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1|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2 03:26: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11年的辛亥革命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第一个在中国用宪政和法律形式,推翻了封建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的国家但这也许仅仅是中国民主共和国的萌芽阶段,他的新生生命力是脆弱的,是需要结合中国落后生产力和脆弱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综合文明素质落后保守的大环境下发生的,也是通过社会变革不断改进和发展的。

五四运动就是继续推动民国改革开放的一场波澜壮阔冲破封建礼教思想束缚和传统儒家文化的保守势力的社会革命。

尽管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但是中国对于自己的生产力落后的原因和社会科学发展的规律也是左右摇摆,认识不清的测不准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于是中国出现了两个自称领导国民三民主义革命,和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的阶级革命的政党。也反映了中国两种社会革命方式的选择,和两种人民和阶级革命力量的对比。但是,中国无产阶级和工人队伍并不强大,也不可能独立地以十月革命暴力革命的方式一夜改变北洋政府的政权,枪杆子还在封建军阀和代表资产阶级大地主利益专政者的手中。枪杆子可以征服中国的领土,但是+++国的主权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戳而不可以低头!“五四运动”把中国人民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英姿展现在世人面前,以崭新姿态揭开了中国近百年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新篇章,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和开端。孙中山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党人的报纸《民国日报》率先看到俄国十月革命曙光,发表社论说:“吾人对于近邻的大改变,不胜其希望也。”孙中山在上海致电苏维埃政府和列宁:“中国革命党对于贵国革命党员之艰苦卓绝的奋斗,表示极大的敬意;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员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中国的一批先进分子,在追寻十月革命的轨迹中,附身于马克思主义这个西方阶级斗争的幽灵,用《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则和阶级革命理论武装自己并把它传播开。于是,五四运动以后,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和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遍布中华大地,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和堡垒。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推李大钊,陈独秀等人。

总之,“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一页,开辟了中华民族和+++国的又一个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时代。

未完,这仅仅是【五四南山序言】
附件
03B4BDA0.jpg (46.96 KB)
2009-5-4 09:06

孙中山塑像复置.jpg (189.19 KB)
2009-5-4 09:06

七大报告.jpg (188.15 KB)
2009-5-4 09:06

开国大典.jpg (61.29 KB)
2009-5-4 09:06

孙中山旗帜饮水思源.jpg (182.36 KB)
2009-5-4 09:06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2 03:26:19 | 只看该作者
简要说明一下,南山宣言立场和原则
简要说明一下,南山宣言立场和原则。

一,一个中国之同心同国命运共同体的整体利益高于一切政党和政权利益。

二,两岸一中,国共共国,异质并存,异曲同工,共建家园,和平发展。和而不同,相辅相成。

三,大志大成,化独促统,务实谋合,以欲从人,先易后难,高屋建瓴,优势互补,分进合击,殊途同归。

附件
孙中山.JPG (65.9 KB)
2009-5-4 09:15

毛**大典.jpg (4.07 KB)
2009-5-4 09:15

半亩方塘4.jpg (169.6 KB)
2009-5-4 09:16

具外之言2.jpg (91.48 KB)
2009-5-4 09: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2 03:26:24 | 只看该作者
一夜夫妻百日恩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2 03:26:27 | 只看该作者
不仅仅是国共共国,而是多党共国。
共国共何国?共中国,共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的政党要继承孙中山的合作精神,与大陆的**密切合作、合作共事儿。
希望台湾的政党能够成为中国的一个参政党,加入这个大家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2 03:26:30 | 只看该作者
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需要通过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努力来体现,离开这个一切都是空话,既骗不了别人,更骗不了自己!
忽悠可以,不要瞎忽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2 03:26:34 | 只看该作者
南山一贯以说空话为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2 03:26:39 | 只看该作者
南山昨天到深圳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听关于五四精神的报告
钱理群谈五四精神:要警惕科学民主极端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4日09:57   

