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9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破7” 加息预期大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8-4-11 08:36: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记者:“它是一种短期的行为,还是一种长期的作用呢?”


  王松奇:“这个作用应该是长期的,长短期都有的,无论短期,长期,只要你人民币升值,外来的商品就变得相对便宜,这样我们每一个劳动者挣的工资就比原来实际购买力就更强了。”


  对我国通货膨胀颇有研究的王松奇认为,只要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积极的抑制作用就会继续体现。同时,随着人民币升值速度的加快,也导致了最近一段时间国际热钱涌入势头的加剧,中金公司日前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月—2月份,中国外汇储备创纪录地激增了1189亿美元,外贸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仅471亿美元,有717亿美元无法解释,这717亿美元基本可以认定是冲着人民币升值涌进来的热钱,那么这些热钱涌入中国以后,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有利还是不利呢?


  王松奇:“外资大量涌入中国,我个人认为,一个基本判断就是它增加了中国的外元储蓄,外部流入的钱进来,使我们经济建设资金有一个新的增量,它是好事,但是这些钱,关键取决于它的具体流向,它进入那些投机领域,它吹大了资产价格泡沫,它会有负面作用,所以我们怎么来看这件事,关键还是人民币币值在不断调升,然后人民币升值这个预期在长期的起作用,让我们人民币的汇率和它本身应该具有的价值,大体能够匹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来解决这个热钱不正常流入问题。”


  王松奇认为,只要管理层监控好这些资金的流向,避免它的负面效应,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热钱效应,就会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在改善中美贸易关系方面,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王松奇:“我们马上要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的贸易体,所以中国的影响力非常大,我们的升值有示范效应,它会带动我们周边的经济体,东亚的市场,新兴市场经济体,整个的币值,整个世界的货币结构,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动,所以这个升值,顺应客观规律的升值,根据供求状况所调节,产生新的这个货币币值水平情况,它对整个世界货币体系的影响是积极的,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应该也是积极的。”


  那么,如果人民币升值不断的话,对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会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影响?


  王松奇:“我个人认为,总得来说是好事,就你的钱越来越值钱了,你的货币越来越坚挺了,它背后是由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社会的政治、经济方方面面的稳定情况决定的,实际上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然后政治、社会不断稳定,然后经济发展长期向好,有这个基本面决定的,人民币在不断升值,大家都看好你的货币。


  我们如果尊重这个客观规律,就有很多很多的政策选择,可不可以找到一种办法,我们把它调升到一种幅度以后,然后不产生那种非常强烈的,不再升值的单边上涨预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3#
 楼主| 发表于 2008-4-11 08:36:49 | 只看该作者
 [名词解释]


  名义有效汇率是对所有双边汇率按照贸易金额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汇率;实际有效汇率是在名义有效汇率的基础上,对双边的通胀水平予以剔除。事实上,在经常账户的盈余或赤字、一国的竞争力的决定方面,真正起作用的是实际有效汇率。


  升值导致央行加息概率大减


  值得关注的是,在人民币汇率“破7”的同时,近期美国公布的非农业就业人数等指标均表现不理想,其国内失业率已飙升至5.1%,这些都加重了市场对美国经济临近衰退边缘的担忧。


  受上述原因影响,外界普遍预测,美联储近期仍可能降息,从而使本已倒挂的中美利差进一步扩大。市场人士据此分析,这不仅加大人民币汇率持续上行的压力,而且可能逼迫央行暂时放弃利用利率抑制通胀的想法。


  在接受采访时,兴业银行宏观经济分析师鲁政委表示,人民币汇率“破7”后,央行加息的概率将大减。


  鲁政委分析说,目前国内对人民币升值的主观需求已远超来自外部的压力。“首先,国内通胀形势发生变化,眼下的高通胀背景正是加快人民币升值的最佳时间,同时管理层也希望保持人民币加速升值的势头,来缓解当下严峻的通胀压力;其次,曾担心升值对外贸、特别是纺织等出口型企业造成沉重打击,但眼下数据表明并没有想象的严重;第三,美国次贷危机可能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为应对潜在的风险,我国有增大人民币汇率弹性的需求;最后,通过汇率升值,可以促成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即从过度依赖外向型经济转向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


