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这白毛女与黄世仁的故事,我想即便不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最起码也是道听途说略有耳闻了。故事根据1940年流传在晋察冀边区一带“白毛仙姑”的民间故事加工改编而成,旨在阐述“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ren”这一主题。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污辱其女喜儿,喜儿被迫逃入深山成了“白毛女”。照此看来,这白毛女与黄世仁算是有了不共戴天之仇,其誓死不嫁黄世仁应该是理所当然情理之中的事了。不过近日,却有人对此白毛女拒嫁黄世仁表示不解,甚至认为此举甚是愚蠢。面对这般旧事新说,您又作何感想呢?
“现在大学生找工作这么难,嫁给‘黄世仁’,等手里有了钱,可以再自我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当年的白毛女也可以这样规划自己的人生,可她偏要和黄世仁对着干。”这是著名文艺评论家熊元义到华师汉口分校与学生探讨流行文化相关话题时提出观点“如果白毛女嫁给黄世仁,她会瞬间异化到另一阶层。”后该校部分学生对此给出的自己的理解。而部分同学对黄世仁这一角色在现代社会给予重新定位“如果黄世仁生活在现代,家庭环境优越,可能是个外表潇洒、很风雅的人。加上有钱,为什么不能嫁给他呢?即便是年纪大一点也不要紧。”不过与熊大师在该校提出观点后获得大批拥趸不同,此消息转上网络之后,却引来了众多网友对后现代年轻女生的价值观的声声质疑。
提倡白毛女应该嫁黄世仁的观点着实有些惊世骇俗之意,这完全颠覆了人们心中对于那段故事的印记。就这种观点铺陈开来看,现今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生活压力过大,不是都说“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么?这黄世仁功成业就家财万贯,整个一“钻石王老五”的形象,嫁给他岂不是能少了好些年的奋斗?以此来说,这种观点倒也无可厚非,毕竟精神世界的美好没有物质世界的支撑还是只能够停留在雾中花水中月的科幻阶段。但是回过头来看,现实的主流形态就真能够成为白毛女“高攀上”黄世仁这门亲事的决定因素么?后现代的理论就真能使人忘却血债家仇投入狼的怀抱么?换句话来说,难不成“黄世仁”无耻逼婚,竟然大义凛然地成就了“白毛女”的人生梦想?
我想,对此观点大加赞赏甚至拥趸有加的那一套理论是建立在忽视了黄世仁与白毛女的那段历史背景上的。何谓黄世仁?他是旧社会一个为富不仁、横祸乡里的恶霸,他是一个坏地主老财的代表人物,象征着封建地主阶级长期的压榨平苦百姓的形象。他发放高利贷,使得白毛女的父亲杨白劳因欠黄家巨款无力偿还喝卤水自尽,之后又强奸了白毛女。白毛女与其的仇恨是不共戴天的,因此她不惜躲入深山黑林、不见天日也不屈服在黄世仁淫威之下。就这一点来说,白毛女其实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美德,那便是孝顺!这并非不识抬举,而是在家仇在前,孝道的鞭笞下,即便她想嫁也不能嫁,不该嫁!这是人格!是尊严!黄世仁有钱有势不假,白毛女嫁过去能完成社会阶层的提升也不错,但是为了去享受有钱人家的生活就应该弃生命尊严、人格尊严于不顾吗? |
|