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31|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山给马英九和陈菊市长的一封公开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2 08:29: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山给马英九和陈菊市长的一封公开信
■兩岸行銷高雄世運會的雙贏之策
中華臺北馬英九總府:" />ffice src="http://bbs.huanqiu.com/images/smilies/default/shocked.gif" border=0 smilieid="6">ffice" />fficeffice" />
昨晚欣聞陳菊市長將於今日抵達北京和上海等地,以行銷即將在高雄市舉辦的世界城市運動會為主題。屈指現在距離2009高雄世運會也就50多天了。如何在這關鍵時刻,把握機遇,實在是考驗相關組辦者行銷能力的試金石。從陳菊行銷世運會的踩點,看得出,一是重在學習借鑒北京奧運會的一些成功經驗和資源,二是到上海參觀城市建設和行銷高雄世運會。然後,鳴金收兵。
  即便陳菊以宣傳高雄世運為由,得以前往大陸當然饒具弦外之音的政治意義:第一、過去一年,在馬英九全面加速兩岸務實交流的大政策框架下,民進黨仍然堅持南轅北轍,拒人千里的立場,最近大陸國台辦和海峽論壇一再把“橄欖枝”仍持續遞向民進黨的反對勢力;第二,陳菊是目前擁有最高行政職務的臺灣民進黨籍官員。又是眼下2009高雄世運會主辦城市市長。2009世運會能否成功的關鍵,不在高雄準備的如何,而在於國際參與的程度和影響的效果。當然,無論如何世運會是無法和奧運會的作用相比。放眼望去,高雄為舉辦這屆世運會著實在組織工作和城市基礎建設上創造了佳績。根據當初謝長廷主政高雄市时,在申辦世運會成功後,與世運會組織簽署了一份協議,其中明確規定:高雄需履行“世運會規則”對國旗、國歌使用有所規定,臺灣只可以使用國際奧會認可的旗、歌(中華臺北奧會的會旗及升旗歌)。也就是說,高雄若要承辦世運會,在可能引起爭議的部分必須遵守被國際奧會公認的“奧運會模式”。因為“這不是中華民國國家運動會”。這也許會是直接影響到兩個月後,高雄世運會成敗沉浮的關鍵。
平心而論,並非南山杞人憂天,神經過敏,也沒有任何要傷害高雄世運會和臺灣人民的尊嚴,但應本著一切從實際出發坦誠直言。顯而易見,高雄能有今天這樣舉全台之力舉辦世界體育盛會的機會非常難得,如果成功,以後還可以錦上添花,如果砸鍋,那真是因小失大,滿盤皆輸。一方面,高雄市承諾在先,假如舉辦世運會期間出爾反爾,若此例一開世運會變成政治化的操弄舞臺,給體育文化的破壞影響造成後患無窮。另一方面,現在“世衛會”上演的一幕鬧場悲劇剛剛過去,如果高雄有人不顧一切後果借此世運會鬧場。恐怕,當即會出現大陸運動員觀眾等等DIZHI和退場的局面。兩岸一年來千辛萬苦積攢起來的一點點還比較脆弱的互信,也將蕩然無存。“小不忍則亂大謀”。這恐怕是我們誰也不願意看到的失敗的案例。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年來的社會告訴我們一個務實而簡單的道理。“以欲從人則可,以人從欲鮮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解決的辦法就是尊重世運會的規定,擱置爭議,一諾千金,遵守協議。“萬事一中好商量”。實踐出真知,事實表明:臺灣敬大陸三分,大陸還臺灣一尺。
能不能改寫兩岸社會政治交流的遊戲規則!?當然是可以政治協商的,應該是先易後難,先經濟後政治,先做試點後做評估檢驗。不能隨心所欲,“我舉辦的世運,就由我做主”。兩岸面對【2009高雄世運會】這個挑戰,也是一個充滿【變革】機遇的利益共同體。

近年來海峽兩岸的體育成績取得了很大進展。體育文化的確也為中華民族增光添彩。北京奧運會就是世界刮目相看中華民族和平崛起的一個展現舞臺。但是也有一點奧運聖火傳遞的遺憾。強擰得瓜不熟,“胳膊擰不過大腿”呀!

