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奇虎已转型,大旗还能扛多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14 16:4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奇虎已转型,大旗还能扛多久?

一直非常想写一篇对奇虎和大旗模式的分析文章;过去也在几篇文章中提到过,但一直没说透。正好最近奇虎改版,趁这个机会,索性把这个话题再说说。首先要说明,奇虎和大旗,无论他们过去各自如何定位或差异化,但本质上他们做的是同样的事情——对UGC内容的整合,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形成稳定的大型商业模式。



奇虎和大旗几年来的发展,双方打过一段时间口水仗;但口水仗从来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反而,奇虎和大旗其实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他们共同面对的真正问题是:对UGC内容的整合,然后再以内容(媒体)推出,这能否形成一种商业模式。



先请看下表:


奇虎&大旗
Google&百度

1.范围
非全网(仅限于论坛)
全网

2.源
UGC
UGC和编辑内容

3.呈现
媒体
服务

4.商业模式

竞价排名




奇虎大旗模式和百度的差异就是这样的。尤其是在第2,3点上,两类网站的背离,是造成最后商业模式差距的根本原因。



因此我的第一个结论是:UGC内容的整合,如果以媒体方式呈现,不能形成商业模式。



别忘了猫扑喔。:)有人评论我“虐猫”,专门盯着mop。哈哈。开个玩笑。其实在这里,mop是典型的UGC内容原创网站,而它的发展给出了我的第二个结论:UGC内容,如果以媒体方式呈现,也不能形成商业模式。



也就是说,我的观点是:UGC,无论内容本身(Mop),还是内容聚合(奇虎大旗),都不能做“媒体”。



为什么呢?先看一个反例——新浪。新浪本质上是一个内容聚合站点,但是,它聚合的是“(传统媒体)编辑内容”。相当于是传统媒体的编辑人员把原始“素材”经过编辑后,形成新闻报道“产品”,然后新浪在这个“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形成网络新闻“商品”。新浪的成本,仅仅是二次加工的成本。。。而反观无论mop模式还是奇虎大旗模式,都缺失了类似纸媒编辑“粗加工”这个环节,而试图把“素材”直接加工成“商品”。更进一步,所有试图以UGC为基础来做媒体的网站,都是在试图把“素材”直接向“商品”加工。而这是不可能的。这也就是我们迄今为止,无论国内外,从无见到一个大型的UGC内容为基础的媒体网站。



UGC不能做“媒体”;UGC的价值在于“服务”。周鸿祎现在qihoo转型问答网站,就实在是契合了UGC做“服务”之正道。而大旗还继续扛着。呵呵。



当然,新版奇虎不是说就没问题了,新版奇虎有自身关键问题:“问答服务”是否是网民的基础服务?我对这个问题持一定怀疑态度,还得看新版奇虎的发展。但新版奇虎,如上所述,至少走向“服务”的思路是对的。



最后再说一个细节:奇虎和大旗做论坛内容的聚合,当用户点击聚合内容瞬间,用户既失去了在聚合网站(奇虎大旗)的位置感,又失去了源网站(各个论坛)的认知感——在那个瞬间,用户是游离的。在这里,用户的“游离感”使得其无论对聚合网站,还是源网站,都没有认同。





简单总结,UGC,因为content很容易让人走向“媒体”选择;但UGC恰恰不能做“媒体”。



相关阅读:《顿悟:中文UGC没有商业前途》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3 02:44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