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I.R.P.A._04 精华区 】
【 原文由 jeannette 所发表 】
陈云老师让我转告大家:
关于《比较政治制度》考试的感想
任课教师:陈云
各位同学:这次考试大家都考得不太理想,所以后来每个人都另外给了论文附加分(2~8分
不等),以作为调节。但是也有考得很好的同学,加上论文附加分,最高是99分。
这次的考试成绩出乎我的意料,作为任课老师,我也要反省。事实上,这门课是比较难的
,不仅对于同学,老师也一样(就我来说,每一次上课能比上一次提高一步,以达到渐进
改善,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因为中国的现实中看不到类似西方这样的政治制度的运作
,因此再聪明的同学(以及老师),如果不在课后花功夫(关心时事政治,和老师、同学
们多多讨论),可能成绩也不会理想。
最重要的一点是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问、讨论的习惯)。我记得我在课上反复对大家讲:
要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我在讲课内容中补充了一些案例、讲座等,主要是希望诱导
大家的思考习惯,所以每次课上都列出了一些“思考题”。结果:考得好的同学大多是思
考过的,能够把知识点融汇贯通;而有的同学虽然也“背”了,但是知识点串联不起来,
回答“简答题”和“问答题”时就显得局促,甚至不明白这道题目的用意何在。
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学得好政治学。但是我们不妨把它作为一种
思维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养成思考的习惯。我并不太熟悉你们班级,但是感觉你们似乎不
是太活跃。记得最后一次的讲座,大家虽然都在听(有些同学听着听着就离开了,平时上
课也有同样的情况),但是提问的同学寥寥,这说明什么呢?可能是并不是对内容不感兴
趣,而是没有跟进思考的习惯。
你们很在乎成绩,这一点我能理解,但是作为老师不能过于迁就你们这一点——否则,教
学的目的就达不到。记得四年前,留学生曾经是开卷考的,但是成绩同样一塌糊涂;三年
前也开始实行闭卷考试,成绩反而比开卷考试要好一些了,因为至少大家的神经绷紧了一
些,因此平时努力了,学习效果提高了;现在,每年普遍在有所好转。
对你们也是一样。这次的考试注重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也就是考验你们平时是不是在“思
考”,所以分数拉得很开。以前几年的卷子,如果你们仔细去看一看的话,相对比较静态
,所以只要去背一背,大家的成绩相对接近(因此,“一年不如一年”的说法并不成立)
。但是,这门课的教学目标不是这样的,我终究是希望大家学会思考和讨论——对于还是
习惯于背诵的同学来说,这次算是一次“滑铁卢”吧。教训只要吸取了,就是人生的财富
。
考试对于你们来说可能意味着“奖学金”什么的;对于教师来说,它是一种诱导和激励的
手段——我们的学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个问题关乎长久,像复旦这样一个百年老
店,不能不具有这种关怀,而我们做老师的,哪怕“得罪你们”,破坏了你们过暑假的好
心情,有的时候也只好不得已而为之(也是忍痛为之:何必要让你们不开心呢,如果不是
有充分的理由的话)。
我总觉得,人是在“痛”中长大的,前提是“痛定思痛”——结果,还是一个“思”字在
左右我们的人生(只有思考过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这是人生的箴言)。无论怎样,人
生的成功和失败,就看你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沉着冷静的应对能力。因此,不要太计较一
时一刻的得失,或者说,要学会“化悲痛为力量”。
一般来说,一件事情折磨你的大脑的时间越久,当它稳定下来时,它将在你的大脑中停留
得越稳固——在这个意义上,我乐见你们的苦恼。其实,我自己何尝又不是这样走过来的
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