南山班門弄斧的破局應變之道僅在於“務實尊重,彼此商量”八個字。從實際出發,在倒計時只有兩個月的時間,想要完全破局扭轉乾坤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這次陳菊來京滬兩地推介世運會就是“務實尊重,彼此商量”的開始。至於能達到什麼成效,完全取決於此行陳菊市長如何尊重大陸和世運會的共同價值開始。如果樹立“招引大陸運動員和觀眾積極參與高雄世運會“的目標,那就開誠佈公說明高雄世運會遵守與世運會的協議和行銷體育文化交流的概念宗旨。把你的“期望值”和“承諾開價”在臺上臺下講出來;不外乎上中下三種博弈。

上策:遵守承諾,順水推舟,“要裏子,不要面子”。這樣京滬之行既能遊刃有餘,也能圓滿豐收;還可以邀請深圳和廣東香港澳門的同胞積極參與。因為2011年深圳也要舉辦大運會,彼此都有借鑒合作的平臺和可借助的資源。體育整合將成為一種兩岸和平發展新能力的戰略思維。

中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又要裏子,還要面子”。也就是凡是高雄世運會的正式場合,都按照世運會的協議規定,民眾的自發行為,睜一眼,閉一眼。這其實也需要此行或稍後表示,高雄政府主辦方盡力而為進退自如的立場態度。

下策:陽奉陰違,孤注一擲。“寧失裏子,也要面子”。這樣就好像是“阿拉丁神燈”裏的魔術師,結果不是行銷世運會的神話,而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和高雄市民以致臺灣人民的腳。因變而死,因失信天下流失大量寶貴資源,而使高雄城市蒙羞。

最為關鍵的不僅僅是陳菊此行的所作所為,而是馬英九團隊要積極介入和參與即將到來的2009世運會的重要活動。

為了爭取大陸同胞積極瞭解世運會,參與世運會,那麼現有的團進團出赴台觀光旅遊的方式肯定不能適應世運會的特點,也吸引不到什麼大陸的資源參與。所以,希望馬英九團隊儘快制定和落實有關大陸遊客赴台自由行的細則和規定。

我也是熱切期待臺灣開放陸客自由行的先行者和推動者。這次為期七天的【海峽論壇】圓滿成功,其宗旨就是,“擴大民間交流,加強兩岸合作,促進共同發展”。我相信,大陸絕大多數遊客不會是偷渡去臺灣打黑工的。當然,從香港澳門開放沿海重點城市自由行以來,取得了相當可靠的資料,這也可以作為臺灣逐步開放重點城市的一種參考。也許我對臺灣有一種久違的親切之感,一時找不到情何以堪的合適託辭,這也許是由於我在臺灣出生,竟然不能回去尋根祭祖,探親訪友的困惑,幾十年浪子的心情。今天大概“為情所累”也有自覺“逼上梁山”的必要:傾聽臺灣民意,拜臺灣鄉親為師借智慧的心願。能用眾智則無敵於天下,能用眾力則無異於聖人,這也許是南山非去臺灣尋根不可的一點理由吧!當然南山曾經是香港招商局的員工,也是蛇口工業區改革開放的開荒牛,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還能與兩岸同仁發起又一次華人的【新洋務運動】,就是推廣外語,把普及與提高相結合,搞個英語大獎賽,為企業推介和培養中外兩用人才。讓每個人都能成為與外國朋友交流和溝通的橋樑。

蒼天在上,人生有限,吾志所向,矢志不移,愈挫愈奮,再接再厲。志大才疏,方知學習學習在學習,見賢思齊,自強不息。寧可天下人負我,南山不負天下人。

此時不做,何時去做!?我們不做,由誰來做!?眼前不做,到哪里去做!?
附件
DSC09100.JPG (159.03 KB)
2009-5-21 19:51

DSC09098.JPG (154.91 KB)
2009-5-21 19:51

DSC09103.JPG (145.87 KB)
2009-5-21 19:51

DSC09104.JPG (136.33 KB)
2009-5-21 19:51

19.jpg (45.04 KB)
2009-5-21 19:51

1919.jpg (73.32 KB)
2009-5-21 19:51

DSC00656.JPG (104.38 KB)
2009-5-21 19:5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2 08:30:01 | 只看该作者
不管蓝绿红 但愿这次台湾同胞们做的漂亮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2 08:30:05 | 只看该作者
..............
附件
3398800111_16c4b1a025_b.jpg (103.87 KB)
2009-5-21 20:17

