耳光后,嘴巴上却要说打的不痛!呵呵。在大陆人看来,这就像是要当婊子,又想立牌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2 10:26:22 | 只看该作者
林浊水。。。确实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2 10:26:26 | 只看该作者
笔下有千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23 03:4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