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发展教育:毕业生就业需“标本兼治”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8日 18:00 新华网
有关高教界人士提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标本兼治”,一方面现行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就业指导工作改革势在必行,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发展教育,使他们形成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竞争,最终成功就业。
据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魏潾介绍,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是在高等教育环境下开展的全程化职业指导工作,有四个重要作用:
一是树立学生的“动态”就业观。职业发展教育的首要任务是通过系统教育,使大学生改变“一次就业定终生”的观念,认识到就业是一个动态过程,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动态”就业观。
二是帮学生准确进行职业定位。很多大学生理所当然地认为读了大学就应该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工作,轻事业,轻奉献。成功的职业发展教育可使大学生丢掉“精英”意识,以平和的心态在普通岗位上寻求发展机遇。
三是促进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长期的应试教育使一部分大学生忽视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高分低能”的他们难以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职业发展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教育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书本知识,还要重视综合素质的形成。
四是使学生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很多大学生完成四年学业之后,还没有在心理上做好走向社会的准备。这主要是在校期间缺乏相应的教育和培训。职业发展教育帮助大学生明确发展目标,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并增强创造与创新意识。
据鸡西大学校长张金学介绍,为全面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该校积极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并于2003年7月创办了鸡西大学成功素质训练营,截至目前,共举办了17期大学生成功素质训练。
据了解,虽然鸡西大学距离省会哈尔滨市较为遥远,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天然”劣势,但在成功素质训练等措施的有力推动下,这所学校2007年的3457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3.32%。
在国外,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很多国家也都对大学生开展了职业发展教育工作,并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其做法主要包括四方面:
一是政府、高校、社会组织通力合作。在美国,劳工部、学校、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协同为毕业生服务,已形成良性运行机制。政府在就业中起着法律保障和信息引导作用。
二是就业指导和服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当前,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就业指导系统,就业指导的内容很丰富,涉及职业性质、发展前途、经济收入、就业的难易程度、学生职业兴趣的测定与调查、择业准则和技巧等。就业指导的形式多样,主要有讲座、报告、咨询服务、模拟实验、心理测试等,并且利用计算机来收集、整理并提供信息。
三是鼓励自主创业。由于新增就业岗位无法满足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需求,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各国促进就业的共同政策取向。在各国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措施中,注重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业政策的激励是显著特征。前者力图通过创业教育提供大学生就业能力,后者通过政策激励大力扶持大学生创业。
四是重视实践经验的培养。很多国家大学生通过增加实践机会,提高了就业的成功率。在校大学生普遍注重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学校和社会也为此努力创造条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