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沪统计局长详解消费价格指数为何与百姓感受不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2-6 11:14: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沪统计局长详解消费价格指数为何与百姓感受不同

--------------------------------------------------------------------------------

2008-02-05 07:36  来源:新华网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上海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2%,而百姓的切身感受却是,猪肉、鸡蛋、食用油的价格涨幅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二者为何相差悬殊?在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统计局局长潘建新对此作出了详细解释。


  根据4日发布的统计数据,2007年上海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2%;在食品类价格中,蛋类、油脂、肉禽及制品价格的上涨幅度均超过20%,猪肉价格上涨更是达到了37.7%。


  “计算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目前主要包括8项分类价格指数,这8项指数呈现出‘六涨二跌’的格局。”潘建新表示,2007年,上海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呈现结构性上涨,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9.4%,居第一位,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3.1个百分点。而在其他7项指数中,衣着、烟酒及用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的价格指数均为略微上涨,涨幅低于1.4%,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指数则出现下降。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的综合情况,而不单单只是食品价格的变化。”潘建新说,“但由于食品和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一旦价格上涨,百姓的感受就会比较直接,也比较深。”


  潘建新认为,消费价格指数与百姓切身感受存在差距的第二个原因,在于价格指数反映的是全年价格变化的整体情况。“从统计情况分析,食品类价格出现明显上涨,主要是从2007年第二季度开始的,第一季度还比较平稳。因此,全年的平均数就会低于后三个季度的增速。”


  潘建新表示,2008年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比较大。针对这一情况,上海采取了临时价格干预、确保市场供应、加强价格监管、加大对困难家庭和低收入人群的补贴力度等一系列措施,稳定市场价格,尽量减轻物价上涨对群众生活造成的影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3 07:45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