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结果早就出了,昨天刚到院里把协议书和调档函取了出来,心情豁然了,想着回忆一下考研过程中的点滴(权且叫做经验),希望能给正在通往汉院奋斗路上的人些许借鉴;
初试;公布的书目虽然算起来有十五六本,但其实实际需要看的没有那么多,《语言学刚要》一本,《现代汉语》两本,《古代汉语》两本(虽有四册,但初试只看一、二册就可以了)
文学史六本,伍铁平那本书简单看看就可以,其实最多看12本书,但真要非常仔细看的也就前五本,文学史是要挑重点看的。
一;《语言学纲要》,要多背几遍,需要理解并熟记,不是说每字每句都要和书上一样,但一些定义性的东西最好按照原话。并且要多找些习题来加以巩固知识点。
还有就是找近几年真题(香香上都有)看一些每年都是哪些是重点考得(这门课考试有个特点就是擅于整章考)
二;《现代汉语》,和《语言学纲要》一样,全书都是重点,但相对而言背的东西集中在上册,下册应用性强一些,考试题型多年来较为固定:名解、填空、分析句子(层次、加线法)、改病句、给段句子分析修辞
文字专题:一般考同义词辨析,造字法、、、第三章关于文字的一些小知识点(比如简化方法)
三;《古代汉语》,我的方法是:要研读文选,尤其是一册,字斟句酌的读每一篇,这样考解释字、句题就没有问题了,对断句也有好处(因为在研读课文的时候无形中培养了语感);通论部分,要把有名解的地方重点掌握起来,摘抄出来重点背(08年考研我就把有可能考到的名解整理出来,当然了考的五个全都整理到了),但也必须防备今年这样的题型(名解没有了,而是考了些一些古代字词用法上重要的小知识点)。
四;文学史,这六本书没有必要全都重点看:我大概通读了三遍(很快的),然后画出来一些重点章节、人物背的,当然了涵盖了今年的全部文学史考试内容。至于具体都是那些重点章节,等会都看了再传吧。
在答题的时候,需要有例证,要多举些例子,不管语言学方面还是文学史方面。平常要多记一些例子。
复试: 因为工作关系,我是提前一周请假全面准备的,把古代汉语三四册通论看了几遍,现代汉语和语言学通了一遍(时间比较晚),不过好在今年笔试题很灵活就写了可一篇论文(与两会期间汉字繁化提议有关),面试也很灵活(问了些考研的原因,选北师大的原因,分析了几个句子,还有就是从你的回答中找出一些问题,看你的反应能力)
提醒下:一旦过了初试,还是要好好复习的,毕竟明年笔试题不一定会这么灵活啊!
还有就是关注一下社会热点(与专业有关的)和专业动态,最好提前看一些与专业有关的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