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强推京剧必修惹争议 师资能否跟上存疑问
--------------------------------------------------------------------------------
2008-02-23 08:01 来源:信息时报
教育部强推京剧必修引争议 月底广东省教育厅将确定20所试点学校
□专题撰文 时报记者 梁健敏
专题摄影 时报记者 龙成关
近日,教育部决定在全国十省市开展京剧唱段进入中小学课堂的试点工作,虽然广东即将试点的20所中小学尚未公布,但消息传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传承民族文化为何独尊京剧?15首曲目中为何过半是**样板戏的曲目?师资力量不足又将如何推广?记者昨日进行了深入调查。
近日,教育部决定2008年3月到2009年7月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10省市开展试点工作,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而且不考虑其他戏剧项目,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推广,广东将有10所小学10所中学试点。
目前,15首京剧教学曲目已经确定,根据不同年级确定不同的教学唱段,《穷人孩子早当家》、《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等“样板戏”京剧唱段都入选。
记者获悉,2月29日之前,广东省教育厅将确定全省20所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学校。目前,教材编写和光盘研制工作已经启动。
争议一:传承文化传统为何独尊京剧?
“为什么一定要学京剧啊?” 教育部消息一传出,立刻引发争议。教育部强推京剧的目的是为了传承传统文化,但不少网友在网上质疑独尊京剧与文化传统的传承背道而驰。
广州有着很浓郁的岭南风情,这里也有着原汁原味的大戏“粤剧”。本地人对于教育部强推京剧有着自己的不理解。记者走访老城区的几所小学发现,不少学生认为没有学京剧的必要。广雅实验学校的小杨说:“这可与推广普通话不那么一样吧?我们连中央台的春晚都不看,逼我们‘欣赏’京剧,可能吗?”
先烈中路小学的一名学生家长何女士认为:为什么非要孩子学京剧?各个地方的地方戏种包括川剧、秦腔、越剧还有本土的粤剧也很好。广州的孩子可以学粤剧啊!她更希望孩子学习粤剧,从中汲取岭南文化的精华:“如果粤剧也如此强制向全国推广,我估计其他省份也会有意见的。”
相对于本土人的不理解,不少新广州人对于学校推行京剧教育却持宽容态度。“以前在电视上看到京剧不会听,要是学了就知道唱什么了。” 五山小学的小秦对记者说。家住番禺的王女士就称,孩子只顾学习不行,也得德智体综合发展。这次试点能给孩子提供吸收、传承国粹的平台,何乐而不为呢?
广州市第47中学是广州中学中唯一一所设有京剧社的中学。社长邓迪心从去年7月开始接触京剧。邓迪心喜欢京剧的唱腔和唱词。祖籍是四川的她坦言更喜欢京剧。她还认为,京剧的唱词更严谨、唱腔比川剧婉转好听,是她放弃学习地方戏专注京剧的原因。
目前,广州市47中学的京剧社已经有40多名社员,初中和高中学生都有,本土广州人与新广州人各占一半。师资则统一由广东京剧促进会下属的广州文苑剧社的专业老师指导。记者了解到,华师附中的戏剧社同样准备与47中合作谈京剧项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