3527971365_45e9a9a87c_b.jpg (125.06 KB)
2009-5-21 20:17

20071012144343.jpg (150.04 KB)
2009-5-21 20: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2 08:30:08 | 只看该作者
繁体字看得好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2 08:30:13 | 只看该作者
简体字版本


■两岸营销高雄世运会的双赢之策
中华台北马英九总府:fficeffice" />
昨晚欣闻陈菊市长将于今日抵达北京和上海等地,以营销即将在高雄市举办的世界城市运动会为主题。屈指现在距离2009高雄世运会也就50多天了。如何在这关键时刻,把握机遇,实在是考验相关组办者营销能力的试金石。从陈菊营销世运会的踩点,看得出,一是重在学习借鉴北京奥运会的一些成功经验和资源,二是到上海参观城市建设和营销高雄世运会。然后,鸣金收兵。
即便陈菊以宣传高雄世运为由,得以前往大陆当然饶具弦外之音的政治意义:第一、过去一年,在马英九全面加速两岸务实交流的大政策框架下,民进党仍然坚持南辕北辙,拒人千里的立场,最近大陆国台办和海峡论坛一再把“橄榄枝”仍持续递向民进党的反对势力;第二,陈菊是目前拥有最高行政职务的台湾民进党籍官员。又是眼下2009高雄世运会主办城市市长。2009世运会能否成功的关键,不在高雄准备的如何,而在于国际参与的程度和影响的效果。当然,无论如何世运会是无法和奥运会的作用相比。放眼望去,高雄为举办这届世运会着实在组织工作和城市基础建设上创造了佳绩。根据当初谢长廷主政时高雄市,在申办世运会成功后,与世运会组织签署了一份协议,其中明确规定:高雄需履行“世运会规则”对国旗、国歌使用有所规定,台湾只可以使用国际奥委会认可的旗、歌(中华台北奥委会的会旗及升旗歌)。也就是说,高雄若要承办世运会,在可能引起争议的部分必须遵守被国际奥委会公认的“奥运会模式”。因为“这不是+++国国家运动会”。这也许会是直接影响到两个月后,高雄世运会成败沉浮的关键。
平心而论,并非南山杞人忧天,神经过敏,也没有任何要伤害高雄世运会和台湾人民的尊严,但应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坦诚直言。显而易见,高雄能有今天这样举全台之力举办世界体育盛会的机会非常难得,如果成功,以后还可以锦上添花,如果砸锅,那真是因小失大,满盘皆输。一方面,高雄市承诺在先,假如举办世运会期间出尔反尔,若此例一开世运会变成政治化的操弄舞台,给体育文化的破坏影响造成后患无穷。另一方面,现在“世卫会”上演的一幕闹场悲剧刚刚过去,如果高雄有人不顾一切后果借此世运会闹场。恐怕,当即会出现大陆运动员观众等等DIZHI和退场的局面。两岸一年来千辛万苦积攒起来的一点点还比较脆弱的互信,也将荡然无存。“小不忍则乱大谋”。这恐怕是我们谁也不愿意看到的失败的案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年来的社会告诉我们一个务实而简单的道理。“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决的办法就是尊重世运会的规定,搁置争议,一诺千金,遵守协议。“万事一中好商量”。实践出真知,事实表明:台湾敬大陆三分,大陆还台湾一尺。

能不能改写两岸社会政治交流的游戏规则!?当然是可以政治协商的,应该是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先做试点后做评估检验。不能随心所欲,“我举办的世运,就由我做主”。两岸面对【2009高雄世运会】这个挑战,也是一个充满【变革】机遇的利益共同体。

近年来海峡两岸的体育成绩取得了很大进展。体育文化的确也为中华民族增光添彩。北京奥运会就是世界刮目相看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一个展现舞台。但是也有一点奥运圣火传递的遗憾。强拧得瓜不熟,“胳膊拧不过大腿”呀!