  鲁政委认为,在人民币加速升值和中美利差倒挂背景下,热钱近期流入速度正在加快。此时为防范热钱的套利行为,管理层有必要施行快速升值的同时,避免利差进一步扩大以及资本市场价格大起大落的政策。


  事实上,去年央行已六度加息,短期内再度加息的空间已相当有限。市场人士分析说,汇率很可能取代利率,成为驱除国内通胀的利器。
2#
 楼主| 发表于 2008-4-11 08:36:43 | 只看该作者
 [“破7” 预期]


  短期难踩刹车,但全面升值可能性小


  尽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近期很可能在“7”点位上反复震荡,但人民币加速升值的步伐短期内难踩刹车。


  在接受采访时,中行上海分行外汇交易员史炜彦指出,推动人民币加速升值的因素将持续发挥作用,“接下来的三个季度,人民币升速有望保持首季度水平,全年升幅或达13%-15%”。


  事实上,人民币升速难减正成为市场各方的共识。渣打银行的最新预测报告将今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预期由原来的9%调高至15%,且预测到明年末人民币汇率将“破6”。


  人民币升势强劲,未来是否将演变成全面升值?对此,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短期内人民币全面升值的可能性很小。


  在人民币汇率“破7”的同时,记者注意到,相比前一交易日,欧元、日元及英镑等主要外币兑人民币依然保持升势。根据昨日外汇交易中心的报价,欧元、日元及英镑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均出现上涨。这意味着人民币虽然针对美元升值迅速,但针对欧元、日元及英镑等外币仍有所贬值。


  而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最新的有效汇率统计,今年3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注:参见名词解释)为98.9,较上月贬值1.19%,为2006年6月以来的最大贬幅。


  此外,市场对今年中期人民币升值速度的看法也有微妙变化。市场人士判断说,今年人民币汇率在二、三季度的升势将有所放缓,“去年四季度以来汇率加速前进之势或告一段落。”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市场人士说。


  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则对于市场预期人民币全年升幅10%左右并不认同。“欧元升值过快势必影响其出口,如果下半年美国经济相对稳定,美元对欧元的贬值趋势恐怕会告一段落。”沈明高说,一旦美元相对走强,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就会减轻,甚至出现逆转的可能。
1#
 楼主| 发表于 2008-4-11 08:36:36 | 只看该作者
[“破7” 影响]  外汇资产迅速“缩水”、出口订单预期减少……


  “破7”并非仅带来升值喜悦


  人民币汇率的持续攀升,带给中国的并非“人民币越来越值钱”的喜悦。实际上,人民币快速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正日益显现:居民和企业手中的外汇资产迅速“缩水”,一些出口企业遇到困难……


  就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而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破7”具有标志性的意义。“破7”引发的问题,分外值得关注。


  出口企业预期利润减少


  “人民币升值确实给部分企业的利润造成了影响,尤其是从事农产品、低端纺织业等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基本没有定价权的企业,受到的影响比较明显。”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举例说,“山东省部分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外资企业‘蒸发’逃逸的情况,人民币升值是影响因素之一。”


  据2007年底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对数千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若今后一年内人民币升值相比过去速度不减,有36.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对产品出口“影响较大”,这要比上年的调查数据增长了6.8个百分点。


  不同行业所受到的影响程度也差异明显。上述调查显示,纺织、服装等制造业企业超过六成的经营者认为“影响较大”或“影响很大”,而造纸、化工、医药、橡胶、冶金、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等行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次贷风波造成今年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从而弱化了相关国家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不少企业预期未来出口利润和出口订单将有所减少,今后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转换贸易发展模式的任务更艰巨。


  抑制通胀,稳定汇率更重要


  目前,国内价格上涨的一个原因是输入性通胀所导致。由于美元持续贬值,国际市场上价格与美元挂钩的大宗商品,包括石油、钢铁、铜、矿石、粮食等,价格持续大幅上涨或高位运行。这些价格上涨也传递到国内,增大了国内通货膨胀压力。


  在这一背景下,有些业内人士建议通过人民币加速升值的方式,抵消部分上涨进口成本,抑制国际产品价格增长的传递效应。“加快升值以抑制通胀。当人民币升值,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货品价格则变得相对便宜。”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解释说。


  对此,一些国内专家表示,虽然从长期看,人民币加速升值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有助于抑制输入性通胀,但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带来的不确定性,当前更应强调相对稳定的汇率政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4 17:25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