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来,俄罗斯一直是世界石油市场新增供应的重要来源,而如今有迹象显示其石油产量增速锐减,令推动油价屡创新高的不确定性因素又多了一个。
据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简称IEA)称,今年前三个月俄罗斯的石油产量在十年来首次出现下滑。第一季度的平均日产量约为1,000万桶,较上年同期减少1%。
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和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值此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之际,该国石油产量下滑将使国际市场的供应紧张局势加剧,并有可能进一步推升油价。由于全球石油产量不足,再加上需求激增、油田开发成本增加、产油区政治局势紧张等因素影响,油价在四年间由每桶30美元一路飙升至今天的110美元以上。
受美元汇率下跌和新出现的供应不足因素影响,周一纽约期货市场原油结算价上涨1.62美元,至每桶111.76美元的历史新高,涨幅1.5%。
行业观察人士和俄罗斯官方普遍将产量下滑归咎于天气不佳和部分地区电力供应不足等原因。但他们也指出,曾作为俄罗斯石油产量增长“发动机”的西伯利亚油田出现了老化,从长期看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因素。
俄罗斯石油部门的许多官员称,产量还会恢复增长。一些西方分析师也拿出了更乐观的数据和预测。花旗集团(Citigroup)在上月末的一份报告中称,预计随着东西伯利亚新油田的投产,从现在到2012年俄罗斯原油平均日产量可增加150万桶。
但是报告也提醒称,俄罗斯石油产量增长不再是想当然中的事情。
IEA也预测俄罗斯石油产量可在今年重拾升势。但预计年产量较2007年仅增长0.8%,相比之下过去三年来的平均增幅达到2.5%,而更早的时候增幅更为可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