南山班门弄斧的破局应变之道仅在于“务实尊重,彼此商量”八个字。从实际出发,在倒计时只有两个月的时间,想要完全破局扭转乾坤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这次陈菊来京沪两地推介世运会就是“务实尊重,彼此商量”的开始。至于能达到什么成效,完全取决于此行陈菊市长如何尊重大陆和世运会的共同价值开始。如果树立“招引大陆运动员和观众积极参与高雄世运会“的目标,那就开诚布公说明高雄世运会遵守与世运会的协议和营销体育文化交流的概念宗旨。

把你的“期望值”和“承诺开价”在台上台下讲出来;不外乎上中下三种博弈。

上策:遵守承诺,顺水推舟,“要里子,不要面子”。这样京沪之行既能游刃有余,也能圆满丰收;还可以邀请深圳和广东香港澳门的同胞积极参与。因为2011年深圳也要举办大运会,彼此都有借鉴合作的平台和可借助的资源。体育整合将成为一种两岸和平发展新能力的战略思维。

中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又要里子,还要面子”。也就是凡是高雄世运会的正式场合,都按照世运会的协议规定,民众的自发行为,睁一眼,闭一眼。这其实也需要此行或稍后表示,高雄政府主办方尽力而为进退自如的立场态度。

下策:阳奉阴违,孤注一掷。“宁失里子,也要面子”。这样就好像是“阿拉丁神灯”里的魔术师,结果不是营销世运会的神话,而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和高雄市民以致台湾人民的脚。因变而死,因失信天下流失大量宝贵资源,而使高雄城市蒙羞。

最为关键的不仅仅是陈菊此行的所作所为,而是马英九团队要积极介入和参与即将到来的2009世运会的重要活动。

为了争取大陆同胞积极了解世运会,参与世运会,那么现有的团进团出赴台观光旅游的方式肯定不能适应世运会的特点,也吸引不到什么大陆的资源参与。所以,希望马英九团队尽快制定和落实有关大陆游客赴台自由行的细则和规定。

我也是热切期待台湾开放陆客自由行的先行者和推动者。这次为期七天的【海峡论坛】圆满成功,其宗旨就是,“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我相信,大陆绝大多数游客不会是偷渡去台湾打黑工的。当然,从香港澳门开放沿海重点城市自由行以来,取得了相当可靠的数据,这也可以作为台湾逐步开放重点城市的一种参考。也许我对台湾有一种久违的亲切之感,一时找不到情何以堪的合适托辞,这也许是由于我在台湾出生,竟然不能回去寻根祭祖,探亲访友的困惑,几十年浪子的心情。今天大概“为情所累”也有自觉“逼上梁山”的必要:倾听台湾民意,拜台湾乡亲为师借智慧的心愿。能用众智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力则无异于圣人,这也许是南山非去台湾寻根不可的一点理由吧!

当然南山曾经是香港招商局的员工,也是蛇口工业区改革开放的开荒牛,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还能与两岸同仁发起又一次华人的【新洋务运动】,就是推广外语,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搞个英语大奖赛,为企业推介和培养中外两用人才。让每个人都能成为与外国朋友交流和沟通的桥梁。

苍天在上,人生有限,吾志所向,矢志不移,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志大才疏,
方知学习学习在学习,见贤思齐,自强不息。宁可天下人负我,南山不负天下人。
此时不做,何时去做!?我们不做,由谁来做!?眼前不做,到哪里去做!?

此致

敬礼
  南山二十八子

于 南山 蛇口
May 21, 2009

附件
DSC08634.JPG (1021.97 KB)
2009-5-21 22:46

DSC09110.JPG (152.61 KB)
2009-5-21 22:49

DSC09118.JPG (138.45 KB)
2009-5-21 22:49

DSC09106.JPG (144.21 KB)
2009-5-21 22:49

DSC09112.JPG (141.3 KB)
2009-5-21 22:49

DSC09111.JPG (158.28 KB)
2009-5-21 22: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2 08:30:17 | 只看该作者
陳菊會見北京市長 提及中央政府馬總統
http://bbs.huanqiu.com/taihaifengyun/thread-204627-1-1.html