钱理群


  为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日前在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北京大学特别举办“五四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外近百名学者齐聚燕园,探讨五四精神以及新文化运动。在会议期间,北大教授钱理群、中山大学教授林岗、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鲍国华等接受新浪访谈,畅谈他们对五四精神的看法。钱理群教授认为现在谈五四更多强调其科学、民主与启蒙,但同时还应警惕科学和民主极端化,从而忽视人本身的自由与平等。以下为访谈实录:
  今天我们为什么纪念五四
  主持人:在现在这个时候,以这种方式来纪念五四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钱理群:从五四的角度来说,这次会议很多人都反复谈到一点,就是现在对五四的评价。社会上有些人、有些力量因各种原因否定五四,而这批人恰好认为五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从学术的角度,学者要善于把现实问题转化成学术问题,这是从学术角度产生的冲动;进一步从学理上讲,这次会议是从学理层面来回应社会上对五四的各种批评,但绝不是辩护,而是采取比较复杂的态度来揭示五四的各个层面,从各个角度来升华问题,这是此次会议最大的一个特点。
  另一方面因为北大是五四精神发源地,新文化运动主要发起者都是北大人,我们通常讲五四精神是和北大精神是联系在一起的。从北大来讲,这些年也面临着北大精神的一些危机,因此由北大组织这个活动,要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五四的问题,也是解决北大自身精神的问题。最后从中文系的角度而言,中文系很少组织活动,所以这一次也是中文系建设中一个重要措施。所以现在来纪念五四,一个是对于整个社会的意义,还有对于北大精神和中文系自身建设的意义。
  要警惕科学民主极端化
  主持人:钱老,您刚才提到目前大家对五四精神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钱理群: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本概念即启蒙、科学和民主,在我看来实际是遭受到几个方面的挤压。
  一种就是我刚才说的对五四“启蒙、科学和民主”的否定思潮。我认为这种思潮来自三个方面:
  一方面就是现在有些人在批判普世价值,认为科学、民主、自由、人道等都是资产阶级的,因此我们必须加以拒绝。
  另外一种其实就是文化保守主义的想法,或者叫民族主义思潮。认为五四是用西方的思潮——科学、民主、启蒙来批判传统。这实际上和前面也有内在的联系的,找中国特点就是把西方的都丢掉,自己回到传统里去解决中国的问题。所以觉得五四是重新固定价值,现在文化保守主义者把五四看成是一个文化断裂。
  还有后一种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或现代的观点。因为启蒙、民主、科学这个确实是现代一点的东西,现在从后现代来讲对民主的启蒙也有一种反思。这个反思我认为有一定的合理性,为什么呢?这次会议也谈到了,比如王富仁老师会议发言时所说:五四精神象征着科学民主,这里还有对科学民主的理解的问题。有一种理解就是站在国家主义的立场上来理解科技民主,为什么要科技民主?目的就是要走富国强兵的道路。这样一种国家主义层面的理解,某种程度上是对西方科技、民主的一个误解和误读,而且会导致一个结果就是今天我们所面对的科学崇拜,从而导致相对的物质主义、技术主义、科学主义,就是所谓的现代化。
  鲁迅当年就提出这个问题即物质主义、科技主义,这是当下中国的一个现实问题,把科学发展变成物质主义、科学主义的时候,这就是走了极端;民主也是一个问题,如果把民主发展到极端的话,就会导致多数人对少数人的压迫,导致自由和平等的不平衡,这里就存在着民主崇拜的问题。
  既要坚持五四又要超越五四
  我为什么特别强调鲁迅的五四传统,因为鲁迅恰好就说,他既坚持科学、民主、启蒙,又超越科学、民主、启蒙。所以在我个人看来,我们今天谈到的五四传统,其中更应该重视的是鲁迅这样的一种传统,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既要继承坚持五四又要超越五四。
  主持人:您觉得五四精神除了刚才说的启蒙、民主、科学,其他的一些价值还体现在哪儿?
  钱理群:五四也有自由、人道主义、平等。既要坚持五四又要超越五四的话,我们今天就要追求科学、民主、自由、人道、平等。如果丢掉了自由和平等会产生很多很多问题的,所谓坚持五四超越五四,就是要呼吁这种五四精神。
  主持人:您觉得这90年来五四精神对我们的启迪作用有哪些?这90年来它的影响有没有弱化?
  钱理群:我们现在讨论五四是很有意思的,五四的影响始终成为一个焦点,这个跟鲁迅讲得也非常相近:一方面质疑,一方面影响。我们今天仍然谈论它,这恰好说明它非常重要。有需要继承和坚持的,有需要超越的。
  五四启蒙主义的核心是人
  主持人:当年五四时期青年的那种责任与爱国精神也是广为传颂的,您觉得今天的青年在爱国主义方面如何更好的体现呢?
