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雨欲来风满楼。对于近年来陷入低谷并屡遭舆论非议的中国足球而言,似乎正面临着一个重要转折点。喜雨即至,暖风频吹。继一些高层领导近期接连在公开场合表达对中国足球发展的关心后,国家主席胡Jintao16日下午在济南接见新中国体育发展60年来涌现出的优秀运
动员和教练员代表,原中国足球队中场核心容志行也在其中。胡Jintao握着容志行的手说:“中国足球还要继续发扬‘志行风格’”。(10月20日《广州日报》)
从职业化初期的火爆一时,到其后各种负面新闻甚至是丑闻事件的不断出现,及至渐次被公共舆论冷落和边缘化,中国足球的职业化历程可谓潮起潮落、大喜大悲,与之如影随形的,则是各个年龄段国字号球队在世界大赛中的相继折戟沉沙。可以想象,一个市场号召力陷入熊市困境,国际大赛成绩乏善可陈、雷人式新闻层出不穷的体育运动项目,必然陷入尴尬的现实窘迫与恶性循环之中。于是我们看到,关于中国足球的小丑化、小品化戏谑蔚为大观,甚至在连续多年的央视春晚这样的文艺盛宴上,都成为顺手拈来、必不可少的被奚落和嘲讽的对象。如此娱乐化、大众化的广泛质疑和批评,固然有非理性的一面,但它何尝不是一种怒其不争、恨铁不成钢的复杂心绪表现?
是的,中国足球曾经很迷失很狂乱很不争气,它应该被质疑被解剖被鞭策,但与此同时,也应秉持冷静和科学的态度,毕竟,包括足球在内的体育运动有其特定的行业发展规律,它同样应遵循严谨客观的内在逻辑,这个过程可能因国情、体制环境乃至运动项目本身的生理性特点而显得颇为漫长与艰难,对此,无论是足球业内人士,还是媒体舆论与普通观众,都应有清醒认知,它没有理由被简单化、功利化和口水化对待与“处理”。历数数十年的新中国足球史及十多年的足球职业化进程,公平地讲,中国足球绝非一无是处,它有过跻身世界杯决赛圈的光彩荣誉时刻,有过担纲体育改革探路尖兵的先锋体验,并且在一定时间段及相当多领域,取得了较丰盈的收益回报和体育改革经验积蓄。对此,理应给予公允评价。
中国足球不应沦为弃子。原因还在于,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所发挥的特殊影响力,某些时候,它甚至远远超出了体育范畴。比如在影响力仅次于奥运会的世界杯时段,足球运动的独特魅力和非凡市场号召力便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不同国度的观众眼中,它不仅是体育形象、体育实力的竞技拼争,甚至被浓缩为国民精神、国家气质的实时展现;在这方面,我们的近邻韩国,可谓收获良多。并且,足球运动的市场化空间,远非一些冷门、偏门体育运动可相比拟。在职业足球发达的英国、德国、意大利等欧美地区,足球作为新兴经济产业、无烟绿色产业的作用多年来一直颇为可观,如在意大利,足球产业相当长时间是该国的第八大经济支柱产业,税收贡献及上下游的相关经济链产出很是惊人。与此同时,足球产业的发达往往带动着全民健身的热潮,如在德国的中西部地区,有超过三分之一14岁以下的男孩是某个足球俱乐部的会员,近年,年轻女孩加入俱乐部会员、参与足球运动的数字也在急剧上升。很显然,足球运动所催生的经济效应、健康效应、文化效应及其他绿色社会效应溢出是无可估量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