【中央社╱北京21日電】2009.05.21 10:32 pm


http://udn.com/NEWS/MAINLAND/BREAKINGNEWS4/4919532.shtml


高雄市長陳菊今天在北京飯店會見北京市長郭金龍,介紹高雄世運會的籌備情況,並邀請郭金龍屆時出席開幕式。陳菊在談話中提到「中央政府馬英九總統」等語。
  今天的會見從下午4點鐘開始,在北京飯店18樓舉行,陳菊率高雄市副市長李永得等人出席,郭金龍則由北京市副秘書長魯勇和北京市台辦主任馬玉萍陪同。
郭金龍和陳菊先後介紹了北京市和高雄市的經濟及社會發展情況,以及舉辦奧運會和籌辦世運會的情形。陳菊邀請郭金龍出席7月16日高雄世運會開幕式,郭金龍表示,假如有機會的話,「我很高興(前往)」。
在介紹高雄的時候,陳菊表示,高雄是一個年輕而有活力的城市,在工業、港口、綠化、環保等方面的建設都卓有成效。
陳菊指出,高雄承辦的世界運動會是全球第2大運動賽事,高雄於2004年申辦成功,目前籌備工作正緊鑼密鼓的進行,非常順利,同時也要向北京學習舉辦奧運會經驗。屆時將有超過100個以上的國家,「包括中國的代表團有兩百多人,會到高雄參加世界運動會」,而世運會和奧運會一樣,強調四海一家,強調友誼,強調和平。
陳菊說,在籌辦過程中了解到其間有許多挑戰,包括對選手安全的保護,對高雄市景觀的改造等。為了舉辦世運,高雄新建了世運主場館,昨晚邀請了匹茲堡交響樂團和維也納歌劇院合唱團等演出,3萬多人到場聆聽,進行的相關測試都十分成功。
在談到高雄的經濟發展時,陳菊提到金融風暴對台灣的影響,她說「中央政府我們的馬英九總統」對此也感受到非常大的壓力,務求改善這個情況。
此外,陳菊也表示,非常期盼、歡迎北京市民朋友到高雄旅遊,「我保障他們絕對安全」,因為高雄市民非常熱情,非常友善,尤其北京冬天很冷,最適於到高雄遊。
會見結束後,陳菊馬不停蹄的又於傍晚5點半在北京飯店宴會廳舉行2009高雄世運觀光行銷推薦會及晚宴,邀請100多位北京市旅遊業界知名人士參加。
明天上午,陳菊將前往北京奧運場館鳥巢和水立方參觀,中午由北京市台辦主任馬玉萍宴請,下午前往福田墓地悼念友人,傍晚會見中國大陸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劉鵬並以晚宴招待陳菊一行。
23日陳菊將轉往上海繼續在中國大陸的參訪行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2 08:30:20 | 只看该作者
信件已经及时发出,希望马英九政府能够了解大陆民意


信件已经及时发出,希望马英九政府能够了解大陆民意
附件
2009世运会1.jpg (181.7 KB)
2009-5-21 23:33

2009世运会.jpg (171.9 KB)
2009-5-21 23:33

大海的情怀.jpg (53.03 KB)
2009-5-21 23: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2-2 08:30:25 | 只看该作者
北京市市长郭金龙会见高雄市市长陈菊
北京市市长郭金龙会见高雄市市长陈菊
2009年05月21日 19:22:08  来源:新华网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5月21日,陈菊向郭金龙赠送礼品。当日,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在北京饭店会见高雄市市长陈菊及高雄世运观光行销团一行。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5月21日,郭金龙向陈菊赠送礼品。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5月21日,北京市市长郭金龙会见高雄市市长陈菊。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新华网北京5月21日电(记者赵博 吴济海)5月21日下午,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在北京饭店会见了高雄市市长陈菊及高雄世运观光行销团一行。郭金龙介绍了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举办奥运会的情况,双方就城市旅游资源、市政建设、经济合作等交换了意见。陈菊介绍了高雄市城市建设及筹备世运会的情况,并邀请北京市民到高雄市观光旅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2-2 08:30:30 | 只看该作者
社评:陈菊大动作 民进党势改大陆政策
社评:陈菊大动作 民进党势改大陆政策

  2009-05-22 00:21:29  



民进党要员陈菊昨天以高雄市长身份访问大陆,引起台湾各界的高度瞩目。

  中评社香港5月22日电(评论员 锺维平)一石激起千层浪。民进党要员陈菊昨天以高雄市长身份访问大陆,引起台湾各界的高度瞩目。蓝绿都有不少骂声。蓝营通过此事批评民进党言行不一,绿营更多的是错愕与不满。然而,陈菊这一步是历史的必然。从陈菊这一大动作,应该觉察到,面对两岸关系的形势变化,民进党势将对其大陆政策进行无情的修改。

