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2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八九五》:台湾1895,遥远的伤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1 13:0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832201215664064819.jpg (44.32 KB)



看罢台湾电影《一八九五》

用客家话吟唱的歌声伴随着字幕响起

我泪流满面,无法抑制内心的悲伤与感动——

为病入膏肓的满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

为美丽富饶却多灾多难的宝岛台湾

为勤劳勇敢,不愿被外族奴役,以死抗争抵御倭寇的台湾各族人民……





这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台湾史——

十九世纪中后期,通过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日益强大,野心膨胀,向外“开疆拓土”,将目光瞄准了朝鲜和中国大陆。

1894年7月25日,中日爆发甲午战争。

至1895年初,清政府终告惨败,只得曲膝求和。被迫于同年4月17日,由李鸿章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2603643534573733588.jpg (94.88 KB)
1895年4月17日,中日双方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又称《春帆楼条约》)共11款,并附有“另约”和“议订专条”。主要内容有:1.中国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废绝中朝宗藩关系。2.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3.赔偿日本军费银二亿两。4.开放重庆、沙市、苏州和杭州为商埠。5.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看《马关条约》的内容,赔款、开放商埠等都让我见怪不怪了,中国的近代史原本就是一部被世界列强欺辱的血泪史。

让我关注的是:

——中国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废绝中朝宗藩关系。

这说明,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前,朝鲜一直是中国的附属国。刚看的韩国历史电影《美人图》,故事大概发生在十八世纪的中后期,从电影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当时朝鲜的文化与绘画艺术,源自于中国,有着极深的渊源。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连国土都可以如此割让给小日本!由此可知,清政府的国力空虚、腐败无能到了怎样的地步!竟不惜“***”来换取片刻的“和平”!

条约签订后,由于俄、德、法三国的干涉,日本将辽东半岛退还给中国,中国付给日本“酬报”银三千万两。而宝岛台湾就此沦为日本的领地,开始了长达50年的殖民地的命运!清政府,亏欠了台湾!亏欠了台湾人民!
台湾书生吴汤兴、姜绍祖、徐骧弃笔从戎,率领乡亲组织台湾新苗义民军,用绑在竹竿上的柴刀为武器,保卫家园,依靠丛林、山地与日军打游击,相持月余,大小二十余战,歼灭大量日军。直至壮烈牺牲。

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他们的事迹——

吴汤兴,台湾苗栗人,祖籍广东。秀才出身。1895年5月,愤清政府割让台湾于日本,在台湾聚合粤籍乡人,盟誓抗日。6月中旬,日军进犯新竹时,与徐骧、姜绍祖等义军奋勇抵抗,屡败日军。7月上旬,会各路义军反攻新竹,与日军反复搏杀。8月中旬,与敌苦战于苗栗。8月下旬在彰化保卫战中,率义军与日军激战于八卦山,中炮牺牲。时年35岁。

徐骧,台湾苗栗人,祖籍广东。秀才出身。1895年10月底,徐骧和刘永福坚守嘉义西南的曾文溪,在战斗中为炮火所伤,壮烈殉国。临死前,他仍壮心不已,大声呼喊道:“中华、中华,我所至爱。为国捐躯,死而不愧”。年37岁。

姜绍祖,台湾苗栗人,生员出身。1895年6月,日军占领台北。激于强烈的民族义愤,毅然毁家纾难,散尽家财,得资筹造武器,组织义军。1895年7月底,率军攻新竹城时,遭到日军拦击,他率百余名战士退入竹林中继续战斗,因力竭不支,最后与70余名战士一同被俘殉国。年仅21岁。


  印象中,看过一些以日据时期为背景的台湾电影,如《稻草人》、《无言的山丘》等等,这是第一次看台湾拍摄的有关爱国、有关战争的历史影片。

与大陆影片相比较,感觉还是不太一样。

影片中的人物多为客家人,所以对白以客家语为主,与闽南话、台语不太一样,跟赣南客家人的方言接近,听着很亲切。

影片并没有追求宏大的战争场面,对民族英雄做拔高处理。

而是着力从人性化的角度,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台湾,原本是一片远离甲午战场的净土,生活在这里的客家人与山地原住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

