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币汇率在沉寂了一年多之后,近日重又成为国际舆论的中心话题,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声音,四处响起,而且言之凿凿,立论煌煌。不过,多数鼓噪,都没有道理,不过是强加于人。
有必要简单回顾一下外界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历史:1994年,中国经历了汇率制度的第一次重大改革,人民币汇率有所上升,也算回应了此前多年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要求。尝到了甜头的西方国家,自那时以来,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不绝于耳。1997年亚洲暴发金融危机,周边国家纷纷采取“以邻为壑”的大幅度贬值策略,而中国却做出了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那时,美国人聪明地选择了沉默。到2001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弱化,美国人旧事重提,不想“911”事件突发,让布什总统无暇东顾,事情不了了之。2005年,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事初定,美国人再一次回过神来,这次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空前巨大,而中国也觉得有必要再次调整、改革汇率制度,2005年7月21日,一次性将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自那时以来,人民币走上单边升值的通道,一直到去年上半年。
人民币升值,尽管不能说完全不利于中国,中国也获得了某种收益,毕竟出口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进口,人民币升值,提高了中国人的国际购买力。但是,升值也照顾了美国人的一厢情愿。
如果没有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的弊端,可能就不会暴露得这么充分。次贷危机,令中国的外部需求锐减,加上人民币升值过快,中国出口大幅回落,并伴随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和大批劳动力失业,到今天也没有扭转这个被动局面。此时,再鼓吹人民币升值,是不合时宜的。
问题在于,逼迫人民币升值的理由,多数站不住脚。最主要的理由之一是,中美贸易不平衡,美国有大量贸易逆差。必须说,汇率的核心作用之一,是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这个理由貌似有理。可是且慢下结论。
贸易逆差,相当于美国用美元纸片交换中国的商品,属于“空手套白狼”的便宜事,美国人岂会不乐意?说不喜欢,追求贸易平衡云云,不过是出于种种政治目的,作秀罢了。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人的消费习惯正在改变,储蓄率从接近于零,慢慢回升,美国人也要开始过一种相对“节俭”的生活了,这是为了偿还次贷危机的欠债。即使人民币升值再多,美国人也不会增加购买中国商品,升值无益于中美贸易平衡。
其实,美国想消除中美贸易逆差很容易,就如我们一再希望的那样,只需出售其部分高科技产品即可。可是美国人不想这样做。克鲁格曼,这位著名的诺贝尔奖得主,美国政府的高参,就说过,美国有什么必要,非要出售高科技产品,还没到那个份上嘛。
与中国必须调整结构,扩大内需相反,奥巴马总统似乎要走扩大外需的路子了。这是可以理解的,既然美国的家庭消费意愿一再下降;国内也没有中国那么多的投资机会,政府支出更受到严格限制;一直是美国经济增长主要引擎的科技创新,现在还看不到出现新技术革命的端倪。所以,美国经济增长的唯一希望,是扩大出口。这就得让美元贬值,同时让人民币升值,起码在最近的半年里,美国人一直在让美元贬值。
因为人民币在很大程度上是盯住美元的,这就造成一种尴尬:即使美元一直贬值,只要人民币不主动升值,美元贬值扩大出口的作用,就十分有限了。此时,美国人需要中国“拉一把”,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
过去美国一直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现在,这个调子比较少了。上月15日,美国财政部发表的《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国会报告》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主要贸易伙伴都没有操纵货币汇率。但是,这个报告同时指出,人民币汇率被低估。这个说法看似“矛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