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富权:以撤销林毅夫通缉令表达结束敌对诚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2 02:55: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9-05-06 14:59:10   

  中评社香港5月6日电/澳门新华澳报今天发表富权的文章说,再过十天,就是前台湾地区金门马山连连长林正谊借助工具游泳到祖国大陆三十周年的日子。而昔日的林正义,就是曾创办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并出任其主任,现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师兼主管发展经济学的资深副行长的林毅夫。可以说,林毅夫是自联合国通过二七五八号决议后,第一位在政府间国际组织担任高管的台湾人,因而是包括二千三百万台湾人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骄傲。

  林毅夫投奔大陆后,虽然让当时的台湾当局颜面无光,但为了避免影响前线士气,当时的台湾当局当作完全没有发生过这回事,只是以“失踪”处理,并没有追究林毅夫的法律责任。而在大陆方面,可能是由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刚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其中有呼吁停止两岸敌对状态的内容,因而也不将之当作是“弃暗投明”而大事张扬。

  文章说,二零零二年五月九日,林毅夫在台湾宜兰的父亲林火树过世。五月二十九日,民进党籍“立委”蔡同荣向陈水扁“政府”陈情,当年“叛逃”追诉时效已过,“政府”应让“林正谊叛逃案”结案,批准林毅夫返台奔丧,同时亦可借重林毅夫与中国大陆高层关系,及其在财经方面的专业,为两岸经贸往来做有利于台湾发展的建言。“陆委会”基于“人道精神”考虑同意林毅夫入境,“内政部”境管局亦将核发入境许可。但此案面临各方的政治压力,一些台湾人认为林毅夫是在未被亏待且还被重用、并身为前线在役军官的情况下投“敌”过于自私,枉顾“国家”培养与利益;许多泛绿人士也亦不认同林毅夫的“大中华”民族情结;而国民党及国军对林正谊“敌前叛逃”仍有情感上的难解之痛。在蓝绿两面夹击及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政府”改变对此案的立场。“国防部长”汤曜明声称,林毅夫仍被国军视为叛逃军官,一旦返台将面临陆海空军刑法调查与审判;而“陆委会”与境管局则表示,仍同意核发入境证件,但返台后法律责任将由林毅夫自负。最后,局势未能好转,林毅夫决定无法赴台,由其夫人陈云英赴台代其追悼,林毅夫则在北大朗润园设灵堂遥祭先父。二零零二年十一月十八日,“国防部”高等法院检察署更是干脆宣称,调查完毕林正谊在一九七九年“叛逃案”,并在十一月十五日依《陆海空军刑法》第二十四条“投敌罪”发布对林正谊的“通缉令”。主任检察官表示,林正谊属“行为继续犯”,因为投敌行为未终止,所以追诉时效未起算。

  去年五月,台湾再次发生政党轮替,马英九上台。林毅夫校友、“全美国台湾大学校友会”会长陈镇国,以“中华两岸和平基金会”的名义,陆续在台湾、香港、中国内地和美国的知名网站上,设立了六十个“网友参加呼吁联署博客”,联合全球网友签署呼吁马英九“特赦”林毅夫,作为揭开两岸和平的序幕。但国民党智库“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经研究后认为,“以目前林案之情形而言,不仅未受有法院之确定判决,甚至未进入侦查、审判等刑事诉讼程式,故并不存在特赦所得赦免之刑罚,总统自无从对林某为特赦。”此事就被搁置了下来。

  文章说,最近,前台北地方法院院长胡教中教授,致函国民党籍“立委”张显耀,批评“国防部”二零零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对林毅夫发布的“通缉令”,是“违法通缉”。胡致中指出,林毅夫犯“敌前逃亡罪”,在逃亡时即完成犯罪,追诉权时效应自一九七九年五月十六日犯罪成立时起算。至一九九九年五月十六日,届满二十年,犯罪行为追诉权消灭。但直至二零零二年五月,林毅夫要返台奔丧,“国防部”才对林毅夫“补发”通缉令,显然是误解法律、违法通缉。胡致中强调,林毅夫的追诉权时效已完成,刑罚请求权就消灭。他认为“国防部”应在维护法治及保障人权之前,面对现实,在法言法,撤销对林毅夫的通缉。

  其实,要解套,并不困难。马英九不是曾呼吁,两岸进行结束敌对状态谈判,签署和平协议,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吗?既然如此,就应首先向对岸展现“结束敌对状态”的诚意,宣布不再追究林毅夫的“投敌”行为,为进行撤销敌对状态谈判营造良好气氛。何况,台湾“立法院”日前才按照马英九的意旨,通过了对两个“国际人权公约”国内法制化的法案。既然如此,也宜从尊重林毅夫的回乡探亲“人权”的角度,撤销对其的通缉令。

  实际上,马英九政府倘撤销林毅夫的通缉令,不但将可使马英九政府的人权纪录“加分”,而且也可为台湾增光。毕竟,台湾人出任政府间国际组织的重要职位,这是急盼能开拓国际活动空间的台湾人的难得机遇。既然连“台独”分子蔡同荣也曾从“人道主义”出发,主张让“林正谊叛逃案”结案,那么,当马英九颁令撤销对林毅夫的“通缉令”之后,倘民进党见缝插针闹事,也就大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蔡同荣的事例来反击民进党。

  马英九既然能呼吁结束两岸敌状态,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就总不能老是要求对岸撤走导弹,而不愿作举手之劳,以撤销对林毅夫的通缉令,来表达自己很有诚意解除对大陆的“敌对状态”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5 09:47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