  钱理群:现在这些年一直有一个思潮,就是把五四解释为五四传统和爱国主义传统,五四传统等同于爱国主义传统,这个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够准确:
  其实五四有两个部分:一个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还有一个是五四爱国运动。因为五四爱国运动就指1919年5月4号那一天所发生的学生爱国运动,而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在之前就有而且之后也有,两个有联系,但是又有不同的意义。
  爱国学生运动当时两个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有非常明显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五四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但这里面就涉及两个问题,一个问题爱国主义怎么理解?什么爱国主义?就是国家利益至上,为了国家的利益必须牺牲个人的一切东西,这是国家主义思潮,而这一思潮在五四时是受到质疑的,因为它要牺牲个人的利益。鲁迅他们认为什么是现代化?国家富强是一个方面,但是不是唯一的,国富还得民富,国强民不富是不行的;另外即使国富民强,还要有人的精神追求,人的个体自由。
  我的思想受鲁迅思想影响的,强调立人、人的精神、个体的精神自由,追求人的个体精神自由是我的一个彼岸的目标。所以我的理想就是:追求个体精神自由,我更重视精神,我觉得人根本是个精神动物。
  现在年轻人最普遍的问题就是缺乏信仰,因为没有更高的追求以后,就很容易依托在国家这个精神层面上,所以我认为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问题。
  当然,我们绝对不反对爱国主义,尤其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强调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理所应当。你是中国人,就要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对国家主义来说,我把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这是有区别的。
  主持人:作为一个大学老师,您觉得该如何来纠正这种思想或者扭转这种危机呢?
  钱理群:所以这个会议特别让年轻人来听,本来就能起到这个作用,通过对五四精神科学的阐释,可以作为年轻人的精神食粮。有了科学、民主、平等、自由这样一套理念的话,至少你的爱国主义更丰富了。爱国是没问题的,但是除了爱国还要别的东西。
  我觉得这一次会议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对五四的研究,学理的研究,学科的研究,通过科学理性重新认识历史,然后再来面对现实。
  主持人:这次会议主要是讨论文学,那么您对当下的文学氛围您满意吗?
  钱理群:这有一个过程,五四时它是强调人的问题,但是后来文学比较强调社会功能、教育功能,从而忽略了文学的娱乐功能。过分强调文学的社会性,肯定就会忽略文学的个人性,这就有一些变化,这个变化是合理性的,但是我觉得也有危险,就把五四的传统给丢了。而当下文学又过分强调个人化,过分强调娱乐化。
  主持人:又忽略了社会性。
  钱理群:我们现在有一个毛病,思维常常从一个极端跳入另一个极端,强调文学社会性、教育性就忽略文学娱乐性;强调文学娱乐性就忽略了文学社会性、教育性;强调了文学和社会的关系,就忽略了人的个体。我们还是需要一个多元的文学体系。为什么现在特别强调五四呢?现在缺的就是五四时的文学,即关于人生的文学和人的文学。
  文化断裂绝不是五四的产物
  主持人:有人质疑五四新文化运动由于对传统的批判,导致了一种文化断裂,您怎么看?
  钱理群:五四新文学和传统文学对立起来,这是不对的。鲁迅的文学,它对传统是超越的,不只是继承传统,还有全新的创造。必须要看到五四运动是有创造的。另外就是我们现在确实存在文化断裂的问题,但这绝不是五四的产物,现在如果把问题都归到五四是不对的。
  另外,你们这一代又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商业化,商业化容易导致肤浅化;同时还有网络上出现的信息爆炸等问题,每一个时代都会有每个时代自己的问题,现在要求你们全部再像鲁迅当时那样读古书、读诗经是不可能的。在信息爆炸的背景下,我们怎么样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完全回到传统是不行的,既要不割断传统、继承传统,又要同时接受更新的东西不太现实,因为新的知识太多了。
  大学不独立 学术不自由
  主持人:钱老师刚才您也提到,北大精神和五四精神不可分割,您觉得北大乃至当下的大学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钱理群:两个问题:一个是体制问题,就是大学不独立,学术不自由,所有的学校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另外一个就是教育体制化、行动化和商业化。
附件
五四遗产.jpg (151.51 KB)
2009-5-5 06:31