客家人,原本就是为了躲避战乱,才从北方不断南迁。没有想到,迁到了孤岛之上,仍不能获得安宁的生活。

清政府抛弃了他们,原来应该守护国土的官兵抛弃了他们。可他们为了不说东洋话,不做东洋人,书生放下了笔,农民丢下了要耕种的土地,揭竿而起,保卫家园。

与客家人共同保卫家园的,还有山地原住民,甚至有落草为寇、占山为王的土匪……他们撂置相互间的矛盾分歧,一致对外,显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1140536605633057371.jpg (81.69 KB)
一八九五

【别名】 Blue Brave
  【地区】 港台
  【类型】 剧情 战争
  【导演】 洪智育
  【编剧】 洪智育
  【发行】 福斯发行、海鹏营销
  【首映】 台湾 2008-11-07
  
演员
  杨谨华饰黄贤妹
  温升豪饰吴汤兴
  张书豪饰姜绍祖
  吴皓升饰徐骧
  李佳颖饰陈满妹
  李兴文饰林天霸
  许安安饰英妹
  吴定谦饰土匪金福
  日比野玲饰北白川宫能久亲王
  贵岛功一朗饰森鸥外
  唐美云饰吴秋妹
  徐乐眉饰姜宋氏

剧情
  甲午战争清廷战败,同意将台湾割让给日本。1895年初夏,日本近卫军团自台湾东北角登陆,准备接收台湾。台湾士绅纷纷召募义勇军积极备战。
  美丽的黄贤妹(杨谨华饰)曾遭土匪掳去,后来虽平安归来,却没人相信她的清白。秀才吴汤兴(温升豪饰)不顾流言依约娶了她,信任与爱令她铭感在心。为了抗日,吴汤兴投笔从戎,组成了客家义民军。当他率领客家男丁为保家卫国而奋战时,他的妻子黄贤妹则与全村女眷共同染衣耕作,作为他的强力后盾。
  吴汤兴起初屡战屡捷,后来却在新竹阻挡日军失利,并陷苦战于苗栗。由于兵力悬殊,加上武器粮饷所限,他最后仅能以游击战术,拖延日军南下的速度。原本并肩作战的清官眼见大势已去,纷纷逃回内地,使他处境更如雪上加霜。
  盛夏时分、荷香蝉鸣,黄贤妹于苗栗溪畔漂布时,竟意外遇见了牵马路过的日本军医森鸥外,原来日军已兵临家园,情势严重显然超过了预期。吴汤兴最后却仍不幸身亡。哀痛逾恒的黄贤妹,伤心之余决定投井。
  台湾第一部以客语为主的电影《一八九五》,讲的是1895年台湾客族抗日英雄姜绍祖和陈满妹的故事,不过片中张书豪、李佳颖、温升豪、吴念真之子吴定谦等年轻演员的热血演出,让姜绍祖的孙女们看了都备受感动。

幕后
  最近台湾电影因《海角七号》而大热,将于11月7日上映的《一八九五》,前晚特邀客族抗日英雄姜绍祖、陈满妹的4位孙女先看特映,映后她们被感动得红了眼眶。她们说从小没见过祖父、祖母,对他们唯一印象是挂在祖厝新竹北埔“天水堂”厅堂的两张照片,如今能亲眼在电影看祖父、祖母当年抗日的事迹,那种感动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一八九五》描述清末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日军占领台湾之初,客族奋起抗日的过程。全片在九份、新竹、彰化等30多个地点,耗时近一年,耗资6,000万元拍摄,片中超过60%的对白是客语,其他是台语、原住民语及日语等,是台湾电影界第一部以客语为主的电影。
  导演洪智育曾跟随侯孝贤拍摄《戏梦人生》等片,个人执导过“纯属意外”,他经过客委会审核后接下《一八九五》的导演筒,筹备近3年,公开征选外型神似姜绍祖和陈满妹的年轻演员,结果选中演过公视《还好,我们都还在这里》的张书豪,和新秀李佳颖担纲。因为洪智育和吴念真相熟,力邀吴念真之子吴定谦演草莽英雄,还有温升豪、许安安、唐美云、徐乐眉、李兴文等知名演员,呈现《一八九五》真实的戏剧张力。

