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情况的报告时,一些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ren员将焦点对准大学生就业,特别是城市“蚁族”群体的生存和发展。
“蚁族”指一个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
如何让“蚁族”走出困境,还他们一片广阔的天空,参与审议报告的常委会委员各有所见。
“北京有一批大学毕业生在社会上漂着而没有正式就业。”常委会委员牟新生对“蚁族”的生活状态十分感慨:“这些‘蚁族’很多居住在远郊区的民房中,有一个村子住进了上万名大学生,几个人住在一间房子里,没有暖气。他们的月收入基本上不超过2000元,日子过得很艰苦。”
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有超过700万大学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正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
常委会委员白景富认为,“这么多‘蚁族’找不到工作,没有固定住处,他们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和心理压力,时间长了就会成为极大的社会问题。”
常委会委员们分析说,“蚁族”形成的原因首先来自大城市的吸引力,“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是很多人的共同想法;其次,高校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使得“蚁族”群体日趋扩大;再有,狭隘的就业观念、要求和实际相脱节,使得“蚁族”在就业上走进死胡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