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政党的对立或冲突对大陆政党政策的影响
台湾政党的对立或冲突对大陆政党政策的影响
作者:gaomi_xiao
fficeffice" />![]()
“两岸统一”本质上取决于两岸民众、政党、政治机构、政治领导人对两岸统一事项达成的广泛共识和认可。在台湾面临对立或冲突的政党环境和条件下,达成两岸统一的共识或获得两岸统一的政治认可,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据此,中国大陆就有人认为应该积极促成台湾对立或冲突的政党实现政治和解或政治合作。这是对台湾问题缺乏深入调查和研究的一种政治表现。
固然,台湾政党的政治对立或冲突对两岸达成政治共识或政治认同不利。但是,如果台湾对立或冲突的政党之间在现有政治基础上达成了政治共识或政治认同,对两岸统一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只会比现在的局面更加糟糕,而不会比现在的局面更好。
为什么呢?
众所周知,代表国民党执政的马英九当局执行的“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政策。而民进党执行的是“台湾独立”的政策。台湾两大具有代表性的政党即便达成政治共识或政治认可也只能是:“尊重台湾2300万台湾民众的大多数坚持‘不统’的政治意志,同时‘台湾独立’也是台湾民众可以做出的政治选项”。
这种所谓的台湾政党的“政治共识”或“政治认可”对中国大陆主张的“两岸统一”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
所以,台湾在当前的政党政治的环境和条件下,维持台湾政党的政治对立或冲突,与促进台湾政党的政治共识或认可,两者对中国大陆倡导的“两岸统一”的政治目标孰利、孰弊,就一目了然了。
孙武说:“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这就是告诉我们,在制定和推进“两岸统一”的政党政策时,中国大陆务必要学会“杂于利害”的政治思维,要客观的认识和分析当前台湾政党政治的环境、条件和现状。中国大陆不仅要看到台湾政党的对立或冲突对两岸统一的“弊”或“害”,同时也要充分的认识和分析台湾政党的对立或冲突对两岸统一的“益”或“利”。只有这样,中国大陆才能创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实现两岸统一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那么,台湾政党的政治对立或冲突对两岸实现统一有哪些益处呢?
简单地说,有三大益处:
一、台湾政党的政治对立或冲突有利于转变马英九的政治观念和政治思维;
马英九之所以坚持“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政策,与其说是基于“台湾民意”,不如说是马英九长期不愿意与大陆直接沟通、交流和交往而形成的政治对立、政治敌视或政治冲突。所以,马英九自执政之日起,就把台湾政权建立在三大政治基础之上:
1、 伙同“拒统”的国民党顽固势力的“政治同谋结构”;
2、 勾结国际***中国政治势力的“政治合谋结构”;
3、 串通“台独势力”威胁、恐吓和阻挠两岸统一的“政治串谋结构”;
马英九之所以以“三大政治结构”做为其执政的政治基础和条件,选择“不统”“不独”“不武”的政治“独木桥”,主要是缺乏对中国大陆的政治互信和政治共识,及对台湾政权的极度不安全感。一个依赖长久以来的政治印象和“道听途说”的政治信息来制定台湾对大陆的两岸政策的台湾最高政治领导人,即便马英九有再强的政治决断能力,也不可能形成有利于台湾民众的两岸路线、方针和政策。
所以,马英九执政的短期之内,我们可以得出四点政治判断:
1、 马英九的2008年取得的所谓两岸成就多是“因人成事”,马英九真正的政治考验是在2009年;
2、 坚持“不统”的两岸政策是马英九执政期间的政治目标之一;
3、 马英九将丧失有利于台湾人民根本利益的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机会;
4、 马英九长期遭受“腹背受敌”的执政局面是真正有利于两岸关系发展的台湾政治局面;
基于篇幅,本文不做详细说明。但是,中国大陆有必要在马英九坚持“不统”的政治前提下,完成两岸民族融合阶段的“反独促统”的政治目标。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1、 排除一切政治干扰,一心一意发展台湾民生,提高台湾民众的生活水平,解决台湾民众真实关切。中国大陆务必小心谨慎地处理马英九“不统”政治前提下的“两岸和平协议”和“台湾拓展国际空间”的问题,切实执行“先经贸再政治”的两岸政策;
