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4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朝鲜的一条新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21 18: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朝鲜杂志抨击中国东北工程 称高句丽属朝鲜
朝鲜学术杂志《历史科学》2008年最新一期发表文章,强烈抨击试图将高句丽史编入中国史的中国东北工程。

  东北工程全称是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是中国2002年开始进行的一项历史研究项目,计划为时五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东北三省联合主办。东北工程课题包括三大系列:研究类、翻译类和档案资料类。主要研究古代中国疆域理论、东北地方史和民族史、古朝鲜、高句丽和渤海史;中朝关系史等。

  据韩联社报道,《历史科学》称,无论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高句丽史永远是朝鲜民族的光辉历史。并强调说:“高句丽是朝鲜民族的国家,我国人民自始自终都将高句丽史视为朝鲜历史体系的一部分。”

  《历史科学》还称:“但一些大国的历史学家强词夺理称,高句丽史不是朝鲜历史的一部分,而是某个周边国家历史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急需明确指出高句丽是属于哪个民族的国家,它的历史是属于哪个民族的历史。”

  《历史科学》表示:“古代人对历史的认识是证明高句丽史属于哪个民族历史的最有力证据。”此外,该杂志还介绍了《三国史记》、《三国遗事》、《帝王韵记》等介绍三国的高句丽历史书,并称:“高丽人认为高句丽、百济、新罗是一个民族的国家。”

  该杂志指出:“金富轼在《三国史记》中将高句丽、百济、新罗比喻为‘海东三国’,并将中国和三国区分为‘内’‘外’。金富轼还称,高句丽、百济、新罗与中国的历史国家完全不同,它是‘我们民族的国家’和‘朝鲜的国家’。”

  《历史科学》称:“《三国史记》是在国王的命令下编写的国家正史,因此金富轼的主张就是高句丽时期一个国家的认识。”

  此外,该杂志表示:“在记载高句丽史的《高丽史》一书中能确认高丽人的历史认识。当时的高丽人认为,高丽是与高句丽一样的一个民族的国家,也是继承高句丽的国家。”“根据这种历史认识,人们在高句丽后期将国号略称为高丽,并重点发展了高句丽的旧首府平壤。”

  《历史科学》还介绍说:“中国元朝时期的历史书《宋史》也明确指出,高丽的前身是高句丽。生活在高丽时期的周边国家的人们也将高丽和高句丽当作一个国家。”

  一直高度关注中国东北工程的韩国联合通讯社2007年9月12日报道称,长期以来对东北工程不做任何回应的朝鲜学界最近发行了历史书《高句丽的故事》,强调仅有几个名字被写入中国正史,并不能改变高句丽的“朝鲜性”。报道引述韩国专家称,此书没有一处提到东北工程,态度谨慎表达迂回,但透露出批评东北工程之意

-----------------------------------------------------------------------------
高句丽 的古代地理范围是在哪里? 朝鲜民族和古代中国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希望朝日鲜明以及各位讲解下。
或者推荐相关网站
谢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8-4-21 23:29:29 | 只看该作者
朝贡的关系,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不是中日甲午战争,朝鲜比TIBET还有希望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3#
发表于 2008-6-4 09:44:27 | 只看该作者
“高句(gōu)丽(lí)”(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史书中也写作“高句骊”,简称“句丽”“句骊”,现又叫“高氏高丽”) 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民族地方政权。由于高句丽的特殊地理位置,而且国土横跨今日的中国及朝鲜,韩国,双方都声称高句丽是属于他们本国的原始民族。
高句丽王族姓高氏,有多种说法。《晋书》载“朱蒙自以高辛氏之后,姓高氏”;《三国遗事》载“自言是天帝子,承日光而生,故自以高为姓”;李朝李承休《帝王韵记》载“朱蒙初诞,举国高之,故姓高氏”。不过三条记载都不大可信。


【古国历程】
    高句丽的历史开始于公元前37年,由夫余人朱蒙(又作邹牟王)所建,起初建都于纥升骨城(今辽宁省东部的桓仁满族自治县五女山城)。朱蒙建国后,沸流国(在今富尔江流域)来降。公元前32年,又发兵征服长白山东南(约在今朝鲜慈江道一带)。公元前28年,再以武力攻灭北沃沮(今图们江流域)。开始了其作为一名东北地区较强大部落酋长(该部落最初成为汉朝郡县体制中的行政单位,并在随后的几百年中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割据一方的王国)的历史。

