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岸”一词,源于悲怆的历史,续存于无奈的现实,总是令全球华人揪心不已。
同是中华民族,却分离得太久,一边高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边自诩民主典范和世界标本,难得相互认同,所以六十年后依然是“两岸”。但事实上,他们果真那么完美吗?
适逢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以及很可能随之而来的新一轮社会变革浪潮,笔者大胆建言,以促进两岸民主进步,促使两岸认同与融合,让中华民族最终屹立于世界,不朽于历史!
一、两岸虽是不同的社会体制,但仍具有共通之处
众所周知,“两岸”中的大陆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共产主义是它的理想;“两岸”中的台湾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宣扬民主自由,崇尚三民主义。两者虽然本质不同,但是依然有着共通之处。
首先,两岸都认同“以民为本”的概念,“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的古训镌刻于心;
其次,不论采用什么制度,两岸都致力于促进社会进步和社会公平;
最后,虽然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两岸民主都才刚刚起步,还远未达到完美。
二、两岸体制均不完善,都需要渐进式改革
当前,两岸体制均不完善。
大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于前些年过于强调经济,已经有些显失公平,严重的贫富差距和贪污腐败令越来越多的国人气愤填膺,甚至出现了一些聚众围攻政府的现象,不能不引起重视,“**风波”是有些客观背景和体制原因的,必须深刻吸取历史教训。
台湾的资本主义和美式民主,由于基本上直接照搬至美国,以致水土不服,岛内蓝绿恶斗严重,远比美国的“驴象之争”为甚,甚至不无夸张的说,对岸的大陆民众甚至因此有些害怕这样的“民主”,宁可不要也罢。
因此说,两岸体制还都不算完善,改革是必须的,但是具体怎么改需要商榷。个人认为,大刀阔斧式的改革风险巨大,对民众以及整个民族都不利,再不能陷入世纪初的水深火热之中了,列强欺凌的灾难不能重演!所以,稳妥起见,我们最好采取审慎的、渐近式的改革或改良。
三、两岸民主改革建言:党政可不分离,代表大会(议会)应避党治
鉴于历史与现状,在大陆,共产党执政具有一定合法和合理性,并且在这六十年来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改善,科技文化不断发展,民主与自由水平也提高了不少,民众依然欢迎共产党继续执政;而对岸,两党竞争也有一定先进性,至少相互监督,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远比蒋家王朝要好。
因此,一段相当长时期内,两岸政府适宜继续维持现有的施政模式不变——大陆继续共产党长期执政,台湾继续政党竞争执政。
但是,由于一些已经看到的诸多问题和矛盾,改革也是势在必行,必须改掉一些众所周知的突出问题。比如:大陆,共产党实力过于庞大,民主党派或民众监督乏力,单纯依靠党内“自清”显然不够,层出不穷的腐败问题是最好的佐证;台湾,蓝绿斗争剧烈,政党利益常常超越一切,内耗严重,不顾民生,严重扭曲其标榜的民主与自由。
其实,两岸的监督机构都是存在的,台湾的议会,大陆的人民代表大会及政协都是起到一定监督作用的。只是由于其成员受限于党内政治或个人素质,甚至选举本身并不严肃科学,不具有代表性,以致流于形式或受制于政党利益。
所以,个人认为,民主改革可以从代表大会(议会)开始,强化监督机制。首先可以从县(区)级代表大会(议会)开始,符合一定条件的公民都可以参与竞选,经过严格选拔,获得多数民众支持者成为代表(议员)。其次,代表(议员)当选后需脱离原属党派,以避免党争和党治。代表(议员)的职责就是立法和监督,他们是一种神圣的职务或职业,代表民众发声,监督政党执政,深受民众欢迎者可以连续多届做这项工作。
可以想象,一旦这种真正意义的、脱离党派利益和党派控制的代表大会(议会)形成,必将对执政党派和团队起到相当大的监督作用,多数决定将不再取决于政党意志,而将更多取决代表们的理智思考,更多地向大众利益倾斜。代表大会(议会)符合严格条件后可弹劾同级行政官员,这样,来自党派外的代表大会(议会)的压力必然十分现实地促使执政党内部的自我监督与竞争,使执政党除了党派利益外,必须更加认真地考虑民众的声音,民主必将取得巨大进步!
纵观现代西方社会的“三权分立”,目前同样由于政党和大集团的利益,一定程度流于形式,但是源于自然界“三角形稳定性”的思想还是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的。当我们真正做到“代表大会(议会)脱离党治”之后,监督力以及民主状况一定大为改观,人民也会非常欢迎。如果推行之,两岸也将缩小制度上的分歧,加深认同感,并逐渐走向融合。
总而言之,我认为,两岸可以试行“党政可不分离,代表大会(议会)应避党治”的主张。
http://www.zaobao.com/forum/pages/forum_tw090306b.s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