2、 对于马英九执政期间提出的任何“真议题”或“假议题”,中国大陆都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开展两岸公开或私下的政治接触、政治沟通、政治交流和政治合作。在两岸政治互动的实践中,中国大陆有责任帮助马英九客观的认识中国大陆、中国大陆的两岸政策及中国大陆政治领导人;
3、 对马英九对政治议题坚持“不沟通”、“不接触”和“不谈判”的政治行为,中国大陆要着眼于长远,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台湾民众、政党、政治机构及政治领导人的意见或建议,力求在两岸共识的基础上积极予以推动和实现,而不要对马英九说过什么或过去做过什么争长较短;
4、 针对两岸共同必须面对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问题、困难和风险,中国大陆要遵循主次轻重缓急的顺序积极互助、共同开发和合作发展。中国大陆要深知:两岸命运共同体必须是基于“主权领土共同体”、“危险困难共同体”、“经济文化共同体”、“社会发展共同体”等。对于以上共同体的形成、建立、发展和强化才能真正形成“两岸命运共同体”。这也是真正的“促统”工作的核心;
以上四项工作应成为中国大陆“反独促统”阶段制定两岸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其目的就在于:让马英九的“仇视惯性”对两岸统一的阻挠和危害转变为导致马英九政治基础“离心离德”的作用力;让马英九的任何“仇视惯性”的政治操作都经过台湾对立或冲突的政党政治演变为马英九“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政治结局。也唯有如此,才能改变马英九错误的政治观念和政治思维。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该策略要实现政治目标,必须依赖台湾对立或冲突的政党政治的环境和条件。
这需要中国大陆不仅要会等待历史机会,还要会发现和把握历史机会,更需要创造历史机会。为了创造两岸融合、统一和繁荣历史机会,即便在两岸或两岸周边实施短期的、局部的改变“和平发展”的政治方针、政治路线和政治政策,相对于实现中国的统一大业的政治目标而言都是值得的。
二、台湾政党的政治对立或冲突有利于促进民进党的政治***;
以蔡英文为代表的台湾民进党当前处于极度不安全、不理性的政治状态中。
以蔡英文为例:
1、 蔡英文要作为民进党的政治救火车,对党内外不断涌现的政治矛盾和冲突需要四处化解;
2、 蔡英文必须面对民进党内派系林立的政治局面,理性和非理性的政党行为都需要蔡英文来承担政治后果;
3、 蔡英文需要面对台湾民众对其本人的政治信任或民意资源被民进党的负面或非理性的政党行为吞噬的政治结局;
4、 处于台湾民进党内外政治“磨心”的蔡英文,不得不丧失的不仅仅是其理性政治立场、政治资源,还有其个人发展的政治选择和政治机会;
以上不单纯是蔡英文才会面对的无法摆脱的民进党政治精英的政治噩梦,几乎所有的民进党的政治精英都会面对以下的问题:
1、 极端台独教义派主导的台湾政治的血腥化和暴力化的失序的民进党发展方向;
2、 不断出现的民进党集体经济贪腐的证据或事实让民进党丧失台湾民众的信任和信心;
3、 任何民进党的政治精英为民进党的发展所做出的政治背书都无一例外会遭遇政治破产的结果;
4、 民进党内争夺台独基本教义派的政治斗争只会让民进党政治精英丧失一切政治环境、条件和发展机会;
所以,以蔡英文为代表的主张理性问政的民进党政治派别被政治边缘化是民进党发展的必然。当对台独基本教义派的政治争夺成为民进党政治人物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时,民进党遗留的政治人物只会开展“血腥化”和“暴力化”的政治竞赛。民进党各“政治天王”凭借自己的政治资源、环境和条件“占山为王”的时候,就是民进党丧失民意支持、民进党的政治行为完全脱序的时候,更是民进党必然***的时刻。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政治判断是: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不会熬过2012年,更准确地说,在2012年之前必然倒下。蔡英文的政治倒下仅仅是民进党政治衰败的特定阶段,更是民进党政治***的必经阶段。
