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未来10年中国经济走向(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18 14:3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影响中国经济的100位经济学家”思想激荡,共同探究
    11月15日,广东省出版集团、中国社科院科研局、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广东经济出版社、《经济研究》、《时代周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了“未来10年中国经济走向”高峰论坛暨《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首发式。100多位著名经济学家、政府官员、企业家、媒体记者参加了会议。会上,一些著名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未来10年的走向做了各自的分析和预测,针对我国在下一个阶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对策,对发展方式的转型与变革、增长模式的调整、进一步融入全球化、企业的发展与变革以及如何完善市场、拉动内需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以下是经济学家的部分发言。
    吴敬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股Shi、房地产的价格飙升应该引起严重注意
    中国经济到底怎么走,要看你怎么做。我画了两条线,一条线是一个W式的走势,一条线是一个长底部的U形走势。这是跟每个经济学家对于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的判断不同相关的。我的判断大致上是这样的:从现象上看,我们现在碰到的困难就是一个流动性短缺,需求不足,但是它的深层原因呢?我认为正好相反,深层的原因,是因为货币超发,因为流动性过多,使现象和本质之间、短期和长期之间出现了很矛盾的状况。我们可以看一看去年10月以前,我们碰到的问题正好相反。正是因为货币的连年超发,流动性过剩、杠杆化,以至于在美国金融危机冲击之下,它很快地就转化为流动性的严重短缺,需求不足。这跟全世界的情况几乎是一样的,当然,原因有不同,从根本上说呢,它是两个结构失衡共同运行的结果,就是美国的居民储蓄的严重不足和中国的投资率过高,这两个相反的结构失衡互补就衍生了这场危机。

    在这种形势之下,对应办法其实也是有两个的,第一种对应办法,就是从短期来看,我们有必要用政府的信用去取代民间的信用来支撑这个市场不至于崩盘。另外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来扩大需求,也是保持这个市场不至于崩溃。但是它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由高度的杠杆化和货币超发、流动性过剩突然转化为流动性短缺、需求不足,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它引发了短期的问题。如果你不解决这个长期问题,这个短期问题是无法根本解决的。
    我们看现在的统计数字,很清楚,这一年来经济回升很快,这个需求总量是扩张了,而且需求总量支撑了经济的回升。可是,你仔细去分析三驾马车是哪一驾起了作用呢?消费,并没有太大增长,稍有增长,出口是下降的,那么谁带动了增长?投资。一年2万亿的政府投资、10万亿的贷款,它支撑的。那么,消费能不能起来呢?消费要起来,收入就要起来,收入不起来,只能靠政府发钱,政府发钱又要加税,加税的结果会对长期的个人家庭需求的增长起负面的作用。我们十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到哪儿去了?按照十一五的规划,要转到效率提高上去,现在一说就是转到内需增加上去,我觉得理论上就有很大的问题。所以有些国家在去杠杆化,去泡沫化,消除过分发行的货币。我们现在出现了一种再杠杆化的趋势,这就妨碍了我们经济结构的再平衡的实现。所以,在我看来,我们现在在短期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果的情况之下,要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解决长期增长的问题上去。否则我们就会走到危机发生前的那种状况,货币超发、再杠杆化,就蕴藏着新的一轮所谓资产危机的可能性。现在有些迹象已经表现出来了,比如说股Shi、房地产市场的价格飙升,更应该引起我们严重的注意。
[1] [2] [3] [4] [5]



(责任编辑: 邱小敏 )

 新华视频 >>


11.16《新闻联播》

潘基文"绝食"24小时


奥巴马抵沪首访华

中国空降兵:骁勇军阵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留言须知

只有新华网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网页 新闻 图片 视频 社区  



 相关报道


刘明康:美元贬值助推全球投机
国信中心:适度宽松基调不变 资产价格应纳入关注
发改委副秘书长:"十二五"期间将对经济结构大调整
成思危: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将超20%
成思危:中国现在还不能担当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导"
让GDP多一些绿色

 图片精选 >>


   · 女孩每天打喷嚏12000次
· 圣诞老人水中游
· 水下喂鱼


   · “哈利波特”被曝吸大麻
· 黄宏女儿黄豆豆曝光
· 美国副总统专车撞死行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22 00:0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