纪念五四传统.jpg (50.49 KB)
2009-5-5 06:31

北大校训.jpg (52.84 KB)
2009-5-5 06:31

五四运动.jpg (123.38 KB)
2009-5-5 06:31

南山与北大研究生同堂听讲.jpg (82.23 KB)
2009-5-5 06:33

南山登门拜访求教.jpg (114.52 KB)
2009-5-5 06: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2-2 03:26:43 | 只看该作者
联合国关于一个中国的文件
政府的变更
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是於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第26屆會議上,就「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問題」進行表決的決議。當時代表中國的中華民國政府代表在表決結果揭曉前即步出會場,並稱此案為「排我納匪案」[1]。此決議案影響了海峽兩岸政府在聯合國的席次地位,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所主張的「一個中國」依據,以及因決議文明指「蔣介石代表」而未提中華民國或台灣,導致日後2007年中華民國/台灣返聯或入聯相關爭議。[2][3]

XImageTransform.Microsoft.AlphaImageLoader(src='http://upload.wikimedia.org/skins/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WIDTH: 1px; HEIGHT: 1px">
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
目錄
[隱藏]
1 提案全文
2 表決之前
3 表決結果
4 對決議文的解讀
4.1 聯合國方面
4.2 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
4.3 中華民國方面
4.3.1 兩蔣執政時期
4.3.2 李登輝執政時期
4.3.3 民進黨執政時期
4.3.4 國民黨在野主張
4.3.5 民進黨批評國民黨
5 參考文獻
6 相關條目


[編輯] 提案全文
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國提案全文:
回顧聯合國憲章的原則,
考慮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權利對於維護聯合國憲章和聯合國組織根據憲章所必須從事的事業都是必不可少的,
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會之一,
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承認她的政府的代表為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並立即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它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佔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
根據聯合國憲章和聯合國大會議事規則,這項提案通過以後立即成為聯合國大會的正式決議。 原文請參見聯合國官方檔案 及 中文版。
[編輯] 表決之前
1971年7月15日,17個成員國提出將「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問題加入第26屆聯合國大會的議事日程,並聲稱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聯合國的創始國和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其依法所應佔有的席位自從1949年以來就被系統操縱的排除在聯合國以外」。
1971年9月25日,23個成員國向聯合國提交了決議草案A/L.630以及附加文件1、2號。這23個國家中包括了7月15日提議將該問題列入議事日程的17個國家。
1971年9月29日,22個成員國向聯合國提交了另一項決議草案A/L.632以及附加文件1、2號。該決議草案提議:任何試圖剝奪中華民國代表權的提案都是涉及聯合國憲章18條的重大問題,因此需要三分之二的會員國贊成方可通過。 A/L.632草案及附加文件1、2號在1971年10月25日的表決過程中以59票反對,55票贊成,15票棄權未獲通過。
1971年10月25日,美利堅合眾國提議將決議草案中「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它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佔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作為另一項議案另行表決。這一提議如果獲得足夠的贊成票,將使得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參加聯合國,同時中華民國仍然保持其聯合國普通會員國的席位。這一提議在表決中以61票反對,51票贊成,16票棄權的結果未獲通過。中華民國代表發言時表示:拒絕A/L.632草案及其1、2號附加文件是公然違反聯合國憲章中關於開除會員國有關規定的行為,中華民國代表團決定就此退出聯合國大會。

依照聯合國組織程序來說,此決議草案並不涉及到應由安理會表決的開除成員國問題,而只是一項應由聯合國大會表決的外交承認問題,因此中華民國並不是被開除了,按原文聯合國只是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代了蔣介石代表的席位。
在10月19日至10月24日的聯合國大會總辯論期間,有七十多國參與了關於中國代表權辯論的發言。
[編輯] 表決結果
大會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結果,通過了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羅馬尼亞等23個國家聯合提出的A/L.630草案及l、2號附加文件。根據聯合國憲章和聯合國大會議事規則,這項提案通過以後立即成為聯合國大會的正式決議。
[編輯] 對決議文的解讀
附件
0379657F.jpeg (32.58 KB)
2009-1-18 10:47, 下载次数: 3
联合国宪章.jpg (661.09 KB)
2009-1-18 10:47

2758-啊.jpg (62.87 KB)
2009-1-18 10: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2-2 03:26:48 | 只看该作者
还是没有现实意义,你这种说服动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原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2 03:26:56 | 只看该作者
异质怎可并存,中美异质,难道大陆和台湾是异质,无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9 11:30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