花絮
  本片由《天马茶房》制片叶金胜,与曾以《纯属意外》于亚太影展获得好评的导演洪智育合作推出,故事改编自以“寒夜三部曲”享誉文坛的客籍作家李乔的作品《情归大地》,讲述了1985年清末期间,台湾士绅群起抗日时,一名客籍义勇军领袖吴汤兴与他妻子黄贤妹之间一段历经生离死别、互信互爱的动人的爱情故事。
  演员则找来了杨谨华、李佳颖、温升豪及张书豪等人,歌仔戏一姐唐美云及演员徐乐眉也在片中演出。历时两年筹备、耗时十个月拍摄,拍摄地遍布台湾三十多处名山胜水,包括瑞芳、九份、基隆、新竹横山、苗栗、彰化八卦山及垦丁等地。
  天气炎热,大家轻伤不下火线
  4月,南方的天是炎热、高温、潮湿的。这种天气令很多演职人员都产生了不适,台湾巡抚刘铭传的扮演者台湾著名演员刘德凯,在福建石狮,因长期在酷热的环境中拍戏,皮肤晒伤,中暑住院,大家都很担心这样会耽误拍戏的进程,但第二天,在拍摄现场就出现了刘德凯的身影,他带病坚持不下战场,认认真真地把自己的戏份拍完。刘永福的扮演者常戎等很多演员都水土不服,拉肚子,但他们都没有怨言,没有临阵退缩。
  横店和石狮一样的热,女演员穿得多,耳朵,脖子都要保护好,怕晒伤。男演员都穿得少,因为太热,一天下来,你会发现拍戏前是一种肤色,拍完戏就都是黑皮肤的中国人了。火炉一样的拍摄环境虽然给拍戏带来了巨大的阻力,大家并没有被天气吓倒,都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演好自己的戏份。
  火辣辣的太阳曝晒着大地,许多群众演员在拍戏间隙,跳入小溪沟里缓解烦闷和炎热。也给大家留下了有趣的记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1 13:06:21 | 只看该作者
几张图片!
附件
一八九五《1895 in Formosa》 (2008).jpg (161.45 KB)
2009-3-30 18:29

3043731098_4f9ef5d1f8_o.jpg (117.28 KB)
2009-3-30 18:29

3042894999_e893e515ca_o.jpg (91.83 KB)
2009-3-30 18:29

3042896693_c6094d3857_o.jpg (72.28 KB)
2009-3-30 18: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1 13:06:24 | 只看该作者
这部片子还是与史实有较大出入的,所有参与抗日的官军都不见了,完全是讲几个客家的抗日英雄。实际上当时留在台湾抗日的官军有14000多人!片中的彰化八卦山之役中吴汤兴、徐骧率领的义军只有两营人,而更多的是吴彭年率黑旗军一营及新楚军四营和刘永福所派黑旗七星队王得标、刘得胜、孔宪盈、李士炳四营及旱雷营孔搏一营,他们才是真正的主力!尤其是正面防线,几乎都是由黑旗军打的,李士炳、沈福山先后阵亡。吴汤兴、徐骧负责的阵地失守后负责西路的黑旗军王德标依然死守,吴彭年亲自督战率领敢死队抢夺吴汤兴、徐骧失守的阵地,身中数弹,犹奋力向前,终不支仆地,壮烈殉国。然而这些英雄都被忽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29 03:56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