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赌徒们歇斯底里地亵渎着绿茵场上的拼杀之美,纯真的球迷被愚弄欺骗为赌局的看客,这就是2006年8月19日广州医药5:1战胜山西陆虎这场中甲比赛的真实内容。挂角远射、停球打门、连过数人,球员们如提线木偶般摆出一个个逼真的“pose”,令曾经的“精彩一幕”瞬间定格成足坛的假料黑幕。
当人们还停留在
对赌球、假球认识含混模糊时,公安部25日透露了“王鑫等人涉嫌利用商业贿赂操纵国内个别足球比赛结果”案件的初步情况,司法利剑终于刺破了赌球毒瘤,清晰而直观地剖解开病灶所在。病从何来,职业道德沦丧,监督制度缺失以及足球人对潜规则的集体顺从。
以本场比赛为例,单凭实力,广州医药凭借主场之利拿下山西陆虎似乎没有太大问题,但要“稳妥”地拿到晋级的三分,还是要下些“功夫”。20万可以打发山西陆虎,但如果面对的是同样具有冲超能力的球队,这个数目是不是就不够了?花钱的行情,花钱的门路怕是有规则吧。
面对赌球之风日盛,假球黑幕猖獗的现状,我们不得不审视足球职业化本身。在金钱强大诱惑面前,足球很难保持其纯粹性,即使欧洲足球发达国家,也不能杜绝赌球黑幕现象。“有钱能使鬼推磨”,在中国足球职业化蕴积了大量的商业价值、各势力各阶层为利益纠葛其中以及球员素质亟待提高的背景下,金钱的腐蚀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致使绿茵场成为潜规则的“重灾区”。中国足球本就多病缠身,在王鑫、王珀这样的蛀虫吞噬下,一些球员们的职业道德更是沦丧于大把的钞票面前。一场争冠无望、保级无忧的比赛,赢下来分的奖金不如卖一场球,只要输赢到位,财源便滚滚而来,况且只要“演”得像一点,蒙骗过球迷的眼睛不是件困难的事情。广州医药对山西陆虎这场“假球”不就为20万而踢吗,又有多少球迷能看出这是一场“假球”。职业化是把双刃剑,带来了足球激QING,也同样开启了拜金黑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