  陈菊于5月21日至24日率领高雄世运观光行销团一行20人前赴北京、上海参访,就城市旅游资源、经济合作,以及如何办好高雄“世运会”等与有关方面交换意见,并分别在北京、上海举办高雄世运观光行销推介会。另外据知,陈菊在北京主要会晤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上海主要会晤上海市市长韩正,没有其他更多的会晤安排。由此可知,陈菊今次访问大陆,是严格按照市长身份行销高雄世运观光,没有其他政治含义。大陆一定会高度尊重陈菊的意愿,就事论事,不做节外生枝的事。

  访问不访问大陆,陈菊对此一直困惑不已,一会儿决定要去,一会儿又宣布中止。但是几经折腾,陈菊还是选择务实态度,迈上了访问大陆的路程。于是,陈菊开创了民进党公职人员中访问大陆的最高层级首长的记录。台湾舆论称之为破冰,陈菊不否认, 她回答说:“如果你们要这样认为我也没有意见,我也接受。”  

  陈菊选此次大陆行是选择了务实态度,两岸双方都将陈菊此行定调为“城市市长交流”,陈菊为了行销二○○九世界运动会,必须负责任地赴大陆,这是最实在的务实态度。此外,主要表现还在:

  一,务实对待广大市民的诉求。一年来,两岸关系形势剧变,高雄市也不例外,广大市民期盼在两岸关系的改善中,高雄市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机遇。人心思变,民意如水。对于民心民意的变化,陈菊感受到了危机。如果不对民意端正自己态度,在市长的位置上会觉得很不舒服。

  二,务实对待高雄市的经济发展前途。高雄市的经济发展,今后很难离开大陆的因素,如今,国民党人士积极利用大陆关系,全力帮助高雄市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如果身为市长,受囿于政治意识形态,拒绝与大陆来往,放弃两岸关系发展给高雄带来机遇,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三,务实对待民进党的未来。陈菊迈出重大一步,应该引起民进党的全面思考。民进党须知,如果陈菊不迈出这关键一步,高雄市无法改善与大陆的关系,将激起多数民意的不满,对民进党在高雄市的前途有百害无一利。在今后的选举中,民进党必将在高雄市吃闭门羹,民进党人退出市长位置的状况,或许很快就会看到。

陈菊访问大陆不可能是一个人的事。陈菊再舍得,也不愿意背弃自己的政治集团利益。陈菊得以访问大陆,一定是在民进党高层内部得到了共识和支持。从民进党主席蔡英文的有关谈话中,我们可以发现端倪。

  前天,蔡英文与媒体茶叙时,被询及517*游*刚刚和平落幕,是否担心绿营支持者或本土社团无法接受陈菊登陆?蔡英文说,民进党支持者必须成长。媒体舆论指出,蔡英文为陈菊背书、力挺意味浓。由此可知,陈菊访问大陆是与蔡英文进行过商议的,也是得到了民进党中央的同意的。后来,陈菊也证实是向蔡英文报备过的。

  蔡英文透露,民进党主要政治人物或党公职赴中国大陆交流,“中国事务小组”已经有初步看法,但是还须经过内部讨论,现在只有程序性规定,还没有实质的判断标准。  

  这句话很重要,辅之以陈菊访问大陆的事实,说明:一,民进党对原来的僵硬的大陆政策可能会作一定的修改,使之更具弹性化。二,对民进党主要政治人物或党公职赴大陆交流,有可能采取有限制开放的政策。

  蔡英文强调,民进党并不反对与中国大陆交流,但在交流过程中要防止参加“海峡论坛”这种大规模活动,因为“统战意味非常强”,尤其,刚好是在举办517*游*之际,对岸的针对性非常强,民进党不希望此刻党公职干部或主要政治人物访问中国大陆。其他敏感性较低或一般性交流,民进党不会采取禁止性或限制性讲法,但希望有一个程序性的通报系统。

  按照这句话透露的信息,大致可以勾勒出下一个阶段民进党对大陆政策变化的主要内容:一,民进党愿意与大陆进行适当的交流。二,民进党与**的交流要循序渐进,从低开始。三,民进党内部要加强协调,服从指挥,防止一窝蜂跑大陆。

  但是,我们不认为陈菊实现了访问大陆之后,就意味着民进党与**构建了新的沟通平台。陈菊之行,只不过是一个个案而已。蔡英文说,陈菊登陆,完全不是民进党与中国大陆的交流,而是以世运主办城市的身分去推销世运。这句话说得很清楚了。