三、台湾政党的政治对立或冲突有利于中国大陆积极的政治介入;
在台湾对立或冲突的政党之间,中国大陆必须清醒地看到,对立或冲突的并非是“统一”与“独立”的政治议题。中国大陆必须面对台湾对立或冲突的政党出的一道政治选择题:如何在“不统”与“独立”之间做出中国大陆的政治选择?这也是中国大陆制定政党政策时无法回避的“政治选择题”。通俗一点讲,就如同中国大陆必须要在“大坏蛋政党”和“即将成为大坏蛋的政党”之间做出政治选择一样。
事实上,无论中国大陆做出何种政治选择,都会是与中国大陆倡导的“两岸统一”的政治目标背道而驰的,也是对两岸的和平与发展没有任何贡献和价值的选择。在中国不具备控制和影响台湾政治、经济、社会等力量的前提下,中国大陆只可能是被迫选择者,或者是武力统一者。
除此之外,中国大陆唯一的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政治道路就是:中国大陆必须公开、积极介入台湾政治,改变和优化台湾政治生态。
换句话说,当前中国大陆尚且还能利用国际优势和综合实力的优势能做出的最有利于两岸和平统一的政治选择是:对台湾对立或冲突的政党为中国大陆出的政治选择题,不做任何选择。即:
1、 中国大陆不认同“不统”,同时坚决反对“台独”;
2、 中国大陆以公开、积极的方式介入台湾政治;
而且两岸关系不断发展的政治形势为大陆留下的政治选择的时间很短,如果中国大陆不能在适当的时间独立做出以上政治选择,那么两岸统一必然陷入表面风光的历史绝境中。
中国大陆在对立的台湾政党冲突中不做任何政治选择的前提下,独立做为维护两岸和平统一的政治力量以公开、积极的方式介入台湾政治,会引发三种可能的政治结局:
第一种政治结局:台湾对立或冲突的政党共同反对两岸统一;
假如出现第一种政治结局,首先要恭喜中国大陆,因为“两岸统一”的政治议题以公开、积极的方式通过台湾政治对立或冲突的政党正式进入台湾主流民意。这种政治环境下,中国大陆应该排除一切政治干扰或破坏,不惜一切代价,积极落实“根植于民众”、“服务于民众”和“先进于民众”政治理念,在尊重台湾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的前提下,不以取得台湾政权为目标,优先发展台湾民生而不问台湾政治是非或冲突。如果假以时日,维护两岸统一的政治力量获得台湾民众的政治支持是必然的历史事件。因为无论国民党的执政还是民进党的问政都背离了台湾民众求生存和求发展的民生诉求。这是国民党或民进党的“政治死穴”,恰恰是维护两岸统一的政治力量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出口和政治生路。
第二种政治结局:台湾对立或冲突政党对中国大陆公开、积极介入台湾政治始终保持对立或冲突;
假如出现第二种政治结局,首先要恭喜中国大陆成功实现台湾政治的“三足鼎立”,说明维护统一的政治力量已经在台湾扎下脚跟。在这种政治环境下,中国大陆公开、积极的维护统一的政治力量只需要不断扩大和发展政治优势的同时,团结“保持现状”的台湾政治团体,共同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发展,在不断增强对台湾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控制和影响能力的前提下,实现反独促统的阶段政治目标,直至实现两岸的统一。
第三种政治结局:台湾对立或冲突的政党积极争取大陆政治力量的支持;
假如出现第三种政治结局,同样要首先恭喜中国大陆不仅成功进入台湾主流民意和政治社会,而且成为实现台湾政治和社会转型的不可或缺的政治力量。中国大陆的话语权获得尊重,才是保持台湾政治平衡状态的条件,更是台湾政治生态不断获得优化的政治基础。
综上所述,中国大陆面对不甚如意的台湾对立或冲突的政党构成的台湾政治生态,不能期望通过不断的政治让步来改变和优化,而应该把实现两岸统一的立足点放在中国大陆自己身上。这既是中国***应该承担的民族责任,更是中国大陆必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的两岸政党沟通、交流、交往和合作的政治路线、方针和政策。
所以,如果任由中国大陆对马英九执政当局无原则的政治让步,不仅不会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只会丧失两岸和平统一的一切机会和条件或者加快推进中国大陆的武装统一进程。因此,从战略角度看,中国大陆当前的两岸政党政策“危如累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