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飞,再一次 - 从四川地震到CFL项目
一.原来生活可以更美好。
Because of you,CFL , my life will be better.
伦敦时间1月22日晚,最后的晚餐,大家都纷纷说出了告别感言。而我说:“在这个团队里,我是二名来自西部高校的学生之一,唯一一名可以算作来自地震灾区的学生。几个月来我从劫后余生来到CFL项目,来到英伦,看到你们每一个人的笑脸看到这么蔚蓝的天空,我才发现生活还可以这样精彩,我,还可以这样过。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享受生活。”
一次经历总是悄悄的在心灵埋下种子,而果实则会散落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最近结下的果实就使我的生活变美好了,让我可以重拾力量和勇气去憧憬未来。原来飞的梦想一直都在,这次真的可以再一次起飞了。
二.不同,造就缘分
一直以来,我们都只生活在自己的学校自己的圈子里。越是同样的环境,相似的背景,碰撞出的火花就越少。这也是我选择尝试CFL项目的一个原因吧。在英国短短的几天里,还真的有找到很不同于以往的东西,学到不能够从学校里获得的东西。
正如前面所说,我是一名来自西部高校的学生,CFL成员很多都来自北大清华复旦等顶级高校,在这个团队里面我又感受到细微的区别,这种区别不是我们个人的,而是学校和地域的。跟我同屋住的CFL成员是一名来自北大的博士姐姐,是这个团队里的大姐姐。学历经历的差别,对我又是一个挑战了,是会代沟不断还是和谐相处呢。我想答案已经很明显了,自然是后者。不到十天的朝夕相处,我们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加上专业有一定的关联性,我们相处得很融洽。她的经历跟我以前接触的人挺不一样的,从中我学到了很多,无意间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一种想象。
CFL成员是经过层层选拔的,很Diversified,同行的CFL成员,学计算机的,学金融工程的,学广播电视的,学语言的……这么多不同聚集在一起。要成为朋友就要以诚相待,要成为朋友就要去接纳不同,要成为朋友就不能趾高气昂,要成为朋友就不能只活在自己的小世界………………
感谢你们,感谢这么多的不同。
三.英国和英国的大学
在这里我并不想只把溢美之词加之于英国和英国的大学之上,我也不想只是去为那个美丽的校园和湛蓝的天空来谱写赞歌,我只是描绘一个真实的英国,现在的,不是历史的。
在牛津,听了Avner Offer教授给CFL代表团关于英国经济发展史的主题课程。不能否认,曾经英国走在历史发展的风头浪尖,领先于我们的距离不是短时间就可以赶上的。在牛津里,感受到的是对学术的推崇,教授朴实无华但是绝对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待每一个问题。有时候我觉得整个学校,像是无数个教堂拼凑起来的,庄严圣洁,让人不能有丝毫的亵渎和怠慢。这一点恐怕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大学可以与之相比了。
在剑桥,Keith S.Taber教授为我们CFL代表团介绍了英国的教育体制,这一次让我感觉稍微轻松了些。再加上剑桥一步一风景的幻境------这800年的宁静不应该被破坏和平友谊的扔鞋者所打破,更加令人心旷神怡。
没有北京那样宽阔的大街,没有巴黎那样的华丽美景精致布局,也没有美国的现代开放,英国,伦敦有的是别人无法比拟的传统文化,是大国沉淀下来的权威和气势,是每个人身上讲究的穿着和礼仪,是有些古老但却完善的各项设施……
今天,英国不能说是雄风不在,但原本统领着半个世界的英国女皇的皇冠确实暗淡了不少。当我走在金融城时,我还没有察觉出来那些是穿梭在RBS和HSBC的人们的脸上的绝望,但是吉百利的萧条现状已深深的烙印在了这块土地上和我们的脑海里!
还记得奥巴马就职的那天,我看到伦敦的City Hall 门前为奥巴马升起的美国国旗时,霎时惊醒,或许英国也该高呼Change, yes we can! 传统需要延续,但是更需要的是自由平等和开放包容。英国,当你能够张开怀抱的那天,你将不再是那个年迈的贵妇,而是可以再次焕发青春,同我们年轻的梦想一起,同这个世界一起,起飞!
马晓天
西南财经大学
中国未来领导精英项目CFL 2009 UK winter projec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