  对于陈菊访问大陆,民进党中央其实是很无奈、很矛盾,但又不得不要容许的。年底的县市长选举,各地民意的变化实在惊人,不可避免地渗入了两岸关系新因素。如果民进党籍的县市长仍然无法与大陆打开关系,必然备受新的民意挑战,风险之大难于承受。如果采取开放政策,让陈菊登陆,甚至让更多民进党籍县市长登陆,必然能够安定民心。

  这正如联合晚报的社论所指出的:陈菊以地方首长的身分,认知要把世运办好,必须张开手臂向全世界迎宾,包括中国大陆在内。刚刚在517游*中表现决断的蔡英文,也不含糊地表示了“尊重”陈菊大陆行,并说民进党的支持者必须成长。民进党虽然还称不上对两岸政策有了新路线,但至少不得不承认务实的需求。这正如同,云林县长苏治芬也曾登陆推销水果,而台南市长许添财后来也曾为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遇袭事件道歉。意识形态强硬是一回事,为地方民众争取福利却是民选官员的基本任务。  
  
  但是,无可否认的是,两岸都把陈菊登陆之行看作是民进党与大陆关系的破冰之旅,因为这是与台独势力根本冲突的。之前,独派团体台湾南社发布新闻,反对陈菊赴大陆,建议取消。南社在新闻稿中表示,反对陈菊拟赴大陆受奖的行程,忧心陈菊的大陆行将开启民进党政治人物群起前往大陆风潮;包括南社、客社、南星会等联合表态,建议陈菊取消大陆行。可知,陈菊今次访问大陆,承受很大的政治压力。陈菊访问大陆之后,民进党是顺理成章修改对大陆政策,还是因此受到绿营内部的更大反弹,最终失掉了修改的最佳机会,仍需认真观察。

  如果蔡英文主导的民进党中央能尽早根据形势变化,借陈菊已经登陆机会,力排非议,获取党内最大共识,务实修改民进党对大陆政策,必能重新占据政党政治有利地形,掌握一定的两岸关系主动权,让民进党获得新生的力量。如果做不到,民进党就将继续沉沦下去,找不到新的历史机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2 08:30:34 | 只看该作者
国台办谈两岸敏感议题:互信为重 逐步破解难题
国台办谈两岸敏感议题:互信为重 逐步破解难题
2009年05月13日 11:56: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图为杨毅主持国台办发布会。新华网 王翰林摄。
国台办发言人杨毅就马英九日前提及的“政治议题”话题表示,王毅4月在会见江丙坤时曾讲过两句话:“经济为先,循序全面发展;互信为重,逐步破解难题。”这表明了我们对待经济议题和政治议题的基本态度。
    有记者提问:马英九接受专访的时候谈到,如果他可以连任的话,在2012年的任期,他觉得如果政治议题有必要的话会触及,也就是说,未来三年的任期里,恐怕在经济的问题里他希望是比较着重的,“先经济、后政治”的进程,要到2012年之后才有可能提到政治一体化,这是不是符合大陆对两岸关系进展的期待?互设办事处的问题,是不是也是大陆期待的方向,最近会不会讨论到这个问题?
    杨毅回答说,王毅主任4月下旬在南京会见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的时候,曾经讲过两句话:“经济为先,循序全面发展;互信为重,逐步破解难题。”这表明了我们对待经济议题和政治议题的基本态度。
  
    杨毅表示,两岸经济合作事关两岸同胞的切身利益和福祉,当然是我们关心的重点。但同时我们也要不失时机地大力加强两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加强两岸人民往来。这就是前半句“循序全面发展”。同时,两岸关系中还存在一些固有的矛盾和分歧,以及政治、军事等敏感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或解决得不好,有可能会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瓶颈,甚至阻碍两岸关系的发展。所以对这些问题也不能回避。重要的是建立互信,为逐步解决难题积累共识,创造条件。这就是第二句话,“逐步破解难题”。
  
    杨毅指出,随着两岸三通的逐步完善,两岸人员往来日益频繁,按照两会签署的有关协议和达成的共识,尽快推动两岸有关的航运公司、航空公司、旅游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互设机构,办理有关事宜,为从事旅游、商务和参加两岸交流活动的两岸同胞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服务,我们认为是十分必要的。至于两会互设机构的问题,我们一直是持积极的态度,只要双方认为时机成熟,条件具备,我们愿意启动协商。



【同胞需团结】
附件
马不停蹄.jpg (96.92 KB)
2009-5-22 08: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4 03:04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