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恶意
作者:東野圭吾
譯者:婁美蓮
出版日期:2006/9/28
書號:1UE001X
ISBN:9789866954191
定價:NT.240
出版社:独步文化出版社
类别:推理小说
恶意读后感即推荐理由:
一、本格推理小说的范本
在这学期所读过的推理小说中,东野圭吾的《恶意》大概是最让我难忘的。如果说之前
读东野圭吾的《嫌疑犯x的献身》,我给出了这样的评语:"总之,《嫌疑犯X的献身》一
书,无论你是个骨灰级的推理小说爱好者,还是一个想对通俗文学一窥究竟,怀有好奇
心的读者,个人以为,都是一部必读的而且不会让你失望的作品"。对于作者,我发出了
"盖不佞生三十年,而始知海内有文长先生,噫,是何相识之晚也"的感慨,那么读完他
的《恶意》后,对于他和他的作品,我已经找不出更好的赞语了。我只能说,和东野圭
吾生活在一个时代,能读到他的作品,我很幸运,也很幸福。
徜徉推理小说的海洋许久,我觉得我有必要向各位推荐一下《恶意》这本书。作为本格
推理小说的范本之一,我觉得很值得大家在休闲的时候一读。
二、最真实的人性
《恶意》所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畅销小说作家日高邦彦在前往国外之际惨遭杀害。
真凶是谁?刑警加贺恭一郎通过日高邦彦朋友的案件手记和自己关于案发时的相关记录
开始搜寻真相……或许当你读到这样的故事简介时,你会觉得和其他推理小说相比,这
样的情节似曾相识,并无出众之处。但是,当你静下心来,仔细阅读开来,你会改变你
之前的想法。和其他类型的推理小说相比,就写作方式来说,《恶意》是一本将手记叙
事性推理小说发挥到极致的作品。而就故事情节来说,这起并不复杂的案件中,东野圭
吾所设计的诡计仍然是一流的,从中你可以体会到本格推理的乐趣所在。在这篇篇幅并
不长的作品中,不到三分之一处,《恶意》就一反推理小说一贯的约定俗成的条约,真
凶已然落网。但随之而出的,就是对案犯动机的找寻。
正如其他读者所熟知的那样,东野圭吾是一个很强调作品意外性的作家。按照他自己对
于"意外性"的理解就是"我想着这可能有各式各样的答案,不过‵背叛读者的预测′应该
是制造‵意外性′的基本.但并不是所有的读者,都会在阅读时去一一推理并预测‵凶手
是这个人′,‵背后的真相是这样吧′或‵接下来的发展可能是如此′的--事实上大多数
的人,在阅读时根本什么都没有在想.然而,我想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们其实还是回在无
意识之中,去对故事的结局做一个想像.而我想所谓的‵意外性′,应该就是对于这种想像
的一种背叛.当读者们看完小说,说出像是‵没想到结局是这样啊′之类的感想时,其实代
表着的是他们在阅读时,根本没有去想过结局是什么……不过,我相信在无意识之中,读者
们还是有在‵想′的.只要能顺利地去违反背叛这种读者在无意识间所做的预测,那么‵
意外性′便会自然而生."
而在我看来,东野圭吾作品中"意外性"的来源在于他通过小说出人意料的结尾来告诉我
们读者世界万物的极致。因为我们自己本身是理性的,也因此我们缺乏对事物极端的思
考。而东野圭吾,则正是通过他小说结尾的意外性,向我们诉说着世间万物的极端,从
而一定程度上来改变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嫌疑犯X的献身》中,他述
说了个现实生活中可以存在的爱情神话,告诉了我们爱情的极致。又比如《名侦探的守
则》中,他历数了本格推理的诡计,告诉了我们推理世界的谜底。而在这本《恶意》中
,他通过凶犯动机的探寻,揭露的是隐隐流串的人性的黑暗面,让我们有机会看清人性
究竟为何。我们很早就有关于人性本善和本恶的探讨,而在《童心说》和《蝇王》中,
不同的作者叙述着他们对人性的不同的解读。如果说,以上的写作手法、情节设置仍然
不能足够激发你的兴趣的话,那么我想说的是,《恶意》中第一个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东
野圭吾在这个作品中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让我们有机会一窥人性的奥义。众所周知
,人性是复杂的。而东野圭吾或许已经认识到最简单的东西才是最复杂的。在他的这个
作品中,他将人性极端化和艺术化,通过对被害人和凶手个性的塑造,展露出了最真实
的人性。被害人是善良正直的,他的这种个性由来已久,在他的骨子里甚至没有一点的邪
念和恶意存在。而凶犯是冷血狡诈的,这是我所见到过的最可怖的凶手了,因为他的言
行已经告诉了我,他的内心中没有一点善意的存在,他甚至用言行告诉我,恨一个人的
最终手段并不是杀了他。我们常说杀人泄恨,挺多杀人之后鞭尸或者分尸什么的,但是
我们错了。恨一个人的最高极限并不仅于此,有比杀人更甚一筹的手段来展露自己对一
个人的恨意。也正是通过这一正一反的截然不同的人物塑造,我看到了人性的两个极端
。或许借此我看到了最真实的人性。
三、从平淡无奇到毛骨悚然
小说的篇幅不长,我大概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去读它。初读完后的第一感受,便是平淡无
奇。因为小说很早就揭露了凶手是谁。而在小说结尾,刑警绞尽脑汁,奋力找寻的杀人
动机却又是如此没有新意,如此简单。我甚至觉得,恨一个人,仅仅是为了这样的一个
理由,有必要这么执着么。但是当我合上书本,重新审视这本小说,面对这样的杀人动
机,我有了毛骨悚然的感觉。这也是小说第二个让我觉得震撼的地方。因为这样的动机
太过熟悉,就犹如身处大上海,读着《霍桑探案》,告诉有一桩凶案发生在了虬江路上
一样,让我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细细想来,由这部作品结局所揭示的动机让我想到了
我身边发生的许多类似事情:中学的时候,班级中的一位优秀生因为不肯借自己的作业
给差生抄袭,而遭到他们的暴力袭击;闲暇的时候,住在学校南区的一个女生无意间向
我诉说起了寝室的同学莫名其妙地将她晾晒在外面的衣服扔了出去;党支部会议上,系
里的一个同学感谢同学和老师的关心和照顾,让他完成了夙愿,抛却了被他称之为"地狱
"的不堪回首的往事……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经历这些事情的时候,我抱着的是一种事不
关己的心态,无法体会到当事人的情感。而当我读完《恶意》后,再去回想这些事,我
对当事人的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和忧虑。因为这些不经意间的小事,或许最后都会成为
杀人的动因。也因此,它让我重新审视起自己和别人的待人处事之道。如果说横沟正史
等变格派作家擅长于通过恐怖诡异的杀人场景描写来营造读者的恐惧心理,我以为东野
圭吾通过这种写实风格,于平淡无奇间来给人一种发人深省,间或让人毛骨悚然的感觉
,两者所达到的效果相比,东野或许更甚一筹。
好了,对于《恶意》这样一本杰作,我无意于再附加什么观感和赞语了。还是用大家自
己眼光去审视这样一部作品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