    瑠璃王(朱蒙子,名类利)时,因先受夫余、鲜卑攻击,将王城由纥升骨城迁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又开始发兵侵梁貊(今太子河上游)。公元22年亲率兵攻夫余,杀其王带素,将来投的万余名夫余人安置国内。接着,公元26年又通过兼并盖马国(所谓国,实际上是一个部落,在今朝鲜狼林山脉地区),杀其国王,收其地为郡县。邻近的句茶国王同年举国来降。  

    公元53年,宫继位(称太祖大王,或曰国祖王),隔两年攻取东沃沮(亦称南沃沮,在今朝鲜咸镜南、北道),后又攻取东涉(今朝鲜江原道)一部分地区,拓地至日本海,并迫使夫余称臣纳贡。为占有人烟稠密、物产富庶的辽东地区,宫及以后诸王对辽东地区扩张,先后受到东汉王朝、公孙氏、曹魏、慕容氏的多次打击,有几次几濒临灭亡。  

    313年,高句丽攻取了汉朝属地乐浪郡,但向南进一步的发展也受到强大阻力。369年发兵2万侵百济败还,百济于371年倾全国之力发兵北上,围平壤城,故国原王(名斯由,亦曰钊)出城拒战,中矢身亡。自宫以后至此约200年间,高句丽在发展中再度受挫。  

    为了重振基业,丘夫(小兽林王)继位后,将其主要精力用于内政:倡导从中原引入的佛法,统一思想;再建学校。经过十余年的治理,经济有了发展,军事实力增强。384年伊连(故国壤王)为王,次年又开始向外发展。特别是谈德(一名安,称广开土王,又名好太王)即位后,对邻近民族和地区进行兼并战争。公元427年,第20代王长寿王高巨连将都城迁徙到今天朝鲜境内的平壤地区,这也是今天的韩国将高句丽视为自己历史的原因。

    隋朝时期,高句丽作为一个割据政权已具有了相当的实力。并与突厥等边疆民族政权联合,严重威胁到中原的安危。隋朝三次出兵征讨,都由于隋炀帝的昏聩指挥而失败。

    隋亡唐兴,高句丽继续占据辽东燕国故地,与边疆各族联合对抗中原王朝。并向南不断进攻韩半岛上的新罗国(即现代韩国的前身,建立王氏高丽的王建,即新罗人),新罗一再向唐朝求救,唐太宗派遣使者至高句丽,以朝廷不因高句丽占据中原王朝原属地辽东地区为事例,说服高句丽不要与新罗国因为一小片领土的归属争议而破坏东北亚和平。但唐朝廷的和平努力被高句丽权臣盖苏文拒绝。唐太宗作为东亚天下的共主,为了保护新罗,于公元644年出兵东征高句丽。这次征讨取得了很大的战果,不仅一举夺回中原王朝的属地辽东地区,还在安市城外驻毕山击溃高句丽南部褥萨高延寿率领的十五万援军。但在随后的安市攻城战中,唐军耗时太多,为免除被拖入冬季的危险,唐太宗遂班师。此次东征虽给予高句丽割据政权以极大的打击,但唐军也战死数千人,战马损失一半以上。后来,唐朝一直保持了对高句丽的攻势,并在公元668年(唐高宗李治总章元年),将高句丽灭亡。在最后的攻城战中,新罗人也参加了战斗。   

    高句丽第27代国王宝藏王高藏被唐朝俘虏,根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记载,高句丽贵族及大部分富户与数十万百姓被迁入中原各地,融入中国各民族中。另有部分留在辽东,成为渤海国的臣民,而其余小部分融入突厥及新罗。自此,高句丽国家不再存在于世。

    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于2004年7月1日将位于朝鲜北部及中国东北的高句丽王城、王陵、高句丽古墓群、壁画及贵族墓葬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4#
发表于 2008-9-21 20:37:46 | 只看该作者
平定那两个由于外敌入侵造成的***、割据政权,实现国家的统一,都解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10-7 02:04: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IRer 的帖子

其实拿现代国家的观点评论封建社会东亚的政治,有意义么?根本不是一个